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新了,故宫》的热播,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故宫参观。可看着故宫里的石狮子头顶40多个“疙瘩卷”,与现实中的长发飘逸的狮子完全不一样嘛。故宫门前的石狮子,为何都“烫”着卷发呢?
其实石狮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卷发的。狮子本是外来物种,第一次踏进华夏热土是在汉代。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各地的友好关系,“殊方异物”的狮子和狮子文化才正式被中国人所认知。狮子最早是西域各国敬献给东汉的贡品。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章和元年(公元87年)、章和二年(公元88年),月氏国(克什米尔、阿富汗等地)和安息国(古波斯)遣使献来师(狮)子。”
章和元年,西域的月氏国和安息国,派遣使者送来了师子。其中的“师子”,就是狮子。皇上一见狮子,霸气侧漏的外形瞬间被征服,狮子便成了皇宠。
我国最早的石狮子
外邦友人就隔三差五地给在中原王朝的老大敬献雄狮,以换取皇帝佬儿不菲的回赏赠。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上喜欢的,大臣自然也喜欢。
但狮子数量稀少,于是大臣们凭借想象力制造出了各种形态的石狮子。最早的石狮,是在建和元年大臣武氏的墓石中发现的,位于山东省嘉祥县。这一时期的石狮子,多是以猛虎为原型雕刻,还不具有卷发特征。
唐朝:“卷发”石狮出现
而狮子正式烫起一头大波浪,则是从唐朝流行起来的。
据新、旧《唐书》记载,仅唐玄宗开元七年、十年、十五年、十七年,有康居国、波斯国、米国等献送狮子。
唐高宗显庆二年,吐火罗国送狮子。唐太宗贞观九年,康居国进贡狮子。
为此,爱狮狂人唐太宗还特意让虞世南作《狮子赋》、阎立本作《狮子图》以便观赏。啊~你看这狮子~这威武~这霸气~
久而久之,狮子画像流传到宫外,于是民间的石狮子也变得更加写实化。
工匠们还会将雄狮的发型改为螺旋式的卷毛,而雌狮则是披肩发的造型,以此来分辨雌雄,于是卷发石狮子就诞生啦。
由此,有关狮子的画像、石刻慢慢地遍及华夏各地,狮子的形象开始被民间所熟知。
只是,这些狮子的形象,已增加了许多中华文化元素,比如云气和羽翼,狮子从而被神化,人称这为“辟邪狮子”,或直呼“辟邪”。
明清:卷发是身份象征
直到明清时期,狮子的“疙瘩卷”才得以运用到极致。明清时期石狮子在民间随处可见,为了彰显皇帝的石狮子才是最好的,石狮子的发卷数量便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据史料记载:石狮子头上这些一个个的“疙瘩”是有严格规定的。
古代一品官的衙府门前的石狮子头上有十三个疙瘩,叫十三太保;
二品十二个发髻,三品十一个发髻,四品十个发髻,
五、六品都是九个发髻,
七品以下的官员府邸门前就不许摆放守门的狮子了。
而皇帝家的石狮子头上的“疙瘩”一般都是四十五个,而四十五代表的意思就是九五至尊,五九四十五嘛。
不得不说,石狮子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国人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石狮子不仅仅是雕塑,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举报/反馈

北京台文艺频道

142万获赞 18.2万粉丝
BRTV文艺频道——让快乐多些色彩
北京电视台春晚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