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副校长杨斌老师应邀做客研会“学风大讨论”微沙龙,与来自11个院系的15位青年同学和老师,在胜因院22号-英华学者之家围绕学风相关话题展开畅叙。
在这场自由交流中,杨斌老师从同学们司空见惯的问题说起,层层递进,与同学们一起对“学风到底是什么”“学风与生活实践”“学风与清华人的卓越追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学们和杨斌老师积极互动、不断提出对学风现象与本质的见解和疑惑,杨斌老师带着同学们反省、思辨,有例子有模型,对清华学风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
杨斌老师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
学风代表着更大的道德责任
在自我介绍中,不同同学谈起自己的专业与研究工作、发展方向,于是,杨斌老师从“工作成果的有形与无形、简明与复杂,与责任感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先问起,跟同学们谈起了学风中的道德责任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关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风问题,不是因为它们更重要、更核心,而往往是因为能够衡量容易管理”;“看不见、不容易理解,其实容易降低行动者的道德责任感,高深的学术工作就有这个特点”;“学风不仅是学习中的风气,它也与你的生活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接下来,又从个体责任说到集体文化,“学风不仅与做学问的人有关,也与你所在的组织的使命、传统与氛围相关”。杨斌说,意识到学风的内涵中有着比是否抄袭、作弊“更大的道德责任”,作为清华学生和老师的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
杨斌老师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从三个层面对学风展开思考
一说到学风,同学们包括老师都容易想到直观的、显见的研究生论文抄袭、学生考试作弊等与学术诚信有关的问题。然而,这是否就是学风的主旨含义?甚至,这是否是当前学风领域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杨斌老师从三个层面来跟大家一起展开了探讨。第一层是器物层,能够直观看到的行为和现象,以及人为设定的一些指标和机制,例如通过“5%查重率”来约束人们的写作行为和成果发表。第二层则涉及到价值观和规范,你听到的一些与学风有关的口号,你被宣讲的一些守则等等。而第三层则探寻一些基本假设,行为背后、价值观当中隐含的假设,例如“为什么要做研究”“读博士的意义在哪里”“Scholarly意味着什么”等等。从基本假设层到价值观层再到器物行为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只是停留在外层,往往不容易抓到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杨斌老师为同学答疑解惑
学风关乎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
杨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风问题,不仅和我们的学习成效紧密相关,也与我们未来的成长、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谈学风,不能把“为人”和“为学”区分开来,用狭隘的定义去理解学风,学风毫无疑问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意义。杨斌老师举起一些老故事中的细节:“老一辈的清华人认为,谈学风其实就是在谈人生,谈为人”。清华人应认识到学风具有很丰富的组成,它关乎学术诚信、学术道德等底线、规范,这些对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品行和修养具有塑造作用;学风也体现境界与追求,品位与格调,这些是三位一体的价值塑造中很重要的组成,关系到清华能否出落出一批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产生关键性影响、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一等一的“人物”
杨斌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在微沙龙的最后,杨斌老师谈到了关于学风的三个心理和伦理层面的话题,并鼓励同学们之间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反躬自省”:一念之差、滑坡效应、以及群体氛围对个体学风的影响。懂得一念之差的存在,才不容易抱持侥幸心、搏一把赌一回而甘于守拙抱朴、心存敬畏;而斜坡效应提醒我们“勿以恶小而为”,“参考”“借鉴”同学的作业会走向作弊与抄袭,简历中的修饰与美化会带来造假与欺瞒,渐进的过程中人会变得久闻不觉其臭;群体氛围降低着每个参与者的道德压力,让“随大流”“法不责众”影响到一整个集体的学风溃塌
我不认为我们现在进行的学风建设能够有一劳永逸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说,学风建设在高校、在社会中,是个始终需要保持持续警示压力和正向拉力的工作。”而谈到拉力,杨斌老师又从“enjoy”这个词,谈到教育很有意义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不止于好而真能乐,享受学习过程、成长历程,则对待不良学风的境界就会从不敢到不愿,到不屑演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形成了更内在的学者理性
杨斌谈到:研究生在选择题目做的时候,在“有趣”和“有用”之间在“看得准”和“看不准”之间在“大踏步前进”和“拓荒摸索”之间的选择以及背后的思考,在做出好的博士论文与接受好的博士训练上之间的知难而上,都是从优秀到卓越阶段的清华学风的挑战。
杨斌老师的微沙龙始终充满着探讨和求索,让最后的结束有些意犹未尽,让参加的同学更期待参与到其后的学风讨论和建设中去。
胜因院22号-英华学者之家
胜因院始建于1946年,林徽因曾亲自参与设计。胜因院22号小楼由“英华学者”的捐赠人捐资翻修后,已面向所有同学开放。六个不同主题的房间,配置全套定制智能教学设备,旨在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术讨论为导向的世界一流的中外师生交流空间。大家可通过全球胜任力中心预约使用
来源:清华大学小研在线学术交流中心 文字丨王英伦 方雯 摄影丨高山 编辑丨王胤丞 审核丨李林泽
举报/反馈

微言校园

675万获赞 43.9万粉丝
报道教育新热点,传播校园正能量!
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