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纳赫姆·贝京,波兰籍犹太人,以色列政治家。他是以色列极右翼组织利库德集团的领导人,也是是第一位利库德集团出身的总理。
梅纳赫姆·贝京,一生充满争议。1978年因为和埃及总统萨达特,在美国戴维营达成土地换和平协议,两人共获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1982年他却又发动了第五次中东战争。
贝京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一生,不仅是因为他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到第五次中东战争的发起者,更是从他一生富有传奇的经历中可以体现出来。
贝京出生于一个立陶宛籍的中欧犹太人家庭。他5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波兰第二共和国成立,他所在的城市划归波兰,他则成了波兰公民。
贝京和沙龙一样,10岁就参加了犹太复国主义活动,大学毕业后即积极从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38年成为贝塔青年运动波兰支部领导人。
1939年德军侵入华沙时,他逃往维尔纽斯,但他双亲和兄弟死在集中营里。1940年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时,他以社会危险分子被抓,被判放逐西伯利亚,成为一名罪犯。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获释 ,参加流亡的波兰军队。1942年随部队开入巴勒斯坦。1943年参加武装组织“伊尔贡·兹瓦伊·卢米”,并任司令。
贝京在担任伊尔贡这一地下组织的领导人期间,对于英国所托管的巴勒斯坦地区进行了军事抵抗,还包括一些对无辜的阿拉伯定居民进行的恐怖活动,迫使他们离开家园。
1948年戴维·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成立后,贝京和本·古里安讲条件,他答应伊尔贡和新的以色列军队哈加纳合并,但他却要出任新军队的统帅,否则就发动内战。
本·古里安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并炸掉了一艘给伊尔贡运军火的船只,本·古里安公开宣扬,在这个新的国家,要发动内战也得由他来发动。
面对以色列的开国总理本·古里安的强势,贝京屈服了,把“伊尔贡”改组为自由党,他任党魁。从此开始将精力放在了以色列政坛,角逐以色列总理之位。
贝京在总理任职之前曾连续遭受到八次挫败,但最终赢得了1977年总理选举。这次选举不仅终结了以色列近30年的两党联盟的执政权,并意味着一场新的社会重组。
贝京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富有热情的保守派思想家。在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所占领土的问题上,他以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闻名。
尽管如此,在总理任期期间,他还是接受了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有关戴维营协议的谈判。与其就西奈半岛以色列全军撤离与埃及军队返回问题达成了一致。
由于和埃及达成了土地换和平协议,贝京和萨达特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没过多久,他又联合沙龙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清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由上可见,以色列前总理梅纳赫姆·贝京,简直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从囚犯到总理,从诺贝尔和平者到战争发起者,他的一生都充满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