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烽火戏诸侯《剑来》时,恰巧看到齐静春殉道的情节,齐静春为保护小镇六千百姓不被天道反噬,选择以己之身扛住来自道教和佛教弟子的强大压力,最后法相被打得灰飞烟灭,心里莫名难过。
齐静春乃是儒家圣人门徒,举凡圣人,皆有一个本命字,而齐静春却有两个,足见其天赋之高,机缘之大,然而,其师傅地位下降之后,齐静春选择“被贬”来到小镇坐镇六十年。六十年里,先生齐静春一直在悟道,是儒家之“道”,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是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
在齐静春的道里,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平等!
天下生灵皆平等!谁有权利剥夺别人活下去的权利?即使是神仙也没有这样的权利。道祖、佛教两道同时莅临小镇,是去破开骊珠洞天的禁制,从而让天道镇压进去,对小镇进行干扰,好使得某些人得到好处,但结局是小镇的平民命运会很悲惨。会使得他们没有来生,沦为天劫的“替死鬼”。本来,齐静春只差不到一年时间便能功德圆满,完成自己六十年一轮换镇守小镇的任务,但看到小镇即将生灵涂炭,齐静春动恻隐之心,才毅然决然以自身性命代替小镇民众接受天道惩罚的行为。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到时候天道碾压而至,必然势如破竹,虽然不会当场死人,但是小镇所有人都会失去来生,齐静春为此专门翻阅佛经,甚至推断出一个可怕的后果,小镇这六千余人,被用来承受天威浩荡的“替死鬼”,有可能生生世世堕入西方佛国的饿鬼道,永世不得超脱。
细思极恐,这对于神仙们来说,无足挂齿,不过是牺牲小小的六千人的性命,让他们成为孤魂野鬼,但这对小镇的百姓来说,是多么不公平。
而齐静春恰巧追求的道理便是平等,此前,齐静春曾和师弟马瞻有过一场辩论,马瞻的观点是“礼者,所以正身也!” 而齐静春笑着回复一句:“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从辩论的角度上来说,师弟马瞻是希望齐静春在小镇镇守完六十年之后能够正礼修身,尊崇天道礼法。小镇六千平民不过是贱命一条,不值得以身试法,坏了修行之道,但这个观点被齐静春反驳了。齐静春认为,万物皆平等,不能将人命视为草芥。
即使是自己的老师,观点上有不对的地方,齐静春也会大胆批驳,齐静春曾点评过自己的老师:“先生虽是先生,学问自然极大,可道理未必全对。”当然,这也是反对老师的贵贱之分的观点。在争辩的过程中,齐静春还反问他的老师:“世间可有真正的天经地义?” 大意是不赞同老师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这样的处世态度,注定了要让齐静春在为小镇百姓谋平安的过程中受到伤害,最终殒命,但齐静春的“道”却让人钦佩。
小洞天之内。
乡塾之中,没有一名蒙童在场。
有一位独坐的青衫儒士,不仅仅是双鬓霜白,头发也已雪白。
读书人七窍流血,血肉模糊。
魂魄破碎,比一件重重摔在地上的瓷器还彻底。
读书人竟是快意至极的神色,闭目而笑,溘然而逝。
天下有我齐静春。
天下快哉,我亦快哉。
小编每次返回去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不免潸然泪下,为齐静春,也为他的道!对于齐静春这个人物,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