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画,意为彩色的画,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宋时,赵在园中开凿罨画池,加之后来苏元老、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格局大体奠定,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直至明、清都被誉为蜀州胜景,民国5年(1916年)辟为公园,1955年 ,改称人民公园,1981年更名为罨画池公园。
罨画池博物馆现存建筑群多为清朝重建,全园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三部分组成,总占地34541平方米,其中水面1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46平方米,全园格局及建筑保存完好,是中国少数几处保存至今的唐宋衙署园林之一,罨画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罨画池公园占地近50亩,其中池面22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由于景色别致美丽,成为87版《红楼梦》电影的取景地之一 。
罨画池博物馆全园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崇州市文庙三部分组成,以罨画池水面为中心进行布局,乘坐公交到中心广场站下,步行100多米,即到了罨画池,公园大门为仿明清建筑 ,一排三间 ,歇山式屋面覆盖青灰色琉璃瓦,大门上方牌额上题着“罨画池”三个金色大字,因罨画池园与另两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罨画池门票8元,十分亲民的票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满14岁的儿童免票。
穿过大门,扑入眼帘的是一池绿水,水面近长方,西南角向南端长出的一个短粗尾巴,整个罨画池犹如一个大大的“L”,水岸以条石砌就,岸边多古木与烟柳 ,古朴典雅的亭台轩榭掩映其中,西北角水边迎门处立有一通石牌,石碑正面上刻“罨画池”三字,字体与大门匾额一致。
距“罨画池”石碑右边不远处有一座亭子临于池边,名曰 听诗观画亭,南宋诗人陆游在蜀州任两任通判,留下了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优美宛转,人们可在亭子里边赏诗文,边享受如画的罨画池美景,深切感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好境界,越过石碑左侧的小石拱桥,沿着湖北岸的便道缓缓前行数十米,一歇山式卷棚屋顶的亭子,翼然临于水边,此既伴亭,入亭斜倚着美人靠小憩,观望湖面,景色美不胜收 。
再前行,就来到了湖东北角的月波亭和爽心榭,月波亭为双围柱重檐四角亭,月波亭和爽心榭之间有廊连接,过了月波亭和爽心榭,就看到了一座三折廊桥,这座廊桥建于清代,由三段构成, 从侧立面看,中间一段高,两边低,从顶平面看,不在一条直线上,故名三曲桥,整座桥蜿蜒曲折,形态优美,好似中国古典的“梅花三弄”,演奏出跌宕起伏的美妙乐章。
三曲桥是罨画池外池和内池的界桥,将“L”型的罨画池分成了两个部分,桥北外池视线开阔,景致舒朗,大气磅礴,桥南内池周有假山环绕,亭台水榭,颇有江南园林之细腻,内池中放养了一群群的各色锦鲤,引来众多游客观赏和喂食,池面水波荡漾,鱼儿欢快的游动,别有情趣,内池沿岸分布有较多由钟乳石砌筑而成的假山, 环池步道隐于假山之间,小径在假山间弯弯曲曲指向假山的洞穴,洞穴内则需弯腰俯首而行,穿过洞穴却豁然开朗,青翠间朱柱黛瓦的重檐轩榭面水而起,与对面的建筑隔水相望,这就是内池东岸的水面风来菡萏香,即望月楼,它依墙筑于假山上,分上下两层,由假山踏步可登楼,楼上临池悬匾曰:“水面风来菡萏香”,为赏月、观荷上佳之处。
琴鹤堂西端相连的是风送花香入酒卮,风送花香入酒卮建于清代,穿斗式梁架结构,琴鹤堂后面是瞑琴待鹤之轩,也建于清代,以上几座建筑各自又带小院,庭院内以假山、盆景点缀,又有野趣亭、荟萃园、琴鹤桥等,可谓疏密相宜、虚实有序,小径缠绕庭院,步入其中,颇有移步换景之趣。
据了解,罨画池本是平地挖土造湖,当初挖起的土,大部分运走了,少部分堆砌在池边,与罨画亭南面遥遥相对的丈余高小土山,便是唐代挖湖时堆土而成。到清代康熙年间,在小土山上 新建 一座十分壮观的阁楼,上下两层,六角重檐,十二翘角,九梁十八柱,名“尊经阁”,原为收藏儒家经典的地方,尊经阁是全园的制高点,也洽好是文庙中轴线的延伸部分,同时州文庙建筑群轴线与陆游祠建筑群在其前的花园相交,让尊经阁也成为了罨画池全园的景观中心。
继续沿池畔步道缓缓前行,经过听诗观画亭回到大门, 刚好环绕罨画池一周,漫步在林木丰茂,清静幽雅的罨画池公园 , 或见碧波粼粼泛晶光,或见丝丝杨柳随风舞,或见亭榭相接、云墙环护 ,或见花木掩映、曲径通幽,真是步移景易,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