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最近,“垃圾分类”是个热词!
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习近平来到虹口区一个市民驿站,看到几位年轻人正在交流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做法,他十分感兴趣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2019年春节前夕,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习近平来到草厂四条胡同,他在和居民亲切交谈时表示,希望老街坊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
不仅总书记有要求、中央有部署,在最近播出的《奔跑吧》《极限挑战》等综艺节目里,也纷纷选择垃圾分类作为主题,通过嘉宾身体力行,向公众倡导垃圾分类。
而小编则留意到
事实上
垃圾分类还是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呢!
2018年9月,在全球气候行动峰会上,与会者呼吁,垃圾分类处理是每个人都能践行的“气候行动”。2018年12月,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把推广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一项重要讨论话题。早在2007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就提出,要“根据新形势要求,制定强制性垃圾分类和回收标准”。
那么,垃圾分类为何与应对气候变化有关?
垃圾分类可减少不必要的填埋和焚烧
上述两种垃圾处理方式,是现行最常见的。它们都会产生温室气体。
垃圾填埋池会施放沼气,即甲烷,这是一种重要温室气体;垃圾焚烧不仅会产生温室气体,还不可避免地施放细颗粒物,从而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垃圾的填埋和焚烧也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或矿石能源,从而增加碳排放。
通过垃圾分类处理,一些可利用的废弃材料得以直接进入工厂,进行循环再利用,从“量”上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
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垃圾填埋低碳化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垃圾填埋场在厌氧环境下,会降解产生大量甲烷、二氧化碳。但是,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人们可以降低填埋场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关键在于,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如果进入填埋场的垃圾特性不改变,含水率很高、可降解有机物含量很高,控制起来的难度就很大。这就是为什么,要倡导将干垃圾与湿垃圾分类放置、处理。
“英国、德国能够‘模范’地完成《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在废物领域所做的工作。”刘建国说。
垃圾分类可以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加强对资源的再利用,本身就是节能减排重要举措。通过垃圾分类处理,纸板、塑料、金属等,可以更便捷、直接地参与循环再利用。
据科学家估算,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相当于少砍17颗速生树,森林面积的扩大或维持能有效增强固碳能力;而对一公斤铝的重新利用,可以节约生产过程中的大量能源,避免约1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减少垃圾填埋也能节约更多土地,而留出更多湿地、森林、草原、耕地等,都会有助于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气候变化已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据统计,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达718亿美元,而2001年到2011年这短短10年间,由极端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迅速超越了过去20年的总量,高达1000多亿美元。
气候变化造成极端、突发、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已是不争的事实。
国家气候中心服务首席周兵表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群策群力,需要公众积极参与。首先,人们应当从垃圾分类、公交出行、节约用水等点滴做起。
最后,小编和大家
分享几个垃圾分类“易错点”
干的餐巾纸是
可回收废纸?
不论餐巾纸湿不湿,都是其他垃圾!因为干垃圾、湿垃圾并不是根据含水量来区分的,湿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干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外的其他废弃物。而可回收的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污染较低的包装纸等。餐巾纸遇水即溶,不在其范围内。
类似的还有纸尿裤、湿纸巾、卫生间用纸等,这些被大面积污染过的纸,都应该丢入其他垃圾分类箱。
吃剩下的骨头
属于湿垃圾?
不能一概而论。譬如,牛骨、猪骨因为“难腐蚀”且“质地坚硬不易粉碎易损坏湿垃圾末端处理设备”而被列入“干垃圾”,类似的还有榴莲壳、椰子壳等;但鸡骨、鱼骨、玉米棒、苹果核等较软“易腐蚀”,属于“湿垃圾”。
过期食品应连带包装物
丢进不可回收垃圾桶?
过期食品,比如一包受潮过期的瓜子,连带包装物一起丢进垃圾桶是不妥的!瓜子容易腐烂,而包装物(如塑料包装袋),已经装过这些过期的食品,已经被污染过了,那么这些就都应该扔进其他垃圾分类桶。
将湿垃圾装袋子后
可直接扔进垃圾桶?
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湿垃圾更难腐蚀。正确做法是先破袋,将垃圾倒入“湿垃圾”桶中,再把袋子扔进“干垃圾”桶中。
get这个新时尚
你就是
整条街上
最靓的仔
举报/反馈

中国气象报

2.7万获赞 4.8万粉丝
中国气象报官方百家号
中国气象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