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6日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为了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发展困境,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
为破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难题,甘南县教育局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探索出一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1+X”学分评价体系,即“学历+能力”评价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记者在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综合实验楼里看到,育婴班、计算机班、航模班、电焊班等十余个班级,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农民。甘南县巨宝镇农民刘赛告诉记者: “以往没有技术,出去打工只能靠着力气吃饭。如今通过培训,我掌握了三种技能而且还有证书,这样一来,打工工资比以前高了不说,而且还属于技术工种。”
“以往,我们培训的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农民的需要,很多时候,老师课没上完,农民走了一半还多。”甘南县教育局局长刘德峰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为了改变现状,我们根据农民需求制定课程内容,量身定制适合农民内心需求的课程,变‘菜单式提供’为‘按需配餐’,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农民胃口。”
为给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含金量,甘南县教育局采取将职业农民先期学习成果、相关证书和经验认证转换为有效学分,储存在学分银行,并建立了以能力学分为标准的三个递进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核心能力认证平台,把农民学员的思想转变和能力提升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
毕业后,学员不仅能获得新型职业农民学历证书,还能获得不同的能力证书。其中:“1+X”中的1,指的就是顺利获得新型职业农民学历证书;X指的就是经过学分认证的能力等级证书。
甘南县教育局还按照职业农民的能力水平不同,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层级。截至目前,2732名注册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中,已有116人顺利获得新型职业农民学历证书,其中,具备初级能力的64人,中级44人,高级8人。
首届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兴隆乡农民高永红,通过学校学习的知识,回到村里后创建了甘南县霁朗玉米种植合作社,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运营模式,形成了产、加、销为一体的经营格局,带动农户506户。而合作社的品牌“霁朗”牌玉米系列产品,采取线上加线下同步销售的模式,年收益超过了400万元以上。
多年来,甘南县教育局为促进培训、培养成果落地,开办了永顺劳务服务公司和正信劳务派遣公司,广开经营渠道,公司化运营和网络化运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创立“净土孵化园”,孵化企业14家。与县劳动就业局共同举办“甘南人才大集”招聘会23场,450余家企业参加,参与人数44000余人次,推荐就业1900多个岗位。截至目前,安置进城务工人员1500余人,年劳务输出2200人以上,满足了企业地方用人和劳务输出的双向需求
举报/反馈

东北网

508万获赞 24.4万粉丝
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东北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