我国下一代舰载机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到底是歼-20上舰,还是FC-31上舰,也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然而,在F-35服役数量达到400架,F-35B和F-35C产量加起来超过117架的今天,无论是歼-20还是FC-31上舰,都失去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时间。
按照最快的进度来算,如果2022年国产隐身舰载机能够面世,2025年开始上舰,等待满编并形成战斗力,可能已经是七八年之后的事情了。而这七八年的时间,美国11艘航母和13艘两栖攻击舰,将会大量装备F-35C和F-35B,不仅对我们有质量优势,更有数量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赢得优势,就不能跟在F-35屁股后亦步亦趋,而是应该把我国的隐身舰载机起点定高一些,直接瞄准五代半甚至是六代机。
实际上,欧洲最近推出的两种“六代机”,虽然并没有真正达到六代的标准,但是对我们依然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刚刚在法国巴黎航展上亮相的法德NGF,以及前不久曝光的英国“暴风”六代机,虽然是各自独立攀爬的科技树,但从气动布局来看,却殊途同归,绝不是偶然的,而是这种设计相比F-22和F-35有着更大的优势。比如它们都采用了更加扁平尖锐的机身设计,显然隐身性能比F-22和F-35更好,而且十分注重飞行速度,克服了F-22和F-35一大缺陷。
另外,它们除了都有DSI进气道之外,还不约而同地采用了W型的兰姆达主翼设计,这显然不是巧合。所谓兰姆达主翼,其实是一种前缘后掠后缘呈内凹锯齿状的后掠翼形,由于后缘外形很像希腊字母λ,所以又被称为兰姆达机翼。
兰姆达机翼是一种针对隐身性能进行优化的翼形,与传统体形机翼相比,其后缘呈内凹锯齿状,使机翼前后缘更加容易与机身其他边缘对齐,增强了飞机的隐身性能。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普及一下知识,隐身飞机的设计,隐形涂料和圆滑的外表作用很大,但更重要的是机身机翼边缘要遵守平行原则,以控制回波的反射方向。如果不平行,会有较强回波的方向会变多,影响飞机的隐身性能。
如果实在不明白的话,看看B2就知道了,兰姆达机翼就是借鉴了B2和X-47B这些高度隐身飞机的后缘设计。另外,兰姆达机翼还增加了展弦比并提高了空气动力学效率。同时由于前缘后掠角都较大,激波阻力小,大迎角飞行稳定,高速性能好。有意思的是,不仅是欧洲的NGF和暴风,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六代机概念也采用了兰姆达机翼设计。
而我国下一代隐身舰载机完全可以采用兰姆达机翼和更加尖锐的翼型设计,以达到压制F-35的目标。实际上,此前网络曝光的一张据传可能是国产隐身舰载机的图片,就是采用了这一设计。相信我们的航空工业一定有超前的思维,绝不会仅仅只是把下一代隐身舰载机仅仅只是局限在四代机五代机上舰这么简单,毕竟歼20已经面世快10年了。
举报/反馈

苏霍伊爱好者

297万获赞 7.7万粉丝
天外有天,太空无尽。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