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 出 介 绍
160年前,1859年,《物种起源》英国出版。
100年前,1919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发生。
演化论-第五届跨媒体艺术节
分为展览、演出两个板块。
媒介展演、实验艺术、开放媒体、三系统一联动,依托毕业展,在《演化论》的大标题下展开叙述。
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整合全系三个年级本科生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
共50人
历时90天
演出时长100分钟
在象山艺术公社的剧场空间中,媒介展演系选取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历史的多个瞬间,展开了一场排演。这场排演将以跨媒介巨构的形式,对近两百年来人类“青年时期”的历史展开回望。呼喊、细语——两个既是声音又是画面的动词,对位的是由一群群青年人,或因狂喜或因苦闷,所发出的沉吟而交织成的一首首青春之歌。在一百年前,对于中国,对于青年,选择都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一百年后,更是。
摄影:欧阳浩铭
前 言
世界是连续的
文/牟森
演化论-2019跨媒体艺术节策展人
缘起
跨媒体艺术节是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大型年度活动,始于2015年。
2015跨媒体艺术节由开放媒体系承办,姚大钧策展,以“迷因城市”为题,2015年圣诞期间在杭州举办。
自此,跨媒体艺术节开始由跨媒体艺术学院的三个系轮流承办。
2016跨媒体艺术节由媒介展演系承办,牟森总叙事,以“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为题,作为终端站作品,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参加了第11届上海双年展。
2017跨媒体艺术节由实验艺术系承办,高世名策展,以“未来媒体/艺术宣言”为题,分为“山水”和“世纪”两个板块,2017年12月上旬,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莱茵宫和斯堡大学举办。
2018跨媒体艺术节又轮回开放媒体系承办,姚大钧策展,以“全息书写”为题,共有开放媒体系的“赛博”、媒介展演系的“出逃”、实验艺术系的“漫游”三个区块,2018年10月27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
从这一届开始,虽然由一个系承办,但要求三个系都参加。
到今年,跨媒体艺术节已经是第五届。每次主题不同,形态不同,城市不同,面向不同。
跨媒体艺术节已经成为跨媒体艺术学院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已经是一个品牌。
命名
以往四届跨媒体艺术节,都是年初确定,一年准备,年底举办。这次,因为象山艺术公社的落成,学校决定,整合国美毕业季,在那里举办首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跨媒体艺术节成为其中一个板块。
我在媒介展演系开设的核心课程是叙事工程,这个课程的核心之一是命名能力。我一直说:命名即主题;主题即结构;结构即意义。
今年跨媒体艺术节的命名思路,以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160周年,爱迪生发明灯泡140周年为架构展开。我们确定,以“演化论”来命名今年这届跨媒体艺术节。在此名下,实验艺术系板块的题目是“创造的进化”;开放媒体系板块的题目是“黑镜(第八季):当下异托邦”;媒介展演系板块的题目是“呼喊与细语”;跨媒体研究生毕业展板块的题目是“聚·变”。
展演
媒介展演系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历史最短的系,成立于2015年,迄今第五个年头。
Media Scenography作为媒介展演系的英译,除了面对展场和演场这个层面之外,我对展演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媒介展演,意味着三个媒介动作:展开、演化和透视。展开是空间动作,演化是时间动作,透视是叙事动作。
核心课程叙事工程也因此由三个面向构成:存在志、编年史和启示录。存在志对应展开,编年史对应演化,启示录对应透视。如果说编年史是时间中的空间记号,存在志是空间中的时间痕迹,那么启示录就是穿透时间和空间的光。对应存在志的媒介品类是巨构,对应编年史的媒介品类是剧集,对应启示录的媒介品类是诗篇。
去年十月底,我在散步路上,突然想起201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60周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泡140周年。当时直觉这是一种奇妙的构造。而《物种起源》进入中国,又因时代际遇,有了“进化”、“物竞天择”等意义发生。
所以,演化论不是过去时,是正在进行时。
连续
作为课程体系,叙事工程有两个互为关联的面向:空间和时间。空间方向的课程线索为存在志-巨构,时间方向的课程线索为编年史-剧集。我称之为:展开和演化。空间方向和时间方向的共同理念和方法论是我们系的英文系名:Scenography。Media Scenography,媒介透视。
媒介透视的使命是连接。进而连续。进而连绵。
如果我只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些,我愿意引用亚里士多德阐释“目的论”时经常说的:“大自然不会徒劳地做任何事情”。我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所有的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空间和时间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
如同沃纳·卡尔·海森堡所说:“因此世界表现为事件的复杂的交织物,其中不同的连接或者相互交替,或者相互覆盖,或者组合在一起,从而决定了整体的结构。”
2016跨媒体艺术节,我用洛夫乔伊的书名“存在巨链”作为命名。洛夫乔伊写到:亚里士多德给他的后继者,特别是他后来中世纪的崇拜者提供了一个关于连续的定义:“当在两者相交之处有一个且为同一个它们所共同拥有的边界时,事物也就被看成是连续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物质:线、面、体、运动以及一般的时间和空间,都必定是连续的,而不是不连续的。”
周年
我是周年控,也是纪念日控。
2013年,做《上海奥德赛》时,我们融入了上海开埠170周年,《彼岸》演出20周年,《春之祭》问世100周年等时间纪念节点。
这一次也不例外。2019年,除了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160周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泡140周年,还有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爱因斯坦时间胶囊埋存80周年。2019年,也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春节刚过,我和策展组都提前回到学校,开始工作。梳理中,开始感受到一些块状构造:文艺复兴、十九世纪和现代社会的漫长转型。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校将这次毕业季命名为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主题是青春·观·世界。
媒介展演系板块以“呼喊与细语”为名,以尤金·奥尼尔的名剧《大神布朗》为基础文本。主题是青春的选择和青春选择的结果。
一百年前,选择是青年面对的最大问题。一百年后的今天,选择,依然是青年面对的最大问题。
呼唤
去年,作为叙事顾问,参与都市实践王辉的山西西侯度项目。西侯度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遗址,时在八百万年前。从曲率、曲面和流形到埙,我给出的叙事关键概念是Moan,“大声呼唤”。今年初,为另一个项目“Song of youth”做功课,又一次想到了Moan,“大声呼唤”。
奥德修斯(Odysseus)的古希腊词义就是:大声呼唤、发誓时的呼唤。
我找出当年排演尤金·奥尼尔《大神布朗》时,张有待为我设计的音乐,其中一首是《月之暗面》中,Clare Tory演唱的“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这首歌在我的脑子中很多年。这次一听,又被击中。这才意识到,1989年到2019年,我排演《大神布朗》正好30周年。最后决定,媒介展演系板块,以《大神布朗》为基础文本,呈现一台巨构式的演出。
布朗和戴恩,两个年轻人,因为不同的选择,一个是成功者,另一个是失败者。失败者戴恩挣不着钱,家庭也不幸,最后酗酒而死。但是在灵魂层面,心灵层面,戴恩把布朗打败了。他们都喜欢玛格丽特,但玛格丽特爱戴恩,不喜欢布朗。这是布朗终生的痛。
戴恩死在布朗的怀里。临终之际,戴恩将妻儿,尤其是美丽的玛格丽特,托付给布朗。布朗答应了,他爱玛格丽特,也知道她不可能接受。
奥尼尔想表现的是,美国社会从农业社会、郊区社会向都市社会的转型过程。我们今天正好是那个时代,相差了一百多年。
如同剧中台词所说: “春天又回来。总是又回来。”
媒介展演系板块主题:呼喊与细语,Moan of Youth。那些时代转型,那些年轻人的选择,那些青春的痛和荣光。尽在其中。
演 出 回 顾
2019年5月25日至5月27日19:00-20:30
《呼喊与细语》跨媒介巨构
在象山艺术公社剧场进行演出,共计三场。
摄影:赵炟、梅悦子、潘红璇、陈梅心、宋戈文、尹思桐
展 览 部 分
《呼喊与细语》展览部分
整合媒介展演系毕业创作,
以跨媒介巨构的教学案例为线。
在演出后立刻转变演场为展场,展览正在展出中。
展览时间
5.28-6.2
10:00-18:00
展览地点
象山艺术公社剧场E3-1
跨媒介巨构教学案例《呼喊与细语》
八大板块:课程、空间、文本、命名、主题、结构、媒介、团队
《呼喊与细语》1:20微缩模型
制作:蔡景辉、汤健枝、陈宥权
媒介形态:微缩模型
作品尺寸:1780mm x1054mm x827mm
《呼喊与细语》演出现场影像记录
摄影:赵炟、潘红璇、朱晟祎、陈薇
剪辑:赵炟
作品尺寸:60寸单屏影像,100min
Trilogy of Raven
一:Subalunary Being
二:The Night's Plutonian Shore
三:Is there balm in Gilead?
作者:叶欣彤
媒介形态:场景装置、场景模型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牟森、马原驰
月照不幸人
AMoon for the Misbegotten
作者:陈妙妃
媒介形态:场景装置
作品尺寸:200cm*100cm*500cm
指导老师:牟森、马原驰
庇护所
SHELTER
作者:王可欣
媒介形态:场景装置
作品尺寸:500cmX350cm
指导老师:牟森、马原驰
伊甸之东
East of Eden
作者:谌文君
媒介形态:场景装置
作品尺寸:130cm*260cm*120cm
指导老师:牟森、马原驰
重生
Resurgence
作者:潘红璇
媒介形态:场景装置
作品尺寸:80cmX80cm
指导老师:牟森、马原驰
丰饶之海
Abundance of the sea
作者:陈薇
媒介形态:场景装置
作品尺寸:直径1m半圆
指导老师:牟森、马原驰
物种起源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作者:牛逸凡
媒介形态:影像
作品尺寸:120cm*96cm
指导老师:牟森、马原驰
焊接
Welding
作者:项青青
媒介形态:微缩模型
作品尺寸:55*32*40cm
指导老师:牟森、马原驰
展 览 场 地
杭州市西湖区
象山艺术公社剧场E3-1
组 织 结 构
整体组织结构
监制:牟森
总叙事:牟森
叙事组:马原驰、吴冰、信阁
总导演:马原驰、吴冰、梅悦子
总制作:周洁
导演助理:常远、赵梦薇
音乐设计:李京键(友情)
形体指导:李奎(特邀)
合唱指导:李启浩(特邀)
空间设计:信阁
灯光设计:信阁
造型设计:吴冰
影像设计:欧阳浩铭
音效设计:鲜于允、庄蕾麦、顾婷
面具设计:李佳宁、张朔萌
平面设计:梅悦子
演出制作管理序列
总统筹:周洁
统筹组:王可欣、庄蕾麦、冀宇凡、常远、陈乐琪、陈妙妃、付筱凡、李琰
舞台监督:马原驰、吴冰、周洁、常远、李琰
技术经理:奚益春
灯控:信阁、庄蕾麦
音控:顾婷
影像及字幕控制:庄蕾麦
道具管理:王可欣、牛逸凡
造型管理:陈乐琪、李琰、冀宇凡
化妆管理:宋美芸
宣传:梅悦子、陈妙妃、付筱凡、陶霭云
票务管理:梅悦子、陈妙妃
摄影记录:赵炟、朱晟祎、潘红璇、陈薇
空间设计及执行组:信阁、庄蕾麦、黎钊铭、汤健枝、蔡景辉、曾雯洁、吴夏薇、陈宥权
灯光设计及执行组:信阁、庄蕾麦、黎钊铭、曾雯洁、吴夏薇
装置设计及执行组:陈妙妃、陈薇、潘红璇、谌文君、王可欣、叶欣彤、蒋晨玲、廖曙帆、李琰、屈琬莹、赵梦薇、曹近桐、付筱凡、冀宇凡、李敏、李夏荫、陶霭云、张玲、曾雯洁、钟汶娟、周孝歌
道具设计及执行组:李夏荫、陈雨点
模型制作组:蔡景辉、汤健枝、陈宥权
影像设计及执行组:欧阳浩铭、常远、顾婷、汤紫娟、屈琬莹、鲜于允、李沼美
字幕制作:马原驰、欧阳浩铭、庄蕾麦
音效设计及执行组:鲜于允、顾婷
造型设计及执行组:陈乐琪、宋美芸、李琰、陈雨点、陈雪菲、张丹妮、李佳宁、张朔萌、项青青
化妆执行组:宋美芸、张秋雅、蒋巍、许萌萌
面具设计及执行组:李佳宁、宋美芸、蒋晨玲、张朔萌、项青青
电焊执行:周孝歌
西红柿执行:周孝歌
升降车执行:蒋晨玲
演员序列
演员表:
廖曙帆(饰布朗)
谌文君(饰玛格丽特)
黎钊铭(饰戴恩)
叶欣彤(饰西比尔)、曹近桐(饰西比尔)
欧阳浩铭(饰布朗父)、李佳宁(饰布朗母)
蔡景辉(饰戴恩父)、陈乐琪(饰戴恩母)
陈宥权(警长)
歌队:蔡景辉、曹近桐、陈乐琪、陈雪菲、陈雨点、陈宥权、付筱凡、冀宇凡、李佳宁、李敏、李夏荫、欧阳浩銘、屈琬莹、陶霭云、汤健枝、汤紫娟、吴夏薇、鲜于允、张丹妮、张玲、张朔萌、曾雯洁、钟汶娟、周孝歌(排名不分先后)
展览制作序列
策展人:牟森
执行策展人:信阁、梅悦子、周洁、陈妙妃
空间设计:信阁
灯光设计:信阁
展览平面设计及制作:梅悦子、陈妙妃
参展艺术家:
媒介展演系2019届毕业生:
象山艺术公社展区:陈妙妃、陈薇、王可欣、叶欣彤、潘红璇、谌文君、项青青、牛逸凡
南山展区:陈智诚、姜媛媛、李恒、李杲恩、李善珠、文茜熹、许雪、徐章人
媒介展演系2016级本科生:
陈乐琪、陈雪菲、常远、陈雨点、顾婷、蒋晨玲、廖曙帆、李琰、黎钊铭、欧阳浩銘、屈琬莹、宋美芸、汤健枝、张丹妮、庄蕾麦、赵梦薇
媒介展演系2017级本科生:
蔡景辉、曹近桐、陈宥权、付筱凡、冀宇凡、李佳宁、李敏、李夏荫、陶霭云、汤紫娟、吴夏薇、鲜于允、张玲、张朔萌、曾雯洁、钟汶娟、周孝歌
鸣谢:王良贵、张顺仁、园素景观、韩媛、李图、宋戈文、施洪法、张川、秦文捷、曹梅清、杨朵英、朱沈钰、张佳乐、张晨
志愿者:王香力、黎晴宇、段官来、郑丽镇、彭婉昕
媒 介 品 类
跨媒介巨构是牟森在实践中开创的一个创作品类。目前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之一。跨媒介巨构,作为一种叙事性的综合装置媒介品类,基于当下艺术世界状况,连接不同学科领域,探索新的艺术生产方式。跨媒介巨构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在开拓”超艺术”疆域的一种实践尝试。
跨媒介巨构品类的作品,有着情境艺术与表演装置属性。戏剧是一次过程,而排演则成为路径。最后呈现出的,是一件大型表演性装置。一台叙事机器。所有进入其中的观众,都将被卷入它的情景之中。
媒 介 展 演 系
Media Scenography Department
面向会展文化和社会各界表演平台,以体验式空间、叙事性环境、表演性媒介,建构跨媒介展演公共平台,打造跨媒体学院的“超艺术“前沿。
系科简介:
媒介展演系基于叙事工程,建构媒介透视。对应空间和时间,通过展示和演出,呈现展开与演化。在空间媒介方向,系内课程体系为“巨构”,时间媒介方向,课程体系为“剧集”。媒介展演系面对整体艺术环境,聚焦具体产业面向,强调媒介配合及领域打通下的整体叙事构造序列。
育人目标:
媒介展演系以开拓新的教学方向与教育模式为使命,以培养具有跨界整合能力的“媒介构作者”为教学目标。基于当下的互联网背景与多元融合的时代语境,通过项目生产,带动学生的跨领域创作能力与整体叙事结构能力提升,并同时展开学生的项目管理及实施协作的落地技术训练。
专业特色:
强调媒介融合与叙事建构,针对具体的产业面向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输出。通过项目生产,带动眼界提升、能力训练与观念塑形。
历 届 回 顾
跨媒体艺术节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发起并主办。自2015年首届“迷因城市”展览在杭州开幕以来,跨媒体艺术节每年一届,由三个系科轮流承办,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在专业领域内塑造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品牌。
摄影 | 赵炟 梅悦子 欧阳浩铭 潘红璇 宋戈文 陈梅心尹思桐 以及朋友圈
编辑 | 刘杨梅悦子 李琰 赵炟
来源 | 跨媒体艺术学院
审核 | 牟森 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