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古时还有垣、壁、墉、堵的别称,既可划分界线,又可防护守卫,有守卫国家的长城,有围护一座城市的城墙,有围合于不同建筑物外的墙体,还有相对独立自在的墙即影壁。在所有墙之中,城墙作为抵抗外来势力侵略的重要屏障,是古代城池防御的重要建筑。
中国历代所建城墙数量众多,在这些城墙中,南京的明代城墙最长,为33.7公里;北京的明长城周长32.8公里,居第二;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当属西安明城墙,约13.7公里。
古时早期的城墙是将土夯实筑成的,也就是用当地黄土和黑土,一层一层地夯筑,每一层夯筑到15厘米的厚度,这就叫做“夯层”,按层打夯,每层都夯得很紧。为了使城墙坚固耐久而不将城墙的墙面做成垂直,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成为“侧脚”。这样,城墙墙体十分稳固,不容易倒塌。
到了明代,国势发达,经济繁荣,用烧制出来的砖砌城墙,渐渐普遍。对各地城墙外皮进行包砖处理,称为砖城墙。砖城墙是在夯土城墙的两面包上一层大砖,即是城墙砖。城墙砖比建造房屋用的砖块尺度宽且长,城墙砖用白灰浆砌筑。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墙眼。
如果烧制的城墙砖质量不佳,土里含大量碱的成分,一遇到潮湿或水泡,城墙砖块返碱,随之而成为粉状。在这些部位,当刮风时吹起地上的土存入砖槽中,容易生长树木,虽然给城墙带来一种古老的气氛,但也对城墙的墙体破坏很大,城墙墙体砖块外涨,影响城墙砖的平坦,使城墙受损。
由于城墙起到保卫都城的作用,因此城墙砖的质量非常重要。
明城墙的城墙砖上,除了刻着城墙砖烧造产地的相关信息之外,也包含着很多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地方官吏为保证城砖烧制的质量而实行责任制、明初时期农村基层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地烧制砖瓦的工艺,甚至是姓氏、汉字简化字、民间书法、篆刻艺术等在城墙砖铭文中都有所反映。其中记录的最多的文字是人的名字,上至高官,下至烧制砖瓦的窑工。
刻有文字的城墙砖 这也是明城墙的特别之处,数亿块城墙砖上面清楚的写着各府县主管城墙烧造官员的名字或烧窑工人名字、造砖工人的名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那就从明太祖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开始说起了。
公元1368年,经过连年征战,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终于推翻了元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决定修筑城墙作为京城的防御。为尽快建成南京城墙,朱元璋号令长江流域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南五省的各府县都要负责烧造城墙砖。
为了保证这些府县所制作的城墙砖的质量,朱元璋要求在每块城墙砖上都要留下督造官员或烧造者的名字,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墙砖可追究其督造官员和烧造者的责任。城墙砖烧制好之后,由两位身体健硕的士兵,抱着砖互撞,撞不破的城墙砖则为合格产品。这也保证了城墙的质量,是南京城墙能历经600多年仍然屹立于南京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制砖能做到如此严苛,如果现在仿古建筑材料厂都能严把质量关,把做好每一块砖都作为自己的使命,相信古建材料行业一定会更加规范,能够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仿古青砖青瓦。
青城古建是一家将传统文化与中式建筑材料完美融合的仿古建筑构件生产商(日产量高达6万块仿古青砖),以仿古青砖青瓦等仿古建筑系列构件全局性输出整体房屋建筑思想体系,专注服务于古建遗址文物修缮、中式院墅、生态新村、祠堂庙宇、街巷园林、四合院、高档会所、星级宾馆、酒吧和古城镇建设,包括中式住宅建筑集群、仿古社区、养老房产等,让您身临其境感受中华建筑文化的非凡魅力。
我们以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及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整合历史文化、专业技术、规模管理等优势,研发生产出一系列高品质的古建材料,已服务于洛邑古城、应天门遗址、河洛古城、九洲池、龙门古镇、云台古镇、即墨古城、商丘古城、徐州墨上集、黄麓师范学校等众多仿古建筑项目。
文物者,乃文化物证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最可信的文化物证。我们倡导中国人住自己的房子,我们的文化理念是“接续中式建筑香火,传承中式建筑文化,恢复中式建筑正统,守护历史文化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