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这部佛教经典,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详细介绍了。今天主要分享一下经典名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当年六祖惠能大师,五祖为他讲《金刚经》,在讲到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大彻大悟了,后面的就不必再学了。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其中又蕴藏着怎样的智慧呢?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应该先看看原文: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段话,其实是世尊前面所讲经文的总结,是画龙点睛之笔,其中的义趣很深很细,若是依文解义,那就实在辜负了世尊的教导了。但末学能力有限,也只能粗略为大家分享一下了。
世尊对须菩提尊者说:发菩提心的修行者,应当如是生清净心。“如是”二字便是承上启下,也就是说下面所说的话,就是生清净心的方法。
为什么说“生”而不说“发”呢?这两个字的含义,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发”是从无到有,以前没有,现在发起;“生”有追究其本源的意思,只要说生,就一定有根,没有根怎么生呢?所以用“生”,意思就是说,这个清净心,我们本来就有,是我们的本能,现在需要我们做的,只是恢复我们的本能,恢复我们的清净心而已。
下面就是讲如何生清净心了。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只要执着其中一种,便是尘心,正好与清净心相反。这六尘代表了世间一切境界相,一切境界相,都不应该执着。不但境界相不能执着,就连六根、六识都不能执着,因为表面上看是执着六尘,其实连着的是我们的六根、六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是最关键的,不但六尘、六根、六识这些不应该住,任何念头都不应该住,没有一丝毫的起心动念,这才能生清净心,无论你住的是什么心,甚至是佛法,都是污染的心,都不是清净心。
换句话说,妄心和清净心在我们的心里,只能住一个,这两种心是不可融合的,有一丝毫的妄心杂念,清净心就不能现前,只要清净心现前,也就没有一丝毫的妄心杂念了。
为什么要生清净心?因为清净心能生智慧,妄心不能生智慧。这个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得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因为旁观者事不关己,他执着就少一些;事关当局者的切身利益,他的执着挂碍就多一些,迷惑也就多一些,所以很多时候,当局者就需要请旁观者指点一下。
所以我们只要明白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人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要记住这句话,不要着急着慌,不要患得患失,也不要瞻前顾后,不要起任何妄想杂念,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生清净心,清净心能生智慧,智慧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就有了。
举报/反馈

国学杂谈

165万获赞 24.2万粉丝
弘扬传统文化,分享国学精华!
星问答计划创作者,乘风计划作者,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