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对20世纪物理研究影响最大的,那么就是玻尔和爱因斯坦的四次大论战,这四次大论战可以说影响了物理界这一百年来的发展,直到现在!
在20世纪之前,整个物理学尽在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掌控之下,牛顿崇信机械宇宙观,世界就是一个精密的钟表,上帝造好表,上好发条,以后的一切就是确定无疑的。然而进入了20世纪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却变得不再适用!
在20世纪初,物理学界诞生了影响至今的两大学说,这两个门派,一个是爱因斯坦以一人之力独撑起来的相对论,另一个则是多位大师合力塑成的量子力学。
不过,这两个门派却无法和谐相处,相对论虽然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却仍保留了严格的因果性和决定论,而量子力学却更激进,抛弃了经典的因果关系,宣称人类并不能获得实在世界的确定的结果,它称自己只有由这次测量推测下一次测量的各种结果的分布几率,而拒绝对事物在两次测量之间的行为做出具体描述。
所以,这也导致了量子学派大哥大玻尔与爱因斯坦两个人的嘴仗。
量子力学三巨头,还有一个你知道是谁吗
不过,其实一开始玻尔和爱因斯坦是非常相爱的。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22年玻尔获得诺贝尔奖,他们彼此祝贺,都为对方的获奖感到“莫大的幸福”。
但是,我们都知道,玻尔在1913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玻尔模型,完美解释了氢原子的结构和特性。
后来经过不断的完善,一个全新的物理体系——量子力学诞生了。
这个学说与爱因斯坦的理论相冲突了。
说干就干,玻尔与爱因斯坦之间进行了四次大论战。而这四次论战也被称为社团大哥与孤单英雄之间的大PK!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玻尔除了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领导者,玻尔在1917年申请创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
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先后有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受益于这个中心或在这里工作过。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哥本哈根精神”是玻尔留给科学界永远的财富。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 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为20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大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不过,虽然玻尔有些口吃,但是爱因斯坦的嘴炮还是比不上玻尔啊。立马被干翻了。
在一开始,大家还只是通过信件对撕。
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固然是堂皇的。我无论如何深信上帝不是在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该怎么做。”
两个人之间的第二次论战,就是物理学史上最有名的华山论剑——第五届索尔威会议。
集结了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堪称超明星阵容,其中参会人里有17位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一排:欧文·朗缪尔、马克斯·普朗克、玛丽·居里、亨德里克·洛伦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保罗·朗之万、Ch. E. Guye、C.T.R.威尔逊、O.W.里查森第二排:彼得·德拜、马丁·努森、威廉·劳伦斯·布拉格、Hendrik Anthony Kramers、保罗·狄拉克、亚瑟·康普顿、路易·德布罗意、马克斯·波恩、尼尔斯·玻尔第三排:奥古斯特·皮卡尔德、E. Henriot、保罗·埃伦费斯特、Ed. Herzen、Théophile de Donder、埃尔温·薛定谔、E. Verschaffelt、沃尔夫冈·泡利、沃纳·海森堡、R.H.福勒、里昂·布里渊
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创建人。在这次会议上,玻尔也带领其学派精锐——海森堡、泡利、玻恩、狄拉克等一共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同出席。
猜猜这三个是谁
而爱因斯坦的支持者就只有薛定谔和德布罗意。三个人都是诺奖得主,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当然了,这场会议还有吃瓜群众—实验派,这群人只相信实验结果,认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的世界的真相。出席会议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布拉格,他和他的儿子是诺奖里的唯一一对父子档同获诺奖的,这个人也是著名的跨界专业户,40 岁才从事物理研究,获得诺奖之后就不从事物理研究了。
当然了,这场面也少不了主持人,这次会议的主持人直接搬出了理论物理派的老大哥—近代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洛伦兹来镇场子。
洛伦兹填补了经典电磁场理论与相对论之间的鸿沟,是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间的一位承上启下式的科学巨擘,是第一代理论物理学家的领袖。
除了洛伦兹之外,还请来了量子力学之父普朗克,普朗克虽然是量子力学创始人,但是对爱因斯坦一直很赏识,有他坐阵,两方最起码不会打起来。
这场面,往后划拉几百年都难以找到,不过这情形对爱因斯坦妥妥是围殴的节奏啊!
这次著名的大会上,爱因斯坦首先派出了自己的大将德布罗意,德布罗意说:粒子是波场中的一个奇异点,波引导着粒子运动。“上帝之鞭”泡利狠狠批评这个理论,举出一系列实验结果反驳德布罗意,德布罗意被迫放弃自己的观点。
而薛定谔又搬出了自己的“电子云”理论,结果被海森堡和玻恩联合撂倒。哥本哈根学派成功实现了双杀。
最后才是大会精彩环节,玻尔与爱因斯坦的对波。
爱因斯坦首先提出了一个模型:
然而玻尔举出实证,不但证明了这个模型是符合量子力学的,还画出一幅实验示意图,表明这个实验仍然符合量子力学的特性。
在这次会议,爱因斯坦不断发动攻击,而玻尔连续N天把爱因斯坦干翻在地。爱因斯坦他还很要面子,不肯承认他输了,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玻尔、海森堡的绥靖哲学是如此精心策划的,使它得以向那些信徒暂时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软枕。那种人不是那么容易从这个软枕上惊醒的,那就让他们躺着吧。”
玻尔一看,那就更不能放你一马了。立马乘胜追击。
1929 年,玻尔发表了一篇文章,把他的量子理论与相对论作了比较。
并用了爱因斯坦当年驳倒牛顿经典物理体系的方式,来阐述量子力学,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啪啪啪打脸.....
然而爱因斯坦哪里是好惹的,第六次索尔威会议他带来了他的终极杀器——光子箱。
然而玻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破解了爱因斯坦的大杀招。
直接把爱因斯坦干蒙了。爱因斯坦迫不得已,只得缴械投降。
而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论战,就是爱因斯坦、波道尔斯基和罗森三人联名发表了EPR 文章,从量子理论的完备性上来进行反击。已经赢了两轮的波尔欣然迎战,这次双方争辩的中心是对“物理实在”的理解,实际上是对微观世界特殊规律的认识问题。这次争论诞生了著名的EPR佯论,这次的论战却并没有结果。
爱因斯坦和玻尔分别于1955年和1962年先后去世,但是这场涉及物理学及科学哲学的大论战仍在继续。
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是20世界科学史上的双子星。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成果。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即使去世以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依然在进行他们两人未完成的论战,乐此不疲。
也有无数的理论物理学家想完成两人未完成的事业,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相统一,实现物理学的大一统。玻尔与爱因斯坦之间的大论战可以说间接促进了20世纪以来的科学界大发展、大繁荣!
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玻尔去世前一天,他还在工作室的黑板上画了当年爱因斯坦那个光子盒的草图。
送上一张两个人具有CP感的照片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楚云飞和李云龙,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是不是夸赞一下对方。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举报/反馈

胖福的小木屋

161万获赞 11.7万粉丝
专注于科普领域,让科学有趣有料有味道!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