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志杰
到日本旅行,多数中国人都感到比较容易适应,原因就是日文中夹杂着很多汉字,表达的文字内容也基本一致,稍加琢磨,大体意思就明白了。尤其是一些地名、人名,绝大多数以汉字为主,坐火车、飞机、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不用多问,只要认识汉字就妥了。
日本人的汉字情结还是很浓郁的,或许他们并不能听得懂我们说的汉语,也无法用汉语与我们交流,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写一些通常用到的汉字。如果要与日本人交流,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是可以用互写汉字的方式进行的。
但是,日本的日历使用对我们而言可能就有一些不同,认识起来有很大难度。
日本通用日历是西历,我们一般称之为阳历。同时还有一个根据天皇年号而排列的日历。现在的明仁天皇,年号平成,1989年1月继位,这年被改称平成元年。2018年是明仁当天皇的第30个年头,为平成30年。这个倒不难理解,而且日本的日历标注一般都是以西历为主,平成多少年只是作为辅助年份。新近的消息是,2019年5月1日,明仁天皇退位,德仁将成为日本第126任天皇,开启“令和”时代。2019年既是平成末年,又是令和元年。
比平成、令和年号更难掌握的是日本比较普遍使用的曜日,以及月、火、水、木、金、土、日,还有与之相匹配的祝日、土日、土休日、平日。如果不掌握一点日本的日历知识,真会闹出笑话。可是一旦理解了,掌握和使用又非常简单。
国家法定休假的日子,叫休日,看字面也能猜出意思。与休日差不多含义的是祝日。祝日也是指国家法定的休假日子,但是两者有区别。日本的国家法定节日非常多,比如元日、成人日、春分日、宪法日、体育日、秋分日、老人日等,不下二十个。这些节日都叫祝日。出现法定节日在周末时,需要工作日补休一天,与国家法定节日连在一起的这天就叫休日,而不叫祝日。这就有点复杂了。但日本人似乎乐此不疲,他们还高兴地给祝日起了一个很喜乐的名字,叫红日子。平日,指平时不休息的工作日。周一到周五如果不是祝日和休日,就是平日。
土日呢,就稍有复杂了,要从月、火、水、木、金、土、日说起。日本人把来自西方文化中的星期,从星期一到七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元素,将两者捏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的星期文化。将星期一到星期日分别与月、火、水、木、金、土、日相对应,星期一为月日,星期二是火日。依此类推,星期六就是土,星期天就是日。因为日本的法定公休日是星期六、日两天,所以人们通常将这两天捆绑在一起,叫土日。看到土日就是指星期六和星期天,而不是单指星期六,所说休日也是指这两天公休日。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更习惯使用月、火、水、木、金、土、日这样的表述,即便已经标注哪年哪月哪日,在后边还是会在括号里标注上这天是土日还是金日。尤其是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如商场、书店、博物馆、居酒屋,哪天闭门谢客休息,几乎全是以什么日标注,好像没有星期几这个概念。在这个时候,假如不掌握一点日本的文化特点,就有吃闭门羹的可能。
我们一直认为日本是一个因吸取东西方文化而发展起来的海岛国家,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文化实际就是东方文化,或者说就是直接移植了中国文化,将其嫁接到这个风雨飘摇的海岛上。
其实,日本还是有自己的本土文化的,它是与这个岛国的自然、风土、人情一并产生的民族文化。只是因为这个生长在岛国的民族自始便有一种生存的危机感,而开始不断地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接受更加宽厚的文化滋养,慢慢形成具有岛国特色的多元文化,或者称之为两面性乃至多面性。
上面我们提到的月日、火日这些基本常识,同样取自远古时代的中国周朝,起源于那时的人对自然星辰的崇拜,是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而划分的星区,后来被运用到星期记法,成为七曜记日法。一个曜日共七天,就是一个星期,结合星期记法,叫做月曜日、火曜日等,周而复始。现在日本的月日、火日等叫法是把曜字省略去了。
而星期的记法是古巴比伦人创立的,后来逐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东方的中国用了,日本、韩国也用了。再后来,中国为了简化星期记法,将原有的曜日记法砍掉,只用星期记法,就是现在的星期一到星期日。日本、韩国则采取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共用的方式,延续着中国传统星期记法的文化血脉,便是今天曜日与星期记法混用的来历。
曜日何日?我们当然没有必要知道更多,就是在日本通行的一种星期记法而已。我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现在到日本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为此而产生疑问和困惑的人,必然也会增加。
从地缘关系讲,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从文化构成看,两国虽不是同根同源,但互相关联之处甚多,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特征。然而,中日两国也是文化冲突最为明显的族群,尤其是近现代之后,这种冲突始终没有停歇过。
生活在岛国上的日本人,是既善于固守又善于纳新的民族。美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注重对这个陌生的岛国民族进行全方位研究,其中最著名的一本书,就是现在依旧非常流行的《菊花与刀》。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开宗明义:“日本是美国在一场全力以赴的战争中所遇到的最怪异的敌人。这个主要的竞争对手,其行为和思维习惯与我们是如此不同,以至于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如今与我们作战的对手是一个既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且又经过严格训练、武装到牙齿的民族。西方国家所恪守的那些基于人道的战争惯例,在日本人身上显然不存在。”
到日本旅行,哪怕短短几天,你也会产生与鲁斯·本尼迪克特近80年前的说法相似的感觉,当然不是战争的感觉,而是生活的点滴,让人感触良多。比如日本的汽车都是右舵,就是方向盘在汽车的右侧。在我们的印象中,右舵汽车只有被英国殖民过的国家才施行,像日本这样一个居于一隅、与“日不落”帝国毫无瓜葛的岛国,怎么也是右舵呢?这就是日本,一个善于学习先进和前沿科技技术的国度。虽然英国人没有把汽车右舵的技术亲自送过来,日本人却不远万里到英国人那里学习,并将其坚持下来。时至今日,日本已成世界汽车制造三大强国之一,依然如故。
而日本人对文化的固守,包括对汉文化的留存与使用,并未因历史的种种原因而废弃。足以看出这个容量不大的岛国,既有文化资源匮乏的一面,又有吸纳消化异域文化的特质。
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这样形容中国与日本文化的关系:日本文化如同磨好的豆浆,需要中国文化的卤水一点才能凝集成豆腐。他认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头,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延长。
如此说来,是不是就不难理解曜日为何日了?推而广之,对于日本新天皇为什么要用“令和”作为年号,便愈加清晰了。
(壹点号 读点)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