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的一天,拿到设计方案的刘志全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新区绿化的设计图纸,仔细查看后,刘志全傻了眼:“这样的图纸完全不符合格尔木的实际,大片园林式的种植在南方很合适,但在格尔木却不适合,这个方案不成。”作为格尔木新区绿化项目负责人,刘志全期待新区能有一个好的绿化。为此,他们及时联系设计单位,根据新区道路规划、土壤条件,格尔木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连续几个昼夜修改设计方案。
“格尔木海拔较高、气候环境干旱,树木成活率本就不高,从飞机上看,新区道路两旁如果没有绿色,那样的效果肯定不行。”刘志全回想起那年拿到方案的情景,还是记忆犹新:“当时,新区环境特殊,我们及时修改了设计方案,同时结合新区地下水较为丰富的情况,还专门制作了防水毯,防治地下水盐碱破坏树木根系,以保证树木成活率。”
转眼几年过去了,青海云杉、千屈菜、萱草、黄刺玫、红叶李、紫叶李等各种树木、花卉错落有致。谁曾想,原来充沛的地下水现如今也几近干涸,原来要防水,现如今却要补水。笔者看到今年,工作人员又及时开挖了明渠,保证树木能够及时“喝到水”。
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在选树种之初,刘志全他们几经考察,选择了气候条件和格尔木相似的青海东部和宁夏的树种,为了不让树木受大风吹拂而倾斜,工作人员及时安装树木支架,刮歪了重装、刮烂了再重装。冬天穿棉袄、夏天挂点滴,在格尔木树木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为的就是让一棵棵小树苗,变成粗壮的大树。
从设计规划到项目实施,刘志全摸着路边的红叶李,感慨地说:“虽说只是简单的种植树木花草,可大家都知道,在格尔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保证树木成活率有多难。几年下来,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新区道路两旁,特别是新区湿地公园的绿化可以说成效初显。这一片也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笔者了解到,今年新区湿地公园栽植类乔木38320株,灌木166.1万株,常绿树13400株。3月12日,绿化工人就进驻现场,清理绿化带、栽种树木。
近几年,该市新区规划以“高原绿洲、生态新城”为理念,在绿地系统建设中,形成了以道路为框架、以庭院绿化为基础、以公共绿化为依托的绿化格局。
为了避免树木道路一条线的做法,新区道路绿化采取了阵列式种植模式,运用乔木、灌木与地被结合的立体复层次绿化形式,提高了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的多样性。同时,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抗性强、耐旱、耐碱、耐寒、喜光的植物。乔木以榆树、杨树和柳树为主,辅以青海云杉等常绿乔木及金叶榆、紫叶李等彩色树种。灌木主要有红刺玫、黄刺玫、榆叶梅、珍珠梅、紫丁香、金叶榆、沙棘、荆棘、砂地柏、小叶水蜡等。地补植物主要选用了千屈菜、萱草、景天、香蒲、芦苇、苜蓿等植物。在植物选用方面,借鉴该市绿化日常管理和植物引种驯化经验,没有栽植青杨,避免杨絮纷飞惹人恼的境遇;大量栽植已引种成熟的大叶榆、圆冠榆等品种;引种一定数量的金叶榆及紫叶李等彩色树种,为该市绿化在色彩方面有了变化;地被植物方面大量栽植了千屈菜,效果较好。在道路绿化设计布局方面,多条主干道路乔木采用阵列种植模式,选用分枝点一致、树形一致、规格一致、高度一致的乔木品种成块成片,规整栽植,一改我市道路绿化乔木多采用连续排列种植的模式,创造出开阔的绿色空间区域。同时,借鉴市区经验,在道路交叉口、绿化带两侧未种植树形较高较密的树种,视线相对开阔,有利于行车安全。
格尔木新区一期重点实施的生态绿化项目包括生态湿地公园、格尔木老河道边坡治理及周边绿化工程、生态补水工程、新区绿化主干渠及周边绿化工程、市民广场和大小三馆2个广场绿化工程,已建成五纵四横9条主干道和7条次干道共16条道路绿化工程,以及2016年新区部分空地绿化工程,投资59778万元,占地总面积约240.35公顷,绿化面积约106公顷,目前完成投资约45000万元。
“我经常来这里跑步,新区现在环境不错,各类树木花卉也种植了不少,周末我来这里的时候,也经常碰见许多市民,一家老少来这里游玩。环境气候真的挺宜人的。”格尔木市民杨建奎先生说道。
格尔木新区生态绿化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提高了城市绿化指标,营造出了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同时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城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举报/反馈

青海新闻网

25.7万获赞 5.9万粉丝
青海省唯一省级重点新闻网站
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