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祖国山川河流,既有壮丽巍峨的大漠风光,又有温婉秀美的江南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一块土地,号称“天府之国”。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三星堆“文化,而且保留着另外一种”遗产“,那就是——川西林盘。它们历经千年岁月的风风雨雨、阳光普照,象绿色的翡翠一样,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富饶的四川大地上。
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川西林盘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林盘内,竹类、乔木、灌木、稻田构成了具有垂直空间梯度的复合植物群落结构。不同形式的灌溉渠和不同规模的蓄水池,构成了涵养土壤和植物的水网体系。依赖这些自然元素繁衍起来的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并且在内部形成食物链。这些具有异质性的景观系统同时包含着生态景观和视觉景观,以旅游心理学中的景观感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林盘具有经济、生态与美学等多重价值。
川西林盘在生态学上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川西林盘因其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林盘中包含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生态复合体维持着群落和物种形成的稳定性。其“林、田、院”相结合的模式为鸟类等多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使得川西林盘成为了具有高度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林盘作为川西平原乡村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川西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变迁,它不仅代表川西平原的生活生产模式,也是西蜀地区的建筑文化符号。然而在城乡统筹、用地三集中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林盘面临被拆除、如何发展等困境。四川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成都市将4000多个林盘列为了保护对象,然而对于成都市大大小小的约十万个林盘来说,这仅仅的4000多个林盘是远远不够的。在新时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川西林盘进行保护和发扬,便也成为了目前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为“农飞风物”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允许不得盗用,违者必究。
注:部分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反馈

农飞风物

28获赞 10粉丝
聚焦“三农”,提供新时代最全的农业资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