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世纪汉人政权移入之前,台湾北部曾为西班牙人所占领,建立殖民据点。近日,台湾基隆市政府在台文化部门《再造历史现场》之政策下,进行“大基隆历史场景再现整合计划-圣萨尔瓦多城暨修道院考古发掘计划",将对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时期,在基隆市和平岛兴建的圣萨尔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进行考古发掘。
图为根据文献史料与考古研究制作而成的圣萨尔瓦多城模型
日前“基隆市和平岛圣萨尔瓦多城暨修道院”考古团队,在和平岛的平一路停车场建筑周边进行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了4座墓葬(其中1座是空墓穴),共3具遗骸。考古团队将发现的骨骸与周边土层进行分析,希望能更进一步查明他们的身分以及更多关于过去西班牙殖民台湾时期的历史。
本次挖掘工作主要延续过去几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由于先前在该停车场底下发现疑似修道院的建筑遗构,于是扩大发掘范围期望能够找到更多相关文物。在最新发现的3具遗骸中,其中1具因受覆盖的土石向下挤压而有所破损。考古团队进一步推估修道院建筑长度大约有20公尺,期望未来能够朝修道院建筑遗构北边继续发掘,获得更多相关讯息。
圣萨尔瓦多城兴建缘起与消逝
圣萨尔瓦多城与台湾过去被西班牙人统治的历史有密切关连。受地理大发现影响,西班牙继葡萄牙之后开始积极向海外进行探索与扩张。1626年,西班牙船舰从菲律宾行驶到台湾东北角海域,将登陆地点命名为Santiago(圣地亚哥,因汉人以闽南语转音今称三貂角)因为东亚贸易与战略考虑下,占领北台湾鸡笼(基隆旧称)。
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后,与占据台湾南部的荷兰成为贸易、航线、军事与政治上的竞争者。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在和平岛上所修筑的防御工事、建造碉堡,除了防范平埔族原住民侵扰之外,也是为了防御荷兰人北上进攻,这就是圣萨尔瓦多城兴建之因。 圣萨尔瓦多城主堡建在和平岛东边,要塞的主结构则临近基隆港,主结构为四角形,四个角上还建有小棱堡。和平岛上除了有圣萨尔瓦多城要塞之外,和平岛上还有3个附属的防御建筑,分别是圣路易堡(San Luis),主要拱卫和平岛与台湾本岛之间的水道,为今日基隆的八尺门。
圣米兰堡(San Millán),则是建于和平岛上东侧面向海的山上,负责瞭望。圣安东堡(San Antón),则是盖在和平岛中央山上的制高点。这3座都是圆堡,为岗哨性质的小型防御建筑,主要防御火力都集中在主堡圣萨尔瓦多上。
和平岛上的防御建筑第一次遭到拆除,是1637年。下令的人是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Sebastián Hurtado de Corcuera(1587-1660年)。他认为在台殖民不符合经济效益,于是下令拆除位在台北淡水的圣多明各城(今日的淡水红毛城为后来荷兰人在圣多明各城的原址重建),还有和平岛上的3个小圆堡,只留主城圣萨尔瓦多。不过由于拆除计划受到天主教道明会(The Order of Preachers)的反对,因此控制水道的圣路易堡未遭到拆除。
1642年,荷兰人将占据台湾北部的西班牙势力逐出之后,仍然继续使用和平岛上的萨尔瓦多城,直到被郑成功击退为止。明郑时期为了避免此地被攻台的清军利用,于是将萨尔瓦多城拆除,到了日据时期,整个城堡遗迹几乎都被拆光,难以辨别。在今天,圣萨尔瓦多城已不复见,现址成为台湾国际造船基隆厂的船坞。
为能够更了解这座消失的城堡,从日据时期开始便有学者在和平岛上进行考古研究,在近年也累积不少发现。2011年到2016年之间,台湾“中央研院"考古团队在基隆市政府的协助下,于和平岛挖掘出3具欧洲成年人遗骸,骨骸头朝西北方,双手放在胸口,呈现天主教徒祈祷姿势。考古人员推测该区在过去可能为墓园或是教堂。由于“大基隆历史场景再现计划”获得台湾政府支持,今(2019)年因文化部的考古计划再次启动考古挖掘,并邀请台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臧振华与西班牙考古学者Maria Cruz Berrocall博士的团队一同合作,期待能揭开更多台湾历史上荷西殖民时期的谜团。
此计划采“整体性"文化保存,一改过去单点、单栋与片断的文化资产保存方式,而是以文化资产为核心,来带动城乡发展,整合地方文史与文化科技,并结合各部会发展与各地方政府的整体计划,希望能复育文化生态。基隆市文化局计划于2020年考古计划结束后,利用现有史料与考古研究成果,结合科技,透过虚拟实境的方式重现400年前的圣萨尔瓦多城,来展示这一段消逝的历史。未来基隆市政府打算将和平岛,与过去基隆所经历过的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重要历史场景整合规划,让市民了解基隆市的历史发展轨迹。
举报/反馈

文史著作郎

1488获赞 152粉丝
听一万种声音,但只成为自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