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田庆伍 通讯员 马霞 陈永旗)4月19日,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推进会在广东省召开,对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授牌。泗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喜摘“国字号”牌匾,成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面积仅12.8万亩,泗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靠什么脱颖而出?带着问题,记者走进园区,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养基地,“高大上”的现代化农业设备,流水线式的工厂化生产,田畴沃野呈现出一幅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型农业画卷。
自2017年6月获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泗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当地实际,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成为全国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乡村产业兴旺的新样板。
产业强: 高科技支撑,集聚模式独具特色
5月下旬,热浪已然袭来。在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却是寒气逼人,一筐筐白若凝脂、体如纤玉的金针菇,刚下流水线输送带,就被工人分装发往上海、北京。
“在这里,‘春夏秋冬’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是食用菌四季都可生产;二是食用菌生产过程像四季一样分明。”该公司科技研发负责人张光忠带着记者边参观边说,“全自动食用菌培养料装瓶如在春天整地备播, 高温灭菌的温度远高于夏天,智能化低温栽培库房里冷得像冬天一样,热闹的包装场面犹如秋天收获的景象。”生动幽默的介绍不仅让人印象深刻,更对企业的高科技刮目相看。
在园区,像华绿生物这样进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及关联的企业有19家,日产金针菇、杏鲍菇等共850吨,年产能达30万吨,是江苏乃至华东地区工厂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食用菌产业为何成为翘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小川说,县委、县政府高位统筹谋划,坚持把主导产业布局与县域农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紧密结合,重点抓以工厂化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精品桃果、特色水产等关联产业。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了分拣、预冷、包装等初加工,食用菌罐头、油干、冻干等深加工,富硒功能菌品等精加工的生产体系。
而在食用菌产业高度集聚的背后,则是高科技的支撑。华绿生物的菌种液氮保藏技术,金针菇和杏鲍菇等液体菌种制备水平在全国领先;江苏友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舞葺、羊肚菌等栽培技术在行业领先;江苏康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杏鲍菇周年化真空包装技术位居行业前列。
“华绿生物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中科院、上海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张光忠介绍,为解决工厂化食用菌菌种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在园区支持下,由华绿生物牵头,联合上海雪榕、众兴菌业等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了江苏和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点进行食用菌新菌种、新技术、新装备研发。
张小川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园区不断集聚技术、装备、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双创孵化、综合服务等公共功能平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企业的科创能力显著增强。
2018年,园区主导产业产值近35亿元,总产值达42.8亿元,高科技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生态美:高标准生产,绿色发展节本增效
在园区采访时,江苏康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料三菇”的生产模式引起记者的极大兴趣。
走进该公司的菇房,一排排两米多高的架子上,密密麻麻蓬勃生长的杏鲍菇,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该公司董事长蔡青春说:“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由多种营养物质组成,生产的脚料只需破碎加水,就适合草菇培育,而生产草菇剩余的脚料能种植双孢菇,最后的废料又可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整个流程实现循环利用,不产生污染,在同等成本下能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小川说,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迫切需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所以,如何用更少的能耗,让农业有更高的产出,就成为园区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园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目前,园区在产业集群、产业上下游链条之间初步形成“农作物秸秆、果蔬剩余物→食用菌生产基质→鲜食食用菌、功能食用菌→食用菌菌渣→有机肥、生物饲料→果蔬、水产种养基地”的产业链大循环、流水鱼养殖链自循环等10多种循环发展模式。
不仅如此,园区在清洁化生产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工厂化食用菌为内核的循环发展模式、秸秆“五化”利用模式、农药化肥减量化使用方式普遍运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5%,化肥使用量减少5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39%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8。
与此同时,园区还坚持绿色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开展华绿牌金针菇、华佗牌金针菇、KH杏鲍菇、美杏杏鲍菇等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活动,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从探索推进“吃废吐金”的循环发展模式,到集成推广节肥、节药、节水等绿色生产技术,再到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系列的创新性举措,架构起了园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
百姓富:高辐射带动,强村富民长效“造血”
这两天,众兴镇界湖居委会的孙业亮有点忙,种植的草菇即将上市,电话接个不停。“虽然忙,但值得!种草菇1年赚10万元不成问题,我们只管种,技术、销售等方面都不用操心。”刚闲下来,孙业亮就走到记者身边,喜滋滋地说。
孙业亮的省心得益于“珍香”模式。去年,园区投入财政产业富民扶持资金120万元,在江苏珍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4座草菇棚,产权明晰到村。村集体将草菇棚返租给企业,企业将草菇棚倒包给孙业亮等4户农户种植,提供原料、管理、技术、销售等服务。
“‘珍香’模式真正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农户的‘三方共赢’,通过试点,企业通过利润分成每棚净利润约4.6万元,村集体每年获得租金收入9.6万元,参与模式经营的农户每年约有10万元纯收入。”张小川表示,园区计划再投入600万元扩面“珍香”模式,在助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富民是发展之本。作为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主阵地”,近年来,园区积极探索富民强村利益联结机制,在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实现低收入农户脱贫方面显现出强劲的辐射力。通过优化拓展就业、创业、股权、服务、金融、保险、科技和扶贫等八种利益联结机制,吸纳31%以上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或进企业、进基地务工,月均工资超过3000元,辐射带动1.4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其中,就业联结,在园区设立劳动力资源服务中心,在村居组建劳务合作社,引导1300多名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联结,在建20万平方米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并提供优质服务,让创业创新者“拎包入驻”;服务联结,引导村居成立劳务、农机等合作组织11个,搭建桃果机械化服务平台,促进农户降本增效……
另外,园区还突出新业态、新经济培育,深度挖掘园区成子湖生态价值、休闲价值,“阳光下的似水年华”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年吸引各地游客85万人次。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园区农民更多发展 “红利”。2018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35%。
举报/反馈

宿迁网

11.9万获赞 2.7万粉丝
江苏省重点新闻网站,宿迁综合门户网站。
宿迁报业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