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广化寺山门殿燕尾脊
似曾相识燕归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话
不同于北方建筑平直的正脊,闽地建筑屋顶优美的弧度和高翘的燕尾给人带来南国建筑的灵动感。建筑上的燕尾是指正脊两端如舌翘起的部分,因其尾部分叉如燕之尾,故名燕尾。
燕子是瑞鸟,具有活力、爱情、富贵的美学意象。在福建省内,燕尾的运用较为广泛,大部分地市都可以寻得踪影。但因为地域风格和匠师手法等因素影响,燕尾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格体现,近乎每个县都有细微的差别,所以结合燕尾来判断建筑属地是一个易行的办法。
涵江江口,贡银头和燕尾
在莆仙,屋脊两端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贡银头和燕尾。贡银是莆人祭祀神明时焚化的草絮纸扎,为长方形盒状。不作燕尾的屋脊因其顶端像立着一块贡银般平整方正,所以就以此为名。曾接触过一位泉州南安的大木匠,他将贡银头称为剪燕尾,这个称呼很形象。在莆田,贡银头和燕尾的差别就看泥塑部分延伸与否,但是要是在闽南或者别的地方就不一定如此了,他们需要“剪去”更多的东西才会成为贡银头,比如“印斗”和“脊锁”等。换句话说也就是莆田的燕尾样式比较简单,这也是莆田燕尾最大的特点。
在传统上和传说里,庙宇、官署以及举人身份以上的宅第才有资格作燕尾,寻常人家不能随意塑。莆田市区比较好地遵守着这个传统,但在闽南或者市内的仙游、涵江北部则不顾及这些约束,燕尾常出现在一般人家里。
莆田广化寺天王殿修缮现场
和这座城市的历史积淀一样,莆田建筑身上的“文气”是比较足的,这样的气质体现在建筑细节的素雅上。典型的莆田式燕尾,如一把牙笏朝天而立,除在端口作倒葫芦状分叉外,不再作其他装饰。屋顶的暗厝抬起高扬的燕尾脊形成一个饱满的弧度,这将建筑化作一个镜架,以晴空为镜,借自然以景,构成一幅虚实结合、超脱的奇妙画面。
莆田广化寺天王殿修缮现场
综合了瓦作和泥塑的燕尾施作是土水师傅的活,他们先在在正脊上用灰、砖瓦以及海棠漏砖搭塑起脊肚。清末和近代,脊肚中开始使用海棠漏砖,这减轻了屋顶承重压力也减小了受风面,让屋顶更加轻盈。塑好脊肚后,在预埋的钢筋上用灰(水泥)铺粘上剪好的平瓦,塑出燕尾胚,最后用白灰修饰平整,燕尾即成。
湄洲妈祖祖庙中军殿修缮现场
燕尾下多了一个仙人骑鹤泥塑
荔城东阳司马第
荔城仓后路某宅
清中晚期有一股追求热烈繁复的装饰风气,很直观地体现在建筑木雕和泥塑、彩绘上。燕尾作为装饰极强的建筑部位,在斥资较多、追求华丽的某些建筑上也展现出了更为精美的样式。以莆田城区仓后路某宅大门燕尾脊为例,燕尾上有方圆泥塑几何状装饰,倒葫芦分叉处以泥线勾边,燕尾下作印斗(微微凸出处,远比闽南小),印斗上作脊锁(一对凸出长方形小块,已断损)。这种施加印斗的燕尾脊在荔城东阳村司马第和城区古谯楼也可见,但这二者又都无脊锁。
涵江庄边梨坑村某宅
带印斗和脊锁是省内大部分地区燕尾脊的主流形式,莆田平原地区却少见。我曾在涵江庄边梨坑村见过一例,该脊有较大印斗和较长脊锁且分叉不为倒葫芦状,其分叉较为尖细,和真实的燕尾更加相像,这样的燕尾脊在泉州山区县和福州永泰县也均有。
仙游枫亭海安村朱宅
仙游鲤城白塔村某宅
燕尾在仙游县似乎进入了另一套体系,仙游燕尾多元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莆仙燕尾图谱。在仙游沿海的枫亭可常见三叉燕尾;在城关一代则多见V字状燕尾;在赖店坂头村鸳鸯厝又可见四叉燕尾……
仙游燕尾无论怎样变化,全县在燕尾的弧度上保持了不约而同的默契——在末端比莆田更翘一点。这样的默契也将自己与莆田燕尾作出了区别,让人行脚至此,不用问路,只需抬头一看那高翘的燕尾就知道自己已经行至蔡襄故里仙游县了。
厦门乌石浦萧氏家庙
台湾彰化鹿港文武庙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诗经里这句形容宮室翘角翼然的句子在闽地适用得更广。这些旧时王谢堂前燕,在我们这儿轻轻点落在寻常百姓家。老建筑在不断消亡,希望“燕子们”永远有枝可栖。
小小的燕尾可能过一个县、过几座山它就不同了。抬头看看我们莆仙简练的燕尾,多像这座文献名邦的贤达致仕后带回家的笏板。
彩蛋:莆田元妙观东岳殿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
陈建雄,社青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