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露森(京剧文化传承人)
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迎来的它的第七任院长,在前任“掌门人“单霁翔的管理下,故宫从古老刻板走向高端亲民,人们越来越向往这座经历了兴衰荣辱的宫殿,故宫也越来越“火”了。
曾有媒体记者调侃,新官上任,准备烧出什么样的三把火。单霁翔则表示,一把火也没有,故宫的古建筑最怕的就是火。他在故宫设下三道禁令,禁烟、禁火、禁车。禁火的第一天,故宫就截下了8000个打火机。
单霁翔确实是最懂故宫的那个人,故宫自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快600年的历史中,共发生火灾近100起。皆是触目惊心,损失惨重。
明朝永乐十八年,故宫初步建成,明皇帝朱棣就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在正月元旦春节这一天,朱棣在奉天殿庆祝迁都,朱棣对新建的三大殿非常喜欢,雄伟壮阔。不料刚过了四个月,三大殿就遭雷击起火,奉天、华盖、谨身都被烧光了。
当时这件事引起全国轰动,朱棣也十分惶恐,认为这场大火是天谴,他的皇位是抢夺来的,不符合正统。起火当天朱棣就到太庙和社稷坛祭祀,祈求祖宗和上天保佑。
这次火灾后,隔了二十多年,到1441年才重新建成三大殿。修复之后才过了3年,奉天殿又一次遭雷击起火。幸亏这次大雨倾盆,遂将大火浇灭。
明史上最厉害的一次火灾是在嘉靖三十六年夏,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宫廷内营建了大高玄殿、雷坛等道教庙宇,可是他所供奉的玄天大帝和雷神并没有帮了他什么忙,这次火灾反而把外朝的主要部分都烧光了,使这位皇帝只好在文华殿坐朝。
当时的古人没有科学思想,视雷电为超自然现象,于是在殿脊上安放“吻兽”,内部用铁丝加固,很多人认为是避雷针的前身,但实际上,它们仅仅是用来辟邪和装饰,内部的铁丝一端朝天,一端连接屋脊,不但不避雷,反而“引火上身”。
殿檐的吻兽
中国宫廷建筑多用贵重木料,明成祖时期的三大殿地面建筑全部由木材构成,容易起火。三大殿前没有树木也是为了避免火灾。工匠为了防止木头被虫蛀和腐朽,一般要干燥后用桐油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刷上天然漆,这样虽可延长木料使用周期,却无可避免会导致火灾。
故宫俯瞰
现在能在故宫里看到很多水井和大水缸,是用来储水救火的,这些大缸称之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以水克木,砖木结构的故宫就不怕火灾了。因此,这些大缸又被称作吉祥缸。
吉祥缸按照质量可分为铜鎏金吉祥缸、青铜缸和铁铸大缸三类,太和殿、保和殿及乾清门周围设置的都是“镀金海”铜缸,而内廷东、西六宫庭院及长街上所陈设的是较小的青铜缸或铁缸。它们既是装饰品也是不可缺少的消防器材。
这些大缸,过去由十几个太监专门负责管理,每天派杂径从井内取水,一担一担地把缸打满,夏天要保证水质干净,没有异味。冬天要给大缸装上一层棉服和缸盖,遇到恶劣的天气,要把放到特质的石圈上烧,保证缸内的水不被冰冻,这样,始终做到有备无患,某处一旦失火,就用这些大缸里的水扑救,以此保证故宫的安全。
说起来,故宫之所以“火”,不止是因为当时的防火措施落后,还跟很多人为有关,防不胜防,所以到了现代更要杜绝火灾发生的可能,连根烟头都进不来。
向导简介
杨露森,朋游注册向导,京剧传承人,6岁开始学习京剧,对老北京的文化和历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举报/反馈

朋游旅行

1205获赞 319粉丝
约向导,趣旅行!深入全国,密布华东!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