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年,沟通五大湖与纽约哈德逊河的伊利运河正式开通。开通仪式上,时任纽约州州长德维特·克林顿老泪纵横,因为这位老先生为了这项工程耗尽了心血,甚至差点身败名裂。
北美洲物产丰富,其腹地的大平原更是沃野千里。然而,北美洲东西向交通却相当令人头疼,在距离大西洋三四百公里处,就有一条南北走向、绵延上千公里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把美国人向西开拓的道路堵了个瓷实。拜这座山脉所赐,19世纪之前,从纽约乘坐马车前往900公里外的底特律,需要走一个月。
陆路不行,水路又如何呢?很不幸,在美国东部,几乎所有可航行的河流都是南北走向的,唯一东西走向的水系只有五大湖——圣劳伦斯河,但在五大湖的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却又有一道尼亚加拉大瀑布,断绝了美国人利用自然河流沟通东西的最后希望。
于是,修运河沟通东西部成为必然选择,在哪里修这条运河,哪里就将成为美国的商业枢纽。
但面对这个事实,建国之初的美国却迟迟提不上日程,其中原因也很“美国”——美国建国之初各州是由北向南一字排开的,从大平原过来的商品货流的税收对各州都是一笔不小的进项。如果运河修通,货流势必向着开通运河的一地集中,所以指望州权极大的美国以“举国之力”出钱修运河是不可能的。只能各州自筹资金,谁抢到了算谁的。
在这场争夺中,纽约州不是最先动手的,却是执行最坚决的,这要感谢前文提到的德维特·克林顿。他是美国那个年代特有的“爱州家”,从青年时代起满脑子想的就是借运河助纽约崛起。1817年他以修运河为口号当选纽约州州长,刚上任就将修运河提上日程。
但工程量算出来后,很多人惊呆了,这条运河要修560公里,耗资7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当时美国全国一年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而如前所述,这笔钱联邦政府一分都不肯掏。全要靠纽约州自己出。于是,很多原先支持德维特·克林顿的人转而反对他,将该运河讽刺为“克林顿沟”,预言纽约州将因此破产。
关键时刻,德维特·克林顿拿出身为民选州长少有的魄力,力排众议下令开工修建。他公然声称,“如果运河破产,我会陪它躺到棺材里。”在运河修建过程中,因为工程负债太多,德维特·克林顿一度竞选失利丢掉州长职位,工程也随即被叫停。但德维特·克林顿最终还是在1823年重回州长之位,完成了他毕生想要达成的这项运河事业。
正如德维特·克林顿预料的那样,开通后的伊利运河仅用10年就收回了建设成本。更重要的是,它永久改变了美国的商业流向,纽约作为一个港口城市迅猛发展:1800年,美国只有约9%的货物通过纽约进出口,但到了1860年,这个比例跃升到了62%。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都市的地位变得无可撼动。
由于伊利运河打通了美国东西交通,从长远看,美国的整体经济从中获益更大。但可惜的是,美国其他各州可不领德维特·克林顿这个情,若干年后,这位政绩斐然的州长在竞选美国总统时遭遇惨败。时至今日,他依然只能以“纽约州最好的州长”身份为人所纪念。饶是如此,他也够让纽约州人民自豪的了——纽约对于美国的枢纽地位,是人家自己争来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昱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055万获赞 157.8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