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餐具,请放心使用”,在很多餐馆提供的消毒餐具包装上,都有类似这样的“温馨提示”,但撕开外层的塑料膜包装,很多餐具根本让人无从放心。
“常有异味,杯子和碗上的水渍印最明显。”
“有时也能发现油渍,最恶心的是还遇到过有苍蝇和饭粒。”
说起遇到消毒餐具不干净的问题,很多人都能道出点“特殊”经历,也正是因此,很多顾客会在撕开包装后,用热水烫一遍即便看起来很干净的杯、碗、碟。
这些标注着“请放心使用”的高温消毒餐具,污渍、异味从何而来?它们又是如何被漂洗消毒的?
近日,新京报记者根据市民的反映,卧底进入一家餐具消毒企业,发现除了工人未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健康证,车间食物残渣露天堆积等不合规问题,在清洗、包装过程中还存在用脏手套擦洗未洗净餐具、赤手抓筷、工人便装上岗等问题。在工人摆盘时,记者注意到多名工人所戴的白色线手套,已发黄或变黑,这样摆好的餐具被直接封塑包装,送往北京或河北的多家餐馆。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餐饮具集中消毒分会会长吕先铭表示,参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监督工作规范,对餐饮集中消毒企业要求非常明确,包括平米数、生产流程、设备、生产环境等相关细节。
针对存在违规违法现象的企业,吕先铭表示应该“零容忍”,依法整改或停业。“有些责任心不是很强的企业,很可能就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吕先铭称,作为协会,对不合规行为,先是劝阻并帮助整改,进行必要的培训,劝阻不听的告知职能部门处理。
05:04
维洁康车间除渣区的食物残渣混合着筷子、勺子,直接堆在地上。 新京报记者 刘经宇 摄
清洗车间食物残渣露天堆积
下午两点,一辆河北牌照的厢式货车,停在了廊坊市广阳区一家烧烤店门口,车上两名工人打开车厢,卸下几箱消毒餐具放在饭店门口,随后再将其门口堆放的脏餐具装车运走。
车上的消毒餐具来自于一家名为北京维洁康消毒服务有限公司的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该企业注册地址为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目前实际生产厂址位于廊坊市广阳区,其加工的餐具,主要送往北京、廊坊、固安等地。
为了了解其餐具清洗消毒情况,4月初,记者通过餐具包装上的电话号码,联系上工厂负责人应聘。
维洁康的加工车间位于廊坊市广阳区一条偏僻的马路上,按照工厂老板发来的定位,并不能找到工厂位置。4月19日,记者按照工厂老板的电话指路,在一片农田里找到了这个没有悬挂任何招牌、大门紧闭的大院。
大门内,还是一片农田,三四十米开外的一个小院,才是维洁康的清洗车间。这个小院内,一辆厢式货车停在厂房前,院左侧是一片露天垃圾堆,各种饮料瓶、包装袋堆积于此,地面渗出发黄的污水,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酸臭味儿。
维洁康工厂大门处的露天垃圾堆,地面渗出发黄的污水,气味刺鼻。 新京报记者 刘经宇 摄
加工车间类似于一间仓库,约三百平米,因多数窗户都拉着黑色窗帘,即便开着灯,车间内的光线也不足。记者注意到,车间内有两条流水线,一条清洗杯、盘、碟等餐具,另一条清洗装餐具的塑料筐,10来个工人在流水线上操作。
“我们厂一天要出两万多套餐具,有些是给别的厂家代加工的,他们厂因为环保之类的不达标自己做不了。”工厂一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车间每天早上六点上班,下午四点下班,主要就是上午忙,下午的量就小了。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对于消毒餐饮具企业,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曾于2015年12月17日下发了《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其中附具了《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检查表》,检查表中“厂区环境与布局要求”条款中明确提出,厂区内应无积水、无杂草、无露天堆放垃圾、无蚊蝇孳生地,而该处厂区并不符合这个环境和布局要求。
手洗食物残留餐具 半天换次水
如果说厂区外部环境达不到相关要求,维洁康在生产区的卫生环境上,更无法达标。
新京报记者卧底进入该厂后发现,两条清洗流水线中,塑料筐的清洗流水线最简单,工人将塑料筐挂到流水线后,经过一次清洗后就待用,而餐具清洗消毒流水线,则分为除渣区,人工清洗区,高温消毒区,摆盘区以及密封区这五个环节。
待洗的餐具直接从货车上被送进车间,除渣区的工人在此处将整箱的餐具卸下,经过机器除渣后,碗、盘子、杯子会直接被传送到下一个环节,而食物残渣、筷子及勺子会被留下,积攒成堆后,工人会直接将食物残渣及夹杂其中的筷子、勺,一起拨到地上堆放,然后再从其中将筷子、勺分拣出来。
车间内,还挂着《餐具包装操作规程》,其第一条就是“充分保持车间密封、干燥与卫生”。但因为残渣堆积在地面上,流出的污水致使地面一片黏滑。现场食物残渣的味道,混合车间内清洁剂、消毒剂等各种味道,让人恶心想吐。
看到记者的表情,除渣区一名脚穿雨靴的工人坦言,“这就是整个车间最脏的地方,我们把这上面剩的吃的搞下来,回头再把筷子勺子分拣出来拿去洗。”说话间,对方掏出烟直接抽了起来,烟灰随意弹在地上,“挡挡味儿。”
餐具在流水线上经过第一遍清洗以后,会有工人在一旁进行观察,如果有明显没洗干净的餐具,工人会将其挑选出来进行人工清洗。
所谓的人工清洗,就是在旁边空地上几个装水的塑料筐内进行,这些塑料筐其实就是装消毒餐具成品的,由于经常清洗餐具,筐里的水已变成灰黑色。
“我们这样把机器没洗干净的再洗一遍,然后再放回机器上洗第二遍,肯定干净了啊,后面还有高温消毒,这手洗的水,半天换一次就可以了。”一名负责清洗餐具的工人说道。
在流水线上二次清洗的区域,还能明显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泡沫,餐具经此处清洗后,便进入高温消毒区域,10多秒以后便传送到下一流程区。
记者注意到,在消毒区出口,有一块原本是透明的、用作遮挡的塑料布,但现在已经污迹斑斑,这些经过消毒的餐具,经过消毒区出口时,都会接触这块塑料布,然后进入摆盘区。
高温消毒区后的透明塑料布污渍斑斑,餐具从此处进入摆盘区。 新京报记者 刘经宇 摄
工作人员在为餐具摆盘时,会再将餐具进行一次目检,有时有些餐具上还有残留的油渍、斑点,便直接用线手套擦干净摆好,原本白色的线手套,甚至都开始发黄发黑。有业内人士表示,发现类似未洗净情况,按流程应该将餐具返工,重新清洗消毒。
上岗无需健康证 车间自检成摆设
就在摆盘区对面,一个长条桌子上,晾晒着的是洗过的筷子,收拾筷子的工人没穿工服也没戴手套,赤手将洗过的筷子放进机器上打封包装,包装好后直接掉落在地面上,没有任何容器接住。
一名工人直接坐在板子上赤手整理洗过的筷子,准备去打包装。 新京报记者 刘经宇 摄
车间最左侧,是包装后的餐具装箱等待装车的位置,记者在此处将塑料箱从流水线上摘下,同时负责把传送带上洗过包装好的餐具装箱,然后将整箱的餐具运到车间门口等待装车。
此处地面周围破碎的餐具随处可见,传送带末端下面放着一个塑料筐,碎片中夹杂着几套包装好的成品餐具,拖箱子用的铁杆,还有几块脏得看不出颜色的抹布也混在其中。
工作过程中,有时装箱的工人来不及操作,传送带上的餐具便会掉进这个塑料筐中,工人空闲时再捡起来装箱送走。
传送带下的箱子里散落着来不及装箱的餐具,里面的脏抹布用来擦抹塑料箱。 新京报记者 刘经宇 摄
负责带记者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告诉记者,如果发现流水线上摘下来的塑料箱里脏东西太明显,需要擦一下,“就用那块抹布就好。”
19日下午,餐具的包装环节突然出现问题,流水线上下来的一批餐具,密封保鲜膜均没有打好,负责装箱的工人一边收拾着传送带上凌乱的餐具,一边招呼着车间里的工人将传送带停下,一名在旁边等着装车的工人,随手从传送带上拿起一个还有水渍的玻璃杯,“这杯子没洗干净”,然后用手上黑乎乎的线手套在杯子里擦了一圈,随手扔到旁边一个空箱子里,和其他未封装的餐具一起拿回车间直接重新密封。这名工人告诉记者,这批货是发往固安的。
闲聊过程中,记者向多名工人询问来此处上班是否需要健康证,“没听说过要健康证啊,能来上班不就行了。”一名在此处工作两三年的老工人告诉记者。
在《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检查表》的人员卫生要求中,生产操作人员须持有有效健康体检合格证明,而在其车间内的操作规范中,也明确规定包装车间所有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
截至记者从该厂卧底离开,老板并未向记者索要身份证件等,记者问其是否需要健康证,老板也表示不需要。
此外,车间内所有工人,都没有按照规定“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更衣室在车间中间的位置,但却从未有人使用。向其他工人提起更衣室,多数人的概念就是“我们用不着换衣服啊”。
在相关的卫生质量管理体系中,要求厂区内要设立卫生质量检验室,配备相关仪器、设备及检验人员,原始记录齐全。但记者在车间的包装区内,看到一个角落上贴有“消毒后餐具待检区”以及“消毒后餐具不合格区”的标签,但在该区域内,地面上堆满了杂物,并不具备实际的检测条件,在记者卧底期间,也未见有人在此检测成品。
人工清洗所用的水都已浑浊,地上散落着破碎的餐盘。 新京报记者 刘经宇 摄
餐具自洗成本高 收费餐具能赚钱
据维洁康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每天生产两万多套消毒餐具,送往北京及河北廊坊、固安等地。
北京市东城区某饭店老板告诉记者,自家饭店自开业起一直使用维洁康所生产的消毒餐具,“每套7毛5,两天送一次货过来,每次十几箱。”老板称,有时候会有客人反映说餐具不干净,一般这种情况就扣他厂家钱。
在光明楼的另一家饭店,餐具也是由维洁康供货,记者注意到其店内除了维洁康本身的餐具,还有该厂代加工的“超洁”牌消毒餐具。服务员则表示平时并不会在意送来的餐具是否都是一个品牌,“都是一个厂家供货,小问题不会太注意的。”
既然知道消毒餐具并不完全干净,餐馆为何还要继续用?
有餐馆老板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饭店要自己清洗餐具,本身在人力、消毒柜、清洗区域等方面都要投入成本,而如果选择消毒餐具,每套进价在0.75元,却可以借此向顾客收取1至2元的工本费,“每个月就算只用5000套餐具,至少也能赚一千多,还不用自己洗,省心又赚钱。”
记者采访多家饭店负责人表示,饭店开业后,常会有餐消企业上门推销,“有的看你家没有合作的品牌,就直接放两箱在饭店门口,告诉你先用着,合适的话就继续送货,不满意再说。”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餐饮具集中消毒分会会长吕先铭表示,目前国内饭店自身来清洗餐具,是很难对餐具质量有保证的,因此餐饮具消毒企业的良好发展是有必要的。
“真要饭店自己洗碗的话,整个后厨用来洗碗都不够。冲刷、浸泡、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烘干、储存,这套流程下来需要很大空间。按照我们专业讲,平均清洗一个餐具要23分钟,饭店只能靠阿姨或者服务员洗,消毒靠消毒柜。”吕先铭称,很多时候消毒柜并不用,因为饭店规定晚上要摆好台,所以从时间上来不及放进消毒柜。
餐具经过消毒后,维洁康厂内工人戴着线手套为餐具摆盘,不少人的手套已经发黄、发黑。 新京报记者 刘经宇 摄
“餐具清洁质量全凭企业责任心”
这些消毒餐具供货商一般会上门推销,但要主动联系参观,却常被拒之门外。
新京报记者在卧底之后,以餐馆老板身份联系了多个餐饮具消毒生产企业谈合作,表示希望先进场参观流水线,但均遭到拒绝。
其中一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承,有些小型餐饮具消毒企业很有可能各类标准不能达标,“我们这边都是流水线生产,但有时候赶上设备有问题,也有可能这一批的产品不干净。”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餐消企业,为了加快出货速度,餐具在流水线上的清洗流程是比较快速的,“一套餐具,在两三米长的消毒机里,十几秒就出来了,消毒效果不可能好的,有的杯子里面的水都来不及弄干,而且很多企业对于餐具并不会自检,质量上只依靠目测。”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餐饮具集中消毒分会会长吕先铭表示,目前北京市内餐馆使用的餐具质量上良莠不齐,与企业自身责任心有很大关系。
吕先铭称,有些企业本来已在北京发展多年,目前外迁出去以后,厂区换新,工人重新招聘后往往操作熟练度不太够,“有些责任心不是很强的企业,很可能就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一般周边河北送北京的厂都是刚搬去不久的,生产运营情况还不稳定。”
针对目前的餐消行业,吕先铭认为,如果想要行业更好的发展,企业自身还是要更加自律,“总体来说我们有八个字,希望行业‘依法经营,量价提升’。一方面是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行业内的竞争可以是一个良性状态。”
针对存在违规违法现象的企业,吕先铭称,对违法企业应该“零容忍”,依法整改或停产。
如果是违规,且不影响产品质量,依法整改,作为协会,对不合规行为,先是劝阻并帮助整改,进行必要的培训,劝阻不听的告知职能部门处理。
新京报记者 刘经宇 实习生 向成之
编辑 甘浩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231万获赞 652.2万粉丝
关键时刻,还看新京报。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