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馆」精华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心理承受力」是指个体对挫折引起的心理压力、负性情绪的承受和调节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
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解读成一种“心理韧性”。
用材质来打比方的话,承受能力强的人,有一颗“橡胶心”,弹性大韧性强,压力一解除就恢复原状;承受能力差的人呢,就是我们常说的“玻璃心”,看似刚强一触即碎,并且很难复原。
近几年很火的“逆商”一词实际就是承受能力和心理韧性的体现。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但不得不说,每个人天生的“弹力”大小都不一样。
那是什么决定了心灵的“弹性”,我们又可以如何增强自己的“韧性”?
>>>来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问:
一个人的承受力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有的人一生困苦,在各种现实的问题上挣扎,但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去想到要自杀,而是绞尽脑汁地想要活下去;而有的人,物质层面并没有那么窘迫,却一直在自杀边缘徘徊。
个人「承受能力」如何
由多个因素综合决定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Levi和大家一起成长
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
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
—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
一般情况会受以下因素影响:
心理生理条件
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一般对挫折的承受力比一个疾病缠身、有生理缺陷的人高,因为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心理状态是影响人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因素,比生理状态的影响大得多。
人完全受思想的支配,所谓挫折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受。对于同样的情景,有的人体验到了挫折感,有的人却并不以为然。
可见,客观事实并不是导致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时所持的信念才是引起挫折的关键原因。因此,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就可以提高挫折承受力。
过去经验
个体的挫折承受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但较多地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国外曾有人做过一个动物实验:他们对一组幼小的白鼠给予电击及其他挫折情境,使其产生紧张状态,然后让它们正常发育。长大以后,这组白鼠就能很好地应付挫折引起的紧张状态;
而另一组没有受到这类挫折刺激的白鼠,长大后遭受电击等痛苦刺激时就显得怯懦和行为异常。
对人来说也是如此。
在婴、幼儿期所受的刺激,可使成年期的行为更富有适应性和多变性。相反,极少受到挫折,一贯顺利、总受赞扬的人,就没有足够的机会学习和积累对待挫折的经验,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过于强烈,对挫折的承受力很低。
当然,任何事情都应有个“度”。如果青少年期遭遇的挫折太多、太大,也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可能形成自卑、怯懦等特征,缺乏克服挫折的勇气。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想躲不一定能躲过去,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征服他,你才会泰然处之,他才会知难而退;反之,挫折就会让你永远抬不起头,饱受折磨。
挫折频率
如果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刚刚失恋不久,考试又未通过,没几天又心不在焉地把计算器丢了。接连遭受挫折,频率过高,挫折承受力必大大降低。
认知因素
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观点,也就是人的认识活动。挫折刺激正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作用于情绪,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行为反应。由于认知不同,同样的挫折情,对每个人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一般认为,虚荣心强的人对挫折的知觉感受性高,承受力低。因为虚荣心强的人通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一旦受挫,目标没有达到,就会因为虚荣心没得到满足而难以忍受。
个性因素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都对挫折承受力有重要作用。
性格开朗、乐观、坚强、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强;性格孤僻、懦弱、内向、心胸狭窄的人,挫折承受力低。当人们对某样东西享有浓厚的兴趣,一心钻研,在别人看来很苦的事,他们却乐在其中,挫折承受力就强。
诺贝尔研究炸药的过程中,多次发生爆炸事故,弟弟炸死,父亲重伤,自己也有几次生命危险,却终获成功。可见,个人兴趣也是应付挫折不可忽视的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类。自然环境因素是指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以及无法预测的天灾人祸等非人为因素给人带来的挫折。
社会环境因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遭受的人为因素的限制而引起的挫折,例如受到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及人情、习俗、习惯、偏见等因素的限制。
如果没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
一般而言,由自然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轻,由社会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严重。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承受力强”的人不一定比别人更强大
他们只是选择了直面困境、不逃避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三三天社会心理研究生/名誉心理咨询师
一个人的承受力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你这个问题问的好,但从你的描述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你所说的是个别现象。罗斯福夫人说:这个世界没人可以伤害你,除非你同意。
也就是如果我们不把伤害我们的权力交给别人,别人是没有办法伤害我们的自尊和内心的。我始终相信:“人世间,没有承受不了的苦难,只有不愿意承受的人。”我想那些承受不了而想自杀的人大多是觉得痛苦而想逃避,人性的本能就是逃避痛苦。每个人在遇到痛苦的事时,本能的反应都是逃避。
其实发生了的事是逃避不了的!回避带来的短暂轻松,都只是自我欺骗而已。那些“承受力强”的人,不是真的承受力比别人更强大,他们只是知道逃不掉,直面困境。一旦面对、接受了痛苦的现实,重新适应,就能创造以后的生活。只要决定了面对,再苦再难再痛,总会得到外力的支持帮助,发生奇迹。想逃又逃不掉,无处可逃又拼命去逃,把所有精力用在逃避上,最后只能走上不归路。
因为痛苦、因为承受力弱、因为自己是怎么样……都是借口,都是为了不用去解决问题而找的借口,是一种回避。
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个人的经历和需要
决定了我们承受能力的差异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文紫遇见美好,给予美好
我想到的有:生命的意义、个人经历、需要层次。
1、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不同,这个理解可以是来自于自身所赋予的,也可以是来自他人、社会灌输。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完成人生各个阶段的任务:上学,结婚,生子等。他们会觉得人生苦短,但是人活着就是这样:一段段、一代代。
还有一些人他们更多地问自己对于这个社会、国家、世界能产生什么影响和作用?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太渺小、太无力,从而会对自己的这个生命个体失望。
如果失望可以过去,他们会觉得自己力量微弱,会谦卑;如果过不去,他们会厌弃自己。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不是也丰富了呢?有句话,“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有点跟不上了”,多对自己进行一些精神保健,让自己多思考一下自己对于他人所能提供的帮助,所能建立起价值。2、个人的经历
既能够影响和塑造人的性格,也能决定人看世界的底色。看到太多阴暗的会消极;看到很多积极的会产生内心的满足感。
经历过很多磨难、挫折,生命的耐受性会增强;一直顺风顺水,在温室里长大,遇到生活的艰难困苦,更容易堕落、放弃抵抗。3、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越低的时候,需要得到满足的途径越简单,对于他人的依赖越少,个体去努力去奋斗越容易得到满足。
越高层次的需要对自身能力要求越高、对他人依赖会更多,个体越不容易得到满足。不同的需要层次追求会让个体体会生活的反馈:满足还是艰难?
举报/反馈

壹心理网

1606获赞 1.5万粉丝
壹心理,2000万用户选择的心理学服务平台
广州市人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