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端午假期格外特别,除了每年固定的“高考大戏”同期举行外,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除传统三大基础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外,另有中国广电一同获批工信部5G商用牌照。在5G商用加速落地的背景下,通信运营商如何参与和布局金融科技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近期,笔者走访了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上研院”)。
图片转自新华网
据悉,中国移动自2018年起在上海、成都、雄安布局三大产业研究院,其中上研院的研究方向聚焦在“金融科技、智慧交通和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同时,2018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宣布正式成立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而三大运营商中的另外两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纷纷涉足金融科技领域,中国电信下设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也布局有支付、理财等版块。
图片拍摄自中移(上海)研究院
从三大运营商纷纷布局金融科技的动态来看,我们认为:5G商用的加速落地,将进一步改变通信运营商“修路者”的基础设施供应商形象,并将在构建金融科技产业链中发挥巨大作用。
数据驱动下的精准客户画像:
5G的推广将进一步扩大智能手机和移动消费的应用,由于“实名制”的推广,个人手机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身份识别码,在智能金融领域,通过手机号可以迅速完成支付、交易、征信、行为习惯等活动。而随着5G的普及,基于基站定位和商圈布局等特点,手机用户日常的活动区域、活动半径、上网偏好、消费数据、消费行为等都将成为构建“精准客户画像”的数据基础,在合法的前提下,通信运营商可以轻松实现精准的信息服务和消费诱导,这是任何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服务公司都难以企及的优势。
完善征信数据,延伸普惠金融:
如上所述,通信运营商拥有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服务公司所不具备的海量数据资源及精准客户数据,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普通消费者参与金融科技应用及消费的工具首选就是“智能手机”,其消费行为、征信情况(如信用卡消费及还款、生活账单支付、理财信息)等的操作都将通过运营商的通道实现(因为涉及法律规定和不同服务主体间信息安全等原因,目前难以实现在信息数据的完全开放共享,但其手机的操作行为和动作可以作为数据参考来源)。
此外,5G的应用,将进一步完善基础通信在边远地区的服务水平,其他各类金融科技服务都可以搭载到通信运营商的通道上进一步延伸,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范围(这一点似乎又回到了“修路者”的老路上,但实质上通信运营商在边远地区可以做的不仅仅是建设更多和功能更为强大的基站,而是可以帮助建立征信体系,弥补“信用小白”的征信数据,为普通民众和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提供支持)。
发挥央企优势,构建监管生态:
目前国内的通信运营商都属于央企类型,除提供基础通信和相关业务服务外,还承担了大量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在金融科技领域,通信运营商除了拥有海量数据、精准客户画像、智能征信服务、先进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人才优势之外,还拥有其他金融科技企业所不具备的“央企背书”,更加容易获得金融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的信任,因此,在与金融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开发监管科技、构建区域性监管生态方面(如地方监管标准制定、监管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本文仅为作者对金融科技应用观察的阶段性思考所得,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和观点;由于5G商业应用方兴未艾,对于通信运营商如何参与和布局金融科技,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文:邓伦胜|理想智库)
举报/反馈

又耳看金融科技

47获赞 20粉丝
专注金融科技应用研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