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9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北京时间今天(9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最新一期,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新发现了侏罗纪时期一种恐龙和鸟类的“混合体”的标本,这是擅攀鸟龙类最完整的标本。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长臂浑元龙。这一发现为揭示擅攀鸟龙类群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攀鸟龙类是恐龙家族中最为怪异的类群,生活在中—晚侏罗世。其形态特殊,俨然是恐龙和鸟类的“混合体”,它一度被认为是和鸟类具有最近亲缘关系的兽脚类恐龙。但这类恐龙的大量形态特征难以观察,造成它在演化树上的位置扑朔迷离。
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辽宁晚侏罗世地层考察时获得一件新化石。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理、实验和对比研究,研究团队认为其代表一种新的善攀鸟龙类,将其命名为长臂浑元龙。研究人员在浑元龙上发现了棒状长骨和翼膜,这一新发现为棒状长骨和翼膜在善攀鸟龙类中的出现提供了确切无疑的证据。团队成员王敏指出:“它的发现就表明,在恐龙向鸟类演化时,特别是在接近飞行起源时,实际上是有很多不同的适应于飞行的一些骨骼特征和软组织结构同时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不仅仅有羽毛这个唯一的飞行器官出现过。”
这一发现表明,区别与成功征服蓝天的鸟类和多数带羽毛恐龙所发育的“羽毛翅膀和长掌骨”模式,擅攀鸟龙类发育独特的“膜质翅膀和短掌骨”的前肢结构,代表飞行演化的一次短暂尝试。王敏表示,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于恐龙到鸟类演化的传统认识。“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它们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形态结构来帮助它们征服蓝天,包括羽毛构成以及翼膜构成的这样一种飞行器官。这就说明其实飞行起源的历史或者演化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为复杂一些。”
举报/反馈

央广网

4394万获赞 439.1万粉丝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央广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