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娴,贵阳人。字稚秋,号枕琴室主,又号蜕阁。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而善书画。萧娴时常与父同出入南社,人称“南社小友”。
萧氏幼承庭训,喜爱写字,聪慧好学,学习绘画、篆刻、诗歌等,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13岁时,为广州大新百货公司落成典礼所书写的丈二匹对联,字大如斗,人以为神,震惊海内,故被誉为“粤海神童”。还应邀与谭延闿、高剑父等书坛名宿一道为二沙岛风景区写碑刻石,名声大震,甚至连当时的照相馆也悬挂她的照片,题为“大书家萧娴”。18岁时加入了广州书法社,在社里表现得十分活跃。
萧娴 行书黄巢作菊花诗
1923年,萧娴随父迁居上海,每日临书,创作不辍。她临写的《散氏盘》篆书册,被其父的一位朋友拿走,辗转到了南海康有为手里。康当即作诗曰:“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乩坛。”投桃报李,萧娴也写了“大哉南海,撮尔须弥”的榜书楹联相赠。这一老一少书信往来多年之后,才在上海愚园路南海寓所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当时包括刘海粟在内的许多书画界人士参加祝贺。
萧娴《隶书 四屏》
论艺术,萧娴篆隶楷皆精,尤以楷书为第一。特擅行楷大字,以温厚为体、恣肆为神采,形成了气势磅礴、雄深苍浑、沉雄高古的独特风格,一扫闺阁娟秀之习,可谓睨视前贤,独步当代。为此康有为把她比作“卫管”,即东晋的卫琰和元代的管道韫两位书家。其实她们书风均属典雅秀媚一路,论美学境界实不足以与萧娴相比。
萧娴书法
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取法乎古,受康有为书法的影响极深。其书法一开始就以“三石”为宗(“三石”指的是《石鼓文》《石门颂》和《石门铭》),因此,萧氏的字有伟丈夫气概。萧氏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篆是圆笔,隶是方笔,圆笔方笔都掌握到了,不论改写楷书、行书或草书都不难掌握了”。取法乎古,这当然是最难得的。传萧娴平日习字有一特点,即善于对由风雨年月侵蚀的斑剥字迹予以还原。这充分体现了她认真求实的书法态度和对既往书迹完整性的理解能力。
萧娴书法
此外,从萧娴的作品特别是行书中,能见其运笔是相对缓缓谨慎而行,笔划粗细肥瘦既有变化又无大起大落,线条圆浑,转折过渡自然而无棱角和雕琢痕迹,反映出女性特有的“温和”和“柔媚”。但是,稚中见巧,拙能生越。她行书字的笔划和结构表面看似乎像孩童一样地稚嫩和愚拙,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稚”“拙”之中的灵动与生机,认真体会便能领悟其中的巧致和妙趣,这或许就是“大巧若拙”在其书法中的体现。萧娴的书法点画纵横驰骋,外放内敛,大气磅礴,以重、拙、大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萧娴书法作品
同时,萧娴很讲究书法的气势。她认为“有气则活,有势则峻,气势相连,神采奕奕”,所以其作品有气壮山河、势不可遏的魅力。萧娴书作格调高雅,尤其是行书的意境与韵致非常耐人回味。康有为、林散之、高二适、刘海粟都给予高度评价。
隶书动荡缤纷联
萧娴 隶书五言联
隶书钟阜石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