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刘正东谈打造戏剧乌托邦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我想把化工场打造成一个造梦的工场。”5月的成都难得有几天好天气,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封面新闻记者“按图索骥”,探访位于成都东三环内的化工场实验艺术空间——一个为戏剧人造梦的地方。
按照化工场主人刘正东发来的定位,从地铁7号线双店路D口出来往后转,步行约100米左侧有条被封挡一半的小路。踏着路上积水中的石块,顺着三四米深的水沟一侧道路往里走,正在拆除的建筑、开辟的菜园、堆积的杂木、乱摆共享单车等映入眼帘。
如果不是围墙上的“有容剧社”“仲夏夜梦”“万河之源”“世界戏剧日3月27日”等字眼,很难想象道路深处那座旧式厂房,就是本次探访的目的地。右拐,前进,站定,“化工场”映入眼帘。侧身走进红色铁皮门,一个小型剧院完整呈现,一群年轻人正在这里排练。
半个多小时后,“化工场”的主人刘正东匆匆而来,我们穿过人群,踏着灰色水泥地面往里走,棕褐色的窄窄的楼梯直通二楼——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区。左转再上楼扶梯直达开阔的屋顶,蓝天、白云、清风、红伞,一场关于戏剧的对话,徐徐开展……
大学成立戏剧社
组织70余人团队做音乐剧
刘正东父母都是音乐老师,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音乐天然敏感。12岁就做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自己买磁带,自己录制。”编乐队、弹旋律、没有架子鼓刘正东就拿锅碗瓢盆充当打击乐器,“简直太好玩了。”
高中三年,刘正东在专业音乐学习中度过,并顺利考入西南民族大学读音乐专业。“我们跟影视表演专业在一栋楼,接触后,我发现影视表演更好玩。”那时学校没有剧社,他就组织成立戏剧社,复排经典话剧《茶馆》、《雷雨》等。慢慢地,刘正东开始不满足了,他要搞原创,做自己的音乐剧。“我专业是音乐,又喜欢剧,音乐剧更适合我。”
写剧本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但刘正东明白自己不是那块料,于是他通读校报,寻找文笔好的作者。“我当时大二,看到文学院一名大四女生的文笔很好,诗情画意的,就说服她来写剧本。”两个月后,剧本出炉,刘正东又邀请校外编剧修改,忙得不亦乐乎。
“音乐剧嘛,有了剧本还得有歌。”音乐是刘正东的强项,他很快完成了12首原创歌曲。“当时成都有个音乐剧《金沙》,听了我的歌,很多人说我写的歌跟三宝(著名作曲家)的很像。”虽然对音乐剧没概念也没看过《金沙》,但刘正东依然兴奋不已,“感觉在某种程度上跟大师有一种默契,比较开心。”
剧本有了,音乐有了,刘正东开始新一轮“折腾”。“我们说服了保卫处,可以在全校任何地方张贴海报、设点摆摊招人,没多久就成立了一支70多人的剧组,每次开会连教室都坐不下。”好在,演员从影视学院招,乐队来自音乐系,会计是管理学院的学生,大家都不要钱,“也就印谱子我自己花点钱。”
折腾久了,连校外的企业都主动上门赞助刘正东,“赞助衣服、盒饭、水,折腾了大概半年。第二年考虑演出了,学校没有剧场,要用就得从外面租。有时候大三后半学期,面临毕业人心惶惶,赞助公司也垮掉了,最后不了了之。”第一部原创音乐剧夭折了,但刘正东的12首音乐有了出处。
“学校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选送的原创话剧《青春飞扬》缺音乐,表演系主任听了我的原创歌曲觉得挺好,就用到了这个剧里面。”《青春飞扬》荣获了首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系主任把我叫到房间,给了我3000块钱,表示感谢。”本来只想着出来玩一趟,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这也坚定了刘正东的戏剧之心。
相关阅读:语闻成都丨戏剧筑梦人刘正东:花40余万变废为宝 打造戏剧乌托邦(下)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5560万获赞 418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