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中国电影家协会与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11场金爵论坛上正式发布了《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以数据为依据从全球电影产业的格局破题,提炼中国电影市场的亮点,分析2018年中国观众构成,并就大数据背后的信息和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读。
图说:《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官方图
成为全球电影票房支柱之一
2018年全球电影票房411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119亿、中国市场90亿、日本20亿、英国17亿、韩国16亿,也就是说全球电影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形成,北美和中国两大市场是全球电影产业最重要的支柱。在这一格局下,中国电影票房相比2014年增长了一倍,而自从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之后,8年来平均复合增长率是22%。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中国电影产业的进步,不仅对本土电影,还对全球影业都产生了巨大利好,中国电影已经成为全球电影票房稳定上升的驱动器。虽然在2018年,中国市场的增长首次低于两位数,但这是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回到了一个常态的平稳的发展周期。
图说:现场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官方图
现实主义题材走红市场
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火爆。暑期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国内收获31亿元票房,全球累计收获票房4.5亿美元,在全球电影年度排行榜上位列第18位。此后,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的日本影片《小偷家族》和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都取得了相当不俗的票房成绩,现实主义题材引领了整个市场的消费趋势。
尤其,中国市场还成为了进口影片的重要票仓。2018年市场上共发行了118部各国的进口片,而其中批片增长比较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之际,我们的进口片的数量不断增加,引进的国别和类型的增加表明了中国展现出改革开放的一个坚定的信心。中国市场不但有旺盛的消费能力,还越来越开放、包容和多元化。
图说:《我不是药神》 官方图
黄金周票房的升值和贬值
电影档期对于全球市场来说都是一个紧俏的资源。在2018年电影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一个好的黄金档期不是恒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去年春节档整个市场的票房成绩达到了峰值,甚至在2月超过了北美的票房。但是同样是黄金周的档期,国庆档便出现了比较大幅的下滑,同档期相比下降了27%,这是近十年来国庆档第二次的票房下跌,但跌幅最大。
另外,互联网推动了电影宣发和销售。有60.8%的观众是通过互联网的电商平台来获得影片的信息,这比2017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而且关于线上购票率在2018年达到了89.9%,这些都对我们的电影市场有比较重要的推动。
三四线城市仍待继续开发
2018年的观众大数据表明,女性观众是消费的主导力量。虽然全国人口是男性高于女性,但是在观众性别分布上女性观众占51.8%,仍然超过一半。不过观众年龄方面,从25岁到29岁的观众在三年来逐年下降,而29岁以上的观影群,逐步增加,这与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在市场逐步增多有比较大的关系。
观众按城市区域分布,数据表明三四线城市的观众购买力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每年的春节档,是拉动市场的主要的增长点。但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我们票房产出的重要市场,只有个别类型的影片,例如喜剧片才会出现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购买力旗鼓相当的现象。三四线城市仍然是中国电影市场做大增量的重要区域。另外,在线付费娱乐的市场虽然还不足够大,但前景可期。
大数据背后的产业发展的趋势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增长银幕数是9300块,因此到年底我们已经有6万块银幕,今年4月份中国市场的银幕是64000张,位列全球第一。但另一方面,电影院高速甚至过度扩张之后,单影院平均票房在2018年下降了8%。尤其,排名前10名的院线,总市场份额占有率只有68.7%。数年来牢牢占据榜首位置的万达院线,市场占有率仅为13.6%。这说明我们院线是相对分散的,相对分散便影响了院线的质量,也影响了院线经营管理的水平。
图说:去年底,中国银幕数已经超过6万块 官方图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2018年中国观众人次17.16亿,比上年增长5.93%。这是近三年来中国电影观影人次增长幅度最小的一年。其实,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这三年期间,中国电影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调整的周期。拥抱变化,去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发展自己的优势,才是中国电影人真正应对挑战更有的姿态。(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专题推荐: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
举报/反馈

新民晚报

4102万获赞 192.9万粉丝
阅读上海的第一选择,你在上海的生活助手
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