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但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
城市里同住一栋楼,
对门相见不相识的现象并不少见,
“邻里情”似乎正在慢慢淡化。
在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含笑社区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主动去敲敲社区空巢、独居老人的门,问声好,唠唠嗑、拉拉家常,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一“敲”就是5年,“敲”出了人间真善美,“敲”出了浓浓邻里情,“敲”出了文明实践新风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敲门嫂”
回应群众所需所盼
“敲门嫂”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张阿姨,吃饭了么?今天需要带点什么菜?”早上,许群再次敲开了含笑小区7栋5楼2号张学彩老人的家门,得知老人一切安好后才放心离开,顺便将其门口的垃圾带下楼。许群是含笑社区“敲门嫂”队伍中的一员,为人快手快脚、非常热心。
“敲门嫂”许群
今年85岁的独居老人张学彩,腿脚不便,三年前老伴去世后,许群便特别关照她,隔三差五敲门看望,菜、药、油盐酱醋……老人需要什么,一一记好,帮她买好带回。
张学彩老人动情地说:
“许群做的好事说不完,好热情,什么活都帮你干。家里有事找她,每次都是有求必应。帮我买东西,宁愿自己贴钱,也从不多收一分一毫。邻里邻居拿不动的、提不动的,她都会伸出手帮一把。这么多年,她是我所见过最好的人。”
含笑社区7栋3楼2号的耄耋老人周庆安、
刘兰香夫妇也是许群经常惦记的对象,
刘兰香说:
“许群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含笑社区是一个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老旧社区,现有居民4116人,常住人口3098人,居民结构日趋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六成以上。社区空巢老人不在少数,仅中风偏瘫、身患癌症、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就有22人。这些老人谁来关心?怎样关心?成为社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2014年3月起,含笑社区以问题为导向,回应群众所需所盼,不时敲一敲空巢、独居老人的家门,帮助老人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晒被等。很快,一支由居委会牵头,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楼栋长、热心居民组成的“敲门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他们做着常人认为微不足道的琐事,用自己的爱心善心感动着身边老人孤独的心。
“敲门嫂”其实只是一个特定的称谓,
并不局限于女性,
新钢退休职工邓世显便是其中一位。
邓老今年73岁,为人热心,退休后被推选为含笑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并主动加入了社区“敲门嫂”队伍。今年2月,他发现独居老人王善诚两天没见到身影,平时老人每天都会下楼散散步,到附近的抱石公园溜达溜达,便上楼敲门探访,没人应答,电话也打不通。因王善诚平时喜欢喝点小酒,怕出现什么意外,邓老心里发急,马上跟居委会反映,几经周折联系到王善诚女儿,才弄清楚老人是去赣州老家走亲戚了,邓老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邓世显说:
“我们社区老人多,并且他们的子女大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无暇顾及,有‘敲门嫂’这样一支身边的爱心小队,对老人的安全、生活更有保障,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照看,党和政府放心,儿女更安心。”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群众因党员示范得实惠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群众因党员示范得实惠!含笑社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一大批有热心、有爱心、有耐心的老党员纷纷加入“敲门嫂”志愿服务队伍,让旗帜因党员示范更鲜艳!
黄炳荣是一名特殊的“敲门嫂”,今年71岁,身体硬朗,是一名有着42年党龄、退休不褪色的老党员。他不但是含笑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还兼任含笑小区4栋、6栋、7栋的楼栋长,协助社区服务着80多户居民。这三栋楼房的居民,平均年龄70岁,其中90岁以上的有5人,80多岁的有16人。只要有空,黄炳荣就会主动上门邀请一些独居、空巢老人出门散散步、聊聊天,帮助做一些日常琐事。他的电话被大家熟记,老人们有事都喜欢找他。黄炳荣怕老人有突发事情时找不到他,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叫随到。
2014年11月2日凌晨,含笑小区邹仙云的老伴突然过世,伤心恍惚,不知道该怎么办,便想到“敲门嫂”黄炳荣,电话打过去,黄炳荣第一时间赶到邹仙云家中,帮忙料理后事。邹仙云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她感激地说:“我们是外地人,亲戚都不在新余,自己又不懂风俗习惯,不知所措时就想到‘大黄’(黄炳荣),亏了他大冬天的天没亮就过来帮忙了。”
为排解空巢、独居老人内心的孤独,
每年腊八节,
黄炳荣都会组织几栋楼里的老人欢聚一堂,
做上一大锅腊八粥,
喝喝热粥、聊聊传统文化,
这一暖心做法已坚持了8年。
万树林夫妇家住含笑社区芙蓉西村小区,儿子在北京工作,夫妻俩都已60多岁,年纪虽不算大,身体却不大好。去年,万树林妻子因乳腺癌去北京住院治疗,万树林一人在家时突发脑梗住院抢救。
■■■■■
“敲门嫂”刘秋霞得知情况后,偕丈夫李小刚(两口子都是中共党员)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轮班陪护,跑上跑下办手续,煮饺子、熬稀饭,直到万树林的儿子从北京赶回来。中共党员、今年59岁的“敲门嫂”杨光琴与万树林是前后楼栋邻居,因万树林病后行动不便,杨光琴就每天都去看看,帮忙搞搞卫生、买买菜,天一放晴就帮其晒晒被子、洗洗衣服。谈起“敲门嫂”刘秋霞、李小刚、杨光琴,万树林止不住地眼泪往下流:“这两年,多亏了这些好邻居。”
刘秋霞、杨光琴是小区出了名的“敲门嫂”,她们每天都会到自己负责的楼前转转,仔细观察哪些老人久未露面或晾晒衣物,向邻居打听他们的去向,再根据情况敲门探访察看。杨光琴说:“这几年,社区对‘敲门嫂’工作非常重视,平常我们发现问题,如老人生病、邻里纠纷等跟社区反映,社区都能及时回应并给予支持,是我们‘敲门嫂’的坚强后盾,所以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5年来,含笑社区涌现了一大批像黄炳荣、刘秋霞、李小刚、杨光琴这样的党员“敲门嫂”,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社区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到“敲门嫂”队伍行列。含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丽芳说:“目前,整个社区已有42名登记在册的‘敲门嫂’,每人结对2至4名老人,还有更多不记名的志愿者争做‘敲门嫂’,为社区老人提供了贴心暖心的服务。‘敲门嫂’志愿服务队正在成为社区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含笑社区‘敲门嫂’参与志愿服务、为居民排忧解困、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达3000多人次。”
邻里邻居互帮互助
“敲门嫂”敲出文明实践新风尚
随着“敲门嫂”队伍的壮大,社区奉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日渐浓厚,平常有事,邻里邻居互帮互助,既助人,也受助,“敲门嫂”敲出了真善美,“敲”出了浓浓邻里互助情。
邹仙云就是这样一位“敲门嫂”,老伴去世后,她主动加入“敲门嫂”队伍,成为含笑小区1栋和3栋的楼栋长,还兼管社区文化活动室的管理员。今年98岁的宋承襄、88岁的张桂香夫妇是她记挂的对象,邹仙云时不时去老人家里敲敲门,帮助交交水电煤气费等。今年1月,邹仙云不小心摔伤了手,被子女接去养伤,但她心里却仍惦记着两老的水电煤气费没交,打电话托付给另一名“敲门嫂”黄青莲照顾。如今,伤好得差不多了就总想着回来住,邹仙云说:“在这里,左右邻居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哪家有事,只要招呼一声,大家都会来帮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情系千万家,敲门暖人心。每天敲敲门,已成为含笑社区“敲门嫂”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今年86岁的李林妹,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独居多年的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每天都会有人来敲敲门,老姐妹们相约出去散散步、聊聊天,儿女们也不用担心我孤单。”含笑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今年71岁的刘承烈,也是一名“敲门嫂”,他说:“‘敲门嫂’是含笑社区的一个志愿服务品牌,非常深受群众欢迎,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服务还不够健全的大环境下,‘敲门嫂’发挥了居家抱团取暖的独特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文明实践千万条,有用有效第一条。‘敲门嫂’在渝水区新钢街道含笑社区应运而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积极探索,有助于弘扬新风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渝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何智勇说。
来源:精彩渝水
编辑:万晴
编审:陈双双
监制:李晚成
举报/反馈

江西日报

554万获赞 10.5万粉丝
一个主流媒体舆论传播的平台。
《江西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