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大脸喵
端午节终于要到啦~
不仅有假可放
还能吃到美味的粽子
真是开心啊!
那么
问题来了
粽子你是选甜还是选咸呢?
作为一个北方人
粽子在我心中就该是甜的
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咸粽子
已经很令我惊讶了
然而前阵子
一位来自江苏的朋友
再次刷新了我对粽子的认识
在他们老家只吃白粽子
(江苏好大的可能只是他们家那边这样)
划重点:只吃白粽子
不仅如此
他们的汤圆也是没馅儿的
而且个头还都不小
全都蘸着白糖吃
其实白粽子蘸糖
味道是很不错的
但可怕就在没有别的选择
以至于我的那位朋友
从小最不喜欢吃的食物
就是粽子和汤圆
白粽子打开了我
新世界的大门
于是好奇的查了一下
除了可甜可咸的白粽子
最近新疆的酸奶粽子也上了热搜
有的地方甚至还有苦味的养生中药粽
为了揭开粽子的真面目
我去仔细的研究了一下
今天我们就来
说说『粽子』吧~
粽子不是为屈原而生的
说到端午节吃粽子,大家一定会想到屈原,也一定听说过这样的传说:
屈原作为楚国的大臣,一心想着联合齐国来对抗秦国,然而他的想法遭到了众人的反对,还因陷害被贬,在流放期间,当他听到楚国被秦国攻破的消息后,伤心欲绝,抱石投了汨罗江。楚国的老百姓知道后十分痛惜,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虾侵蚀,于是自发的向江中投粽子。
然而,是传说就避免不了被传跑偏的命运,传着传着竟然有了,粽子是专门为了屈原而发明出来的说法。
其实粽子还是蛮复杂的
要是一下子就发明出来
古人也太机智了吧~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裹黍米制成的角黍,和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而成的筒粽,就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当时粽子属于“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拜神祭祖的贡品,人们还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制作不同的籺。
所以,当时人们选择向汨罗江中投粽子,可能只是遵照了这种方式而已。
东汉末年,人们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叶包成四角形,煮熟后食用,草木灰水中含有碱,使得这种粽子别有风味,这也就是广东碱水粽的原型啦。
广东碱水粽
这种碱水粽就是白粽子中的一种,同一时间也出现了少量有馅儿的粽子。
到了晋代,粽子正式成为了端午节食品,这时粽子里除了会包我们现在常见的板栗、肉类等食材,还会添加中药益智仁,这种粽子被称为“益智粽”
南北朝时期,粽子由于方便携带,还曾作为行军食品出现。
公元500年左右,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在行军打仗期间,会为军队配备一种冬叶包裹糯米后蒸煮而成的即食粮食,人称“古粽”
如今,它依旧是粤西著名的风味小吃,学者们还将粽子称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软罐头”
古粽
宋朝吃粽子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当时流行一种“蜜饯粽”,诗人苏东坡就曾写过“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到了元明时期,人们将粽叶由菰叶变成了我们现在常见的箬叶、芦苇叶等,馅料也变得更加丰富,出现了豆沙、胡桃、松子仁、红枣等。
蜜枣粽
明清时期,粽子变成了一种寓意吉祥的食品,此时芦苇叶也成了粽叶中的一员。
清代还出现了外形细长的“笔粽”,谐音“必中”,为了讨个好彩头,凡是参加科考的秀才,在赶赴考场前,家里都会特意为他包这种粽子。
笔粽
一直到今天,粽子都是大家喜爱的美食,从馅料上看,北方多以豆沙、小枣等甜味馅料为主,南方则以五花肉、火腿、蛋黄等咸味馅料为主。
其实,在口味上南方人偏爱甜口的菜肴,而北方人则重咸,但为什么到了粽子上就成了“南咸北甜”了呢?
对此大家说法众多
其中这几种比较可信
说法一
在南方的很多地方,粽子不是节日才有的食物,它们很平常,可能更像是一种主食,什么时候都能吃到;而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粽子更像是一种点心,只有端午节才会吃。
所以,作为点心当然甜味居多,作为主食,为了调和甜口的菜肴,自然偏咸。
说法二
粽子作为拜神祭祖的贡品,人们自然会放更多平时舍不得吃的食材,过节嘛,总要吃点儿好的,就跟之前过年才能吃顿肉差不多。
过去福建、广东是主要的产糖中心,接近糖产地的南方,糖自然比较便宜,反倒是肉更加奢侈一些,所以咸肉、火腿、蛋黄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馅料的主力军。
而远离糖产地的北方,甜味非常难得,所以粽子里就会加入大量砂糖、豆沙和枣,更加奢侈的就是煮好后再蘸点儿糖。
那么问题来了
当时楚国百姓在祭奠屈原时
投的是哪种味的粽子呢?
说完了粽子的历史
但这样还不算了解了它的全部
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粽子里的小知识
为什么糯米是黏的?
粽子在各地的做法有很多不同,粽叶的选择很多,馅料也是五花八门,但唯独糯米是很难被替代的(当然也有山西的黄米粽子)。
糯米清甜软糯的口感十分惹人喜爱,但是吃货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糯米会是黏的呢?明明它长的和大米很像啊。
大米 & 糯米
不管是大米还是糯米,淀粉都是它们中最主要的物质,而让糯米变黏的就是淀粉中的葡萄糖
淀粉其实是由葡萄糖通过不同方式连接后组成的小颗粒。乖巧的葡萄糖会首尾相连的排成一队,它们组成的淀粉被称作直链淀粉。另一种葡萄糖就比较淘气,它们偏不站成一队,而是手拉手的组成一堆分叉,这种淀粉被称作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 & 直链淀粉
平时,这些淀粉颗粒会挤在一起,就像毛线团一样。一旦接触到水,它们就会膨胀散开,直链淀粉很容易变成一根根毛线,溶在水中,但支链淀粉则仍会互相交缠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黏黏的口感。
支链淀粉越多,食物自然也就越黏,在普通大米中支链淀粉可以达到70%左右,但糯米就比较极端,几乎可以达到100%,所以虽然长得很像,但糯米吃起来就更加的黏了。
粽子的清香从哪儿来?
粽子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清新的香气,这都是粽叶的功劳,但这种粽子味究竟是什么味呢?
果真有无聊的科学家去研究了这件事情,经过分析,粽叶的香气主要是由叶醇叶醛这两种物质提供的,它们是具有青草味的化学物质,存在于各种植物叶子当中。
但如果粽子只是草味,可能也并不是吸引人,粽香吸引人的秘密武器还有2-乙基呋喃,这是一种带有焦香味的化学物质,通常也出现在咖啡和番茄当中,有了这种焦香味的辅助,粽子的香气就丰满了。
粽子怎么放都是正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粽子煮好后,拎着线随便往盘子里这么一放,好像就挺正的,不会像饺子那样给人一种横躺竖卧的感觉,这是它特殊的形状决定的。
除了有些地方的长粽子外,大部分粽子都是正四面体,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选择。
因为正四面体的每一面都是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将这个四面体的表面积拆开,就可以的到两个相等的菱形,这就意味着只要选择两片相似的叶子,就能正好包裹住里面的食材,很省粽叶。
正四面体
不仅如此,四面体还非常的稳定,而且任意两条对边都是相互垂直的,正是这种特性,让它不论从哪里看都是端正的,毕竟作为贡品,可不能东倒西歪的啊。
所以,四面体的粽子是最省材料,也最好看的选择,发明它的古人真是聪明呢。
以上
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
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鸭~
来自公众号费米科学
举报/反馈

费米科学

236获赞 53粉丝
科学可以很好玩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