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希礼—— 一个徘徊于梦想和现实边缘的智者,一个挣扎在本我和人我之间的弱者
《飘》塑造的卫希礼这一角色,徘徊于梦想和现实边缘,挣扎在本我和人我之间,是一个集冷静睿智与麻木懦弱于一身的矛盾体。他代表了社会大变革时期贵族阶层中的一类,带给读者深沉久远的思考。
1.一个徘徊于梦想和现实边缘的智者
卫希礼喜欢读书和思考,所以,他对爱情、婚姻、战争、生活有着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
他对美貌热情的思嘉不无爱慕,但他对爱情和婚姻异常理性。“他到陶乐来的足迹不曾有过一个礼拜的间断”,“从不曾对她讲过爱,眼睛也从不曾流露过那种热烈的光”,接近又始终没有越过友谊的界限。这是因为希礼一则有婚约在身,二则在交往过程中,明确了解二人不是一类人,不宜于成为结婚对象。这从郝思嘉不知道“包尔嘉家的人”是谁,希礼看到查理脸上泛过的怪异神情,现出了解和怜悯可以看出。
如果说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希礼对战争还没有客观的认识,那么当他亲身经历战争后,他就窥破了政治家和野心家们的阴谋。“希礼写信给我,说他是不应该跟北佬儿打的。他又说我们是被那般心存偏见的政治家和演说家出卖了。”同样头脑清醒,白瑞德敢于当众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希礼只在写给妻子的信里倾诉一下,继续去打这一场荒谬的仗。
战后,希礼清楚地知道,往日诗一样的生活结束了,他依然愿意靠着在梦里重温旧时代的快乐逃避现实。“我并不怕挨饿。我所害怕的是现在的生活已经失去了旧世界的美,而我却不得不面对这件事”。
理性睿智和幻想逃避如此不协调地集中在卫希礼身上,造就了他的悲剧。一个不敢直面现实的人,注定会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淹没,被呛得几近窒息。
2.一个挣扎在本我和人我之间的弱者
卫希礼对原初生命状态的自然、本真、热烈、奔放是欣赏、向往的,这是他的“本我”。他对美丽热情的郝思嘉不无爱慕,他对战争的厌恶,对内战本质的认识,都体现了他内心的真实。可是卫希礼恪守道德,看重社会评判,无法逾越“人我”的藩篱。所以,他爱慕郝思嘉却不敢正视现实;知道内战是政治家和演说家的阴谋,却不敢公开发表言论,依然去打一场自己并不愿意参与的战争;做生意讲究绅士风度,无论什么人,什么情况,就把木料赊给人家,赔得郝思嘉发愁。卫希礼好像被无形的套子套住,活得矛盾、扭曲、变形,终至成为大变革时代的弃儿,一个挣扎在本我和人我之间的弱者。
她对思嘉和媚兰的依赖,与其说是对女人的依赖,不如说是对母亲的依赖:一个物质来源的母亲,一个精神依靠的母亲。他对思嘉的情感是真实的,并无恶念。思嘉是他旧时代生活的一部分,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势必也包含了对少时友朋的眷恋;思嘉又是他现实生活的支撑,是他的衣食来源。卫希礼被社会变革打了个措手不及,迷茫困惑的他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的横木一样,顾不得思量,只有紧紧抓住,方可存活。他对思嘉的情感,有佩服,有欣赏,但更多是依赖。媚兰,自始至终都是卫希礼的知己,是他的精神圣母。她尊重他,理解他,宽容他,保护他,是他梦幻生活里最真实的部分。媚兰因为敬丈夫,所以当人们提出应该禁止白瑞德到白蝶姑妈家去时,媚兰断然拒绝。理由是白瑞德的观点和卫希礼不谋而合,她不能拒绝一个和自己丈夫抱同样意见的人进门。媚兰理解卫希礼的所思所惑,小心地保护着他的自尊,所以当媚兰离世的时候,卫希礼悲痛万分,仿佛所有的气力都跟着媚兰一齐去了。
结论:卫希礼,一个儒雅、善良、富有才情、仪表堂堂的贵族子弟,如若在和平时期,衣食无忧,读读书,听听音乐,或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应是魅力四射的。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将他推到变革的风口浪尖,他所拥有的才学——书本知识、音乐、跳舞,通通派不上用场,生活的窘迫摧残了他的精神,直逼道德信仰,他活成了一具矛盾、麻木的躯壳。卫希礼的悲剧不是个类,他代表了变革时代绅士精神的破产,带给人深沉的思考:面对社会的种种磨折、考验,我们该怎样去生活?
举报/反馈

日出林霏开

123获赞 8粉丝
用心体验生活,以文抒写情怀。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