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地戏
屯堡文化
安顺地戏
独特之处
这次安顺又火了!
我们安顺的屯堡地戏上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整个版面!
看看这占了一整块版面的地戏,
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安顺屯堡
地戏
说起安顺屯堡,第一反应便是那历经百年的石头城,来屯堡游玩参观,其中看地戏算是其中的必体验项。
600多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戍边”,那时来到贵州的屯兵也将地戏带入了安顺。一直到今天,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
而地戏中最不可缺少的当然是地戏面具,又叫“地戏脸子”。
相传,第一副脸子是朱元璋下属一姓汤的指挥官在征战中从南京带来的,后来逐步演化,成为一种装扮人物形象,以及诸如马、猪、狗等动物形象的艺术方式。
既是地戏的精华所在和地戏的演出必不可少的道具,又是彩绘木雕的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地戏脸子”生动明快、性格突出,是根据地戏脸谱提供的线索和剧中人物形象的要求刻成的。如主帅,一般受庙堂形貌的影响,额头要求饱满,眼球要求突出,刀刻刚健,勾线夸张;而少将、女将则清秀、英俊、灵气,刀法也较为细腻、考究。
关于脸子,在安顺刘官乡还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
老帮寨的桃子,
小黑土的竹子,
水屯头的李子,
周官屯的脸子。
从这一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便可知周官村的脸子有多出名了。
屯堡村寨有几百个,“地戏”又是屯堡村寨一年一度必不可少的节目,但是懂得地戏面具雕刻的村寨却寥寥无几,所有村寨用的地戏面具,出自雕刻四大门派。
所谓的雕刻四大门派是:周官屯派、西屯派、旧州派、蔡官派,这四个地方向周边村寨供应了大量地戏面具。
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人民日报》里提到的,有着“中国傩雕第一村”美誉的周官村。
作为手艺人居多的村寨,村里的不少村民靠雕刻脸子、家具作为收入来源,傩雕已经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傩雕技艺在全乡乃至全市独树一帜。
因为工艺的精湛,周官村的雕刻得到了公众的认同,不仅有人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的殊荣,每年还有不少七眼桥、大西桥等地的地戏队,专程来村里采购地戏面具,安顺市面上流通的雕刻艺术品,也大多出自周官村。
毫不夸张的说,安顺地戏文化的蓬勃发展和传承,离不开周官村里的一个个能工巧匠,正是他们在雕刻技艺方面的不断精进,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才让每个地戏面具都注入了匠人的灵魂。
若是来到安顺,地戏是不能不去看的。
安顺地戏主要以屯堡村寨为主,若是想亲身体验或是观看一番,首先推荐的便是以天龙屯堡、旧州古镇等为代表的屯堡村寨。
这里不但有地戏表演,还能看到身着“凤阳汉装”的屯堡妇女。对安顺人来说,地戏不仅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自豪感,一种流淌在血脉中的,不可切断的凝聚力。
以上信息来源
@黄果树景区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安顺微旅游 安顺微旅游
举报/反馈

亚鲁紫云

18.4万获赞 3.8万粉丝
“亚鲁王”之故里!格凸河风景区欢迎您!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