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东汉时代为数不多的几位有作为的明君之一。他总共在位十八年,只有一个年号——永平。明帝当政的时代,东汉王朝如旭日东升,国富民强,海内乂安,四夷宾服。倡儒重教,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光芒万丈的明帝时代,与其子章帝时期并称,被后世的史学家视如西周的成康盛世,誉之为“明章之治”。
特殊身世
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五子,其母是南阳豪门之女阴丽华。刘秀原系南阳没落皇族子弟,最初家境并不富裕。“仕宦当如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是他的理想。昆阳大战中,刘秀一举成名,两人结縭成了夫妻。但婚后不久,刘秀因大哥刘縯遇害,为了谋生,不得不冒险前往河北闯荡。要想在兵荒马乱的河北站住脚,谈何容易。无奈之下,刘秀被迫改娶了河北军阀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正妻。正是因为刘扬的帮助,刘秀才得以统一了河北。
建武元年(25)六月,刘秀登基之后,为了稳定河北大后方,他依然册立郭氏为皇后,其子刘疆为皇太子。不久又将阴丽华接来并册封为贵人。郭氏性格强势,又仗恃着舅舅的势力,对刘秀颐指气使,让他很不满,但也只能暂时隐忍。而阴氏温柔和顺,时常宽慰于他,故而刘秀心中对阴氏心怀愧疚,无法释怀。很快阴氏就怀孕,刘秀为了防止万一,就连打仗都将她带在身边,寸步不离。
建武三年(27)五月初四,阴丽华在河北元氏县生下一个男孩。当时刘秀正在卢奴城中,正要挥师北征幽州军阀彭宠,闻报遂停止行动,飞马赶往元氏查看。只见这个孩子生的脑袋尖尖,正方脸盘,下巴面颊肥滿,面色红润。这也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也是他与阴丽华的第一个孩子。刘秀对阴丽华道:
“朕闻帝尧初生,丰上锐下,颜赤色。此子岂类尧乎?”
他心中大悦,亲自为之取名刘阳。阳,红润之意也。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刘秀很想改立阴丽华为皇后,刘阳为太子。但政治形势不允许,只好暂时作罢。
事实上,对于两个儿子刘彊、刘阳,刘秀都很喜爱,也都花了很大的心血去教育。但二人都很有才华,谦虚好学,知书达礼,难分伯仲。建武二年(26)春,郭圣通背后的最大政治靠山——她的舅舅真定王刘扬因谋反被杀,局势对她越来越不利。但刘秀出于政治上的综合考虑,还是册封刘疆为太子。建武十五年(39),才加封刘阳为东海公。
但刘疆、刘阳之间为了争夺储位,还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竞争。他们以及背后的势力,都在做着努力,以求博得刘秀的赏识。
建武十三年(37)春,天下一统,刘秀大封功臣,举行朝会。太子刘彊却忽然出班上奏:“久闻陛下善于用兵,今日能否为儿臣讲一下排兵布阵之道?”刘秀一听不悦。多年征战,他早已厌倦了。止戈息武、休养生息,才是他今后的基本国策。刘彊居然出言如此,这岂不是添乱吗?
刘秀沉默良久,这才答道:
“昔日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中阵法,圣人不答。军事烦杂,非尔所知。”
大概刘疆是受了某些“高人”的指点,想要讨好父亲,不料却弄巧成拙,惶恐不已。
建武十五年(39)四月,刘秀下令度田籍户,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刘秀批阅陈留郡奏章时,发现了几段莫名其妙的文字:“颍川、弘农二郡的情况可以问,河南、南阳二郡不可问!”
刘秀大怒,马上传唤有关官员责问,却是一问三不知。东海公刘阳奏道:“陛下!这些话肯定是陈留郡太守给属下们的授意。其意在于把本郡的土地数目与其他郡做比较,做个参考,然后再以虚假数字上报朝廷!”
刘秀很奇怪:“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河南、南阳二郡不可问?”刘阳答道:“河南郡是京畿之地,田主多是近臣。南阳是陛下的龙兴之地,多有皇亲国戚。所以他们所上报的田地数字,都是假的,不足为据。”
刘秀又问:“各郡为何要相互参考?”刘阳道:“除了河南、南阳二郡以外,只要其他各郡上报的数字大致差不多,就可瞒过陛下。法不责众,自然可以免责!”
刘秀这才恍然大悟,立即将相关官员下狱拷问。不久,司隶校尉审查清了事实,竟然与刘阳说的完全相同。处理完这个案子,刘秀暗暗称奇:刘阳,这才是个十二岁的孩子,真不简单啊!
这两件事下来,刘秀一比较,刘阳在他心目中地位超过了刘疆。加之郭圣通的舅舅刘扬已经谋反被杀,河北地区早已安如磐石,郭氏的政治资本已经所剩无几了。考虑到阴丽华的因素,刘秀决心下诏废后。
建武十七年(41)十月,刘秀颁诏,废除郭圣通的皇后之位,改立贵人阴丽华为新皇后。但刘彊依旧坐在储位上,刘阳还不过是个东海王。
建武十九年(43)正月,妖人单臣、傅镇占据河南原武叛乱,一时无法平定。群臣吵成一团,争执不休。东海王刘阳此刻已经十六岁了,他上奏道:
“贼军多数为妖师所胁裹,本非一心,其势必不能长久。其党羽本想逃走,而官军围攻太急,无法走脱,故而死战。今宜稍缓其围,令其四散逃亡。大众若溃,陛下只需一亭长足以定此乱,何劳大军进剿!”
刘秀半信半疑,遂依计行事。不久,贼首单臣、傅镇被部下生擒,首级送入原武,叛乱就此平定。消息传来,刘秀大悦,暗暗赞叹遂下了决心。
在刘秀的暗示下,太子刘彊上书辞位。六月二十六日,刘秀正式颁诏,改封刘彊为东海王,立刘阳为皇太子,改名刘庄。
建武中元二年(57)二月,刘秀去世,太子刘庄即位。东汉帝国新一轮的太阳冉冉升起,是为汉明帝。
察察之主
刘庄登基后,继续奉行刘秀在位时期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刘庄自幼聪慧过人,极擅长揣度心理,登基之后,他连续处理多起事件都很成功。他也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没人能骗得了他,也最恨别人欺骗他。对他最大的藐视就是试图欺瞒他。一旦发现这种人,他一律要严惩不怠。他掌握了人间最高权力,便要对国家做精心治理。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严加惩处,无论是贵戚还是勋臣,都在他的打击之列。
永平元年(58)七月,捕虏将军马武、中郎将窦固击平定羌乱。刘庄闻报,下令将俘虏七千余人迁往关中三辅居住,并令以将作大匠、安丰侯窦融的堂侄——谒者窦林兼领护羌校尉之职,坐镇陇西郡的首府狄道县,专职负责抚羌平乱。
由于窦氏以及窦林本人在凉州的声望,素能得羌人之心,颇得其土人信任。烧当羌的二号首领滇岸在窦林派出的使者劝说下,带着部众赶到狄道县向窦林请降归顺,请求赏赐。窦林手下的官员为了邀功,对窦林撒谎声称:“滇岸是烧当羌的头号首领,如今他率部归顺,大人您真是为朝廷立下了头功啊!”
其实,烧当羌的头号人物根本不是主动投诚的滇岸,而是落荒而逃的滇吾。窦林没有仔细查验,信以为真,他急忙上奏朝廷声称:“烧当羌头号大豪滇岸来降,臣请承制封其为归义侯,加其号为汉大都尉!”刘庄大喜,当即同意照办。
转眼到了次年,消息传到滇吾那里,他对此十分妒恨。这年十二月,滇吾几经辗转,千里迢迢地带着族人也来到狄道县请降求封。窦林闻讯十分犯愁,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带着滇吾来到洛阳拜见刘庄。滇吾奉上贡献的宝物,声称他才是真正的烧当羌头号酋长,恳请刘庄赐爵加封。
刘庄听的一头雾水:怎么又冒出来一个?
三年帝王生涯,刘庄见窦林支支吾吾,断定其中必然有诈。他疾言厉色,怒问窦林究竟怎么回事。窦林心中惶恐,要是他说了实话,肯定会被判处死罪。无奈之下,他只好继续谎言欺骗:“滇吾与滇岸是同一人,这不过是羌语翻译成汉语的音译问题!”窦林这番漏洞百出的谎言,显然不能自圆其说。
这种低级拙劣的谎话,如何能瞒过精明过人的刘庄。他一眼就看穿了窦林用心,毫不客气地穷追不舍,继续责问:“滇吾与滇岸既是同一人,去年不是已让你封过他了吗?他为什么又要讨封?”窦林理屈词穷,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刘庄大怒,严命他据实回奏。窦林吓得浑身大汗,只得伏地请罪,这才说了实话。刘庄怒不可遏:“你的胆子也太大了,竟敢当面欺君!”他当场宣布,革去窦林的一切职务,令他回去反省。
按照刘庄的脾气,窦林当论死罪。可他是前朝功臣窦融的堂侄,“不看僧面看佛面”,加之窦固这次又立了功,凉州的军务还要仰仗窦氏,刘庄强压怒火,才没有继续追究。窦林大难不死,侥幸逃过一劫。就在窦林暗自庆幸之计,凉州刺史突然上本弹劾。奏本声称:窦林在担任护羌校尉期间,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恶名昭彰。
刘庄气的脸色铁青,立即派人严查,结果属实。刘庄大怒,下令将窦林逮捕入狱拷问,没几天,窦林就死在了狱中。
窦林是窦融堂兄之子,并非窦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刘庄严惩窦林,远不止是“杀鸡儆猴”,大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味道。窦林被杀后,刘庄接连下严诏痛责窦融,历数窦家的骄奢淫逸、违法乱纪之罪。窦融年老多病,闻诏后吓得惶恐不安,急忙上书请求退休。刘庄准奏,决定将窦融担任的韂尉、特进、将作大匠职务全部革去,让他回家休养。
消息传出,满朝文武领教了新皇的脾气,真不是好伺候的君主啊!无不震悚,做事更加小心。刘庄对于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诸王控御极严,一旦犯法,从严治罪,决不因其官职高、地位亲近而加以宽贷。他的弟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都以有罪自杀,河东尹薛昭、司隶校尉王康、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坐事论死。从此群臣震恐,朝廷肃然。
虚怀纳谏
刘庄毕竟也是一个帝王,也想趁着春秋正盛,享受一下人间奢侈生活。眼下正值太平盛世,他见刘秀遗留下来的南宫显得有些简陋。就要打算大兴土木,建造宫殿。
永平三年(60)正月以来,中原地区雪雨全无,几十个郡都是土地龟裂、赤地千里。假如要是再不下雨的话,今年的收成可是要成大问题了。很显然,朝廷的当务之急应是抗旱救灾,而不是大兴土木。可刘庄为了一己之私,竟然不顾天旱民忧,悍然下诏在灾区征发劳役,这不是胡闹吗?简直是太荒唐了!就是这么一个荒诞不堪的错误决定,满朝文武自太尉虞延、司徒郭丹、司空冯鲂以下,竟然无一人敢言。
几年来,满朝大多数文武大臣早就被刘庄的威严吓破了胆。对这样一个脾气暴躁,做事任性的皇帝,朝臣们一概都是噤若寒蝉,大家竟集体沉默了。
敢说真话,敢于犯颜直谏的臣子还是有的。这一消息传到尚书台,尚书仆射(尚书台的副长官)钟离意心中对此极为气愤:天旱苗枯,黎元不安,圣上不想着如何组织抗旱,竟要大兴土木建造什么北宫,完全不顾民众的死活,这又与纣王当年大修鹿台有何两样!
北宫建设的计划很庞大,造价极高,这些钟离意都知道,心里极不赞成。莫说现在天旱民忧,就是风调雨顺之时,建设如此浩大的工程也是很不合适的。钟离意心中焦虑不安:眼下国家初兴,国力不丰,倾举国之力行不急之务,实在是太不应该!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虽然朝中鸦雀无声,钟离意还是毅然决定:别人不说,我钟离意身为尚书仆射,不能不说!次日,钟离意独自来到南宫的南门前,摘下官帽呈上奏章。守门的卫士见状,急忙将奏章转呈给了刘庄。刘庄一听是钟离意的奏章,马上就晓得这是怎么回事了。
刘庄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小臣钟离意谨奏:小臣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黎民百姓,降避正殿不居,深加自责,按理说上天应该降下甘霖才是!小臣也曾注意到,近日天空浓云密布,却是滴雨不下,难道说是陛下为政有什么不当的地方吗?”
钟离意还对刘庄的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而且用词十分尖锐:“从前商汤遇到旱灾,曾用六件事扪心自问:‘是执政过程中滥用权力了吗?是无节制地使用民力了吗?是修建的宫殿过多了吗?是国家有了后宫、宦官擅权了吗?国家是否有贿赂贪污盛行的现象吗?是进谗言的小人大行其道了吗?’如今小臣见陛下不顾天旱而却在大修北宫,难道陛下不晓得农民不能适时耕作会导致饥荒发生吗?!自古以来,帝王应该感到忧虑的事不应是宫室狭小,民众能否过上太平日子才是最应考虑的事!小臣以为,北宫建设工程应该立即停工,以顺天心!惟有如此,上天才会降雨,以解民忧!”
也奇怪,刘庄看了钟离意的奏章,竟然一句话也没说,非但如此,他竟然一反常态地下策书给钟离意,委婉地表示承认错误,刘庄在策书中说:“汤引六事,咎在一人。这事的确是朕办错了。钟离尚书,请你整顿衣冠,回去办公吧!朕也观察过天象,的确如卿所说。朕每思至此,深感凄然恐惧。朕也亲自到明堂祈祷,又在南郊设立雩场求雨,为的是恳请上天早日下雨。朕已令将作大匠停止北宫建设工程,减省不急之物,以免天谴!”
紧接着,刘庄又下诏向公卿百官表示自责之意。说也奇怪,就在刘庄颁诏停建北宫后没几天,一场迟来的好雨适时而至,大大地缓解了旱情。
威加四海
永平年间,刘庄虚怀纳谏,励精图治,让国家一天比一天兴旺,东汉帝国进入了极盛时期。他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尤其重视对地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黜陟。从慎重选举官吏着手,对吏治进行整顿。
永平九年(66年)下诏:“令司隶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以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闻。”
他还规定,每年都要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在选官用人上,刘庄严令杜绝权门请托。他的姊妹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他坚决拒绝,而只是赐钱千万了事。为了减轻黎民负担,刘庄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
汉明帝刘庄还在中国皇帝群体中开创了亲自动手追打大臣屁股板子(廷杖)的先例,但比之后世的明朝,这种廷杖更多具有羞辱之意,而并非真的要人性命。
此外他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黄河。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甚,史称“兖、豫百姓怨叹”。明帝乃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桐洄注,无复溃漏之患,从而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与其父刘秀相比,刘庄的为政效率虽然更高,更令奸猾之徒畏惧,违法乱纪的人比以前大大减少。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各州的刺史,各郡国的太守、国相,各县的县令、县长,各乡的乡长、亭长、游徼,大多数都以用刑深刻为能,争相以滥施律令、强迫命令为荣,他们把行政命令看作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往底下发一道命令,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一级压迫一级,导致越到基层负担越重。
比如朝廷要各州里完成一项任务,十三州的刺史们立即安排各郡太守去办。二百零五个郡国的太守、国相们大多数不进行调查研究,而是照葫芦画瓢,不顾人民死活,则严令下属各县的县长去办。
到了县令、县长们手里,他们已经是靠近基层的一级政府了,看到某些荒唐的命令,不敢反抗,只好咬牙给各乡里乡长、亭长、游徼们下紧箍咒。
乡长、亭长、游徼们傻了眼,只好加紧勒索百姓。如果民众们不肯出工、出钱,就会被绳之以法。这种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蛮干的作风,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各地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各级官员们畏惧刘庄的威严,无人敢出言劝谏。最后导致这种风气越来越严重,乃至高高在上的刘庄也有些坐不住了。
其实,现在存在的问题,刘庄在这两年的巡视过程中感觉到了。他做太子曾陪着父皇出巡时,那时老百姓虽说生活的富裕程度远不如现在,但是他们却并不十分畏惧官府。甚至对于刘秀本人,民众们并无多少畏惧之情。刘秀的马车一到各地,顿时会被围的水泄不通,当地的父老们的脸上,多是崇敬、钦仰之色,见了刘秀还敢说话,还敢提出一些意见与要求。
可刘庄去年到青州、徐州、荆州一带视察时,却发现民众们对各级官员很是畏惧,很多时候人们见了他的车驾总是躲的远远的,前来拜见的三老们面有难色,显得很是惶恐,回答刘庄的问题时要么是一问三不知,要么是偷偷看着当地长官的脸色,专拣好听的说。
刘庄心知百姓有些不敢说话,他也是无可奈何。因为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他本人!只要他的酷烈政策不改变,那么眼前的这一切将无法改变!
几年来,各地因误触法网而被判刑的民众比比皆是,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功臣子弟。就连开国元勋的后人尚且如此,在残酷政风中受害的官员、百姓的数目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来看,永平政风与建武朝相比,差别很大。刘秀为政,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天下苍生。春风能吹绿万物,也能让某些害虫滋生。
而刘庄却不能容忍他的治下有任何奸邪存在,他为政则像夏日暴雨,恨不能将庄稼上的每个害虫都清除干净。
建武年间,刘秀对官员虽狠而对百姓却宽简,而永平朝则无论官民一视同仁,统驭手段极为酷烈。很显然,对刘秀,各地的民众是因其宽仁慈厚,爱之而不敢欺。对于刘庄,却是因为畏惧他的严刑峻法而不敢欺。
“水至清则无鱼”,刘庄显然不明白这一点,故而酿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在永平末年,刘庄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去了一些补救的措施,也受到了一定的效果,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盖棺论定
在刘秀时代,因忙于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生产,主要以安定中原社会秩序为主,无力经营边疆。对于西域,只能暂时采取羁縻政策。
永平中晚期,国家实力增强了,人口增长了,刘庄雄心万丈,开始把目光投向边疆,出动数十万大军,与北匈奴争夺西域,开始积极经营这里。
永平十五年(72),刘庄派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率兵进屯凉州,以为经营西北的准备。
永平十六年(73)春,又命窦固、耿秉等分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率军出酒泉,大败匈奴呼衍王于天山,留兵屯守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并遣假司马班超等率所部吏士三十六人,先后在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于阗(今新疆和田)击败亲匈奴势力。
永平十七年(74),窦固、耿秉等率领大军再次击败北匈奴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后,复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龟兹(今新疆库车)、车师(今新疆吐鲁番),恢复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
自从永平十八年(75)春以来,刘庄一直感到头晕眼花,有些支撑不住。对于天文台官员传来的星象不利奏报,他的心中也是充满了疑惧。为了避免社会振荡,他密令对外对内严密封锁消息,任何人不得议论,违者严惩。
虽然刘庄尽了最大努力保密,可他的病情却越来越重了。这年八月六日,刘庄在北宫的东前殿驾崩,享年四十八岁。
刘庄死前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只留下了一份遗诏,它是在四年前就写好的。实际上,刘庄在永平十四年五月就开始安排后事了。由于身体一直不大好,当时他似乎有些预感,就提前下令为自己预先修墓,而且亲自命名为“显节陵”。
对于身后的丧葬安排,刘庄还做了明确规定:“朕百年之后,子孙不得妄有兴造,不许为朕兴建寝殿祭庙,朕的灵牌可放在阴太后陵寝的更衣室中。”除了规定不许为他修建享庙,更不许建立守陵县邑之外,他甚至对具体建设都下诏做了严格的规定。
他在遗诏中还说:“给朕百年之后所修的陵墓,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去不淹没墓穴就行了,不许堆起高大的坟丘。朕百年之后,子孙前来祭祀时,有一碗清水、一块干肉、一块干粮即可。朕去世百天以后,只在每年四季设祭。另外,这里要安排官兵数人,负责洒扫守卫之事。若有人胆敢重修扩建陵墓,将以擅改非议宗庙之法论罪。”
刘庄死后的次年,他被其子刘炟上庙号“显宗”。在东汉一朝,有庙号的皇帝仅三人: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刘庄的业绩虽然比不上刘秀,但也算是辉煌夺目,足以光耀史章。
《后汉书》赞云:
“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幸曲之私,在上无乡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
刘庄在位的十八年中,不仅将刘秀生前的业绩发扬光大,而且颇有独到建树。永平时代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建武末年时全国在籍人口仅为两千一百多万,而到了永平十八年时,全国人口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
此外,在刘庄手上,朝廷还建立完善了极为完备的法律体系,这被后世帝王朝臣尊为依法治国的金科玉律。从此之后,朝廷在执法方面遇到法律疑难问题时,总会有人要说:“永平年间,显宗皇帝当年是如何做的!”
壮哉!明帝,不愧是东汉帝国的一代天骄。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果他能像汉武帝一样长寿,东汉帝国的盛世还会延长的更久一些,功业也会更为辉煌。
参考资料:
1、《后汉书》(全12册),【南朝 宋】 范晔,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1976年10月上海第4次印刷。
2、《资治通鉴》(全20册),【北宋】 司马光,中华书局,1965年5月第1版,1973年8月上海第2次印刷。
3、《东汉会要》(全1册),【南宋】 徐天麟,中华书局,1955年7月第1版上海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