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内有个曾厝垵
那儿是来厦游客网红打卡地
然鹅,你造么?
翔安区内厝镇
这里有个曾厝村
一字之差,却大不同!
今天日报君(ID:xiamenribao)带大家
走进这个村落
清明小长假,不妨也到这来走走
↓↓↓
家家户户有华侨
翔安内厝镇曾厝村
是远近闻名的“侨乡”
分布在海外的族人
比村里现在的人口还要多!
曾厝村地处
福厦高速公路与福厦高速铁路之间
单独行政村
常住人口1800多人,海外同胞7000多人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华侨
是厦门华侨最多的村庄之一
都为陈姓
陈重艺的家乡便是曾厝村,这位曾任思明区图书馆馆长的老人告诉我们,曾厝村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朝末年,那时最早到曾厝村的开基始祖陈恒元,是来自金门下坑村的第十六代子民。
随后,曾厝又来了另外一位陈姓祖先,两位祖先在此繁衍后代,建基立业,因此村民分属两个不同支系的先祖,属于不同宗族,村里也就有了两座陈氏宗祠。
由于这个独特的渊源
村里的建筑也是颇具特色
下面日报君带大家到几处瞧瞧~
↓↓↓
九架厝
鸦片战争后
许多村民陆续下南洋
发家致富后纷纷回家乡大兴土木
盖了大量具有闽南古建特色的“九架厝”
多且排列整齐
好些大厝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外墙看似完整
实则在内墙留有射击孔
战争年代若是发生紧急状况
枪从内墙孔捅出去
把薄薄的外墙捅破即可马上参与战斗
期盘楼
如今,村里保留的古民居数量已不复当年
却依然承载着百年来侨胞对故乡的深厚之情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
曾厝村现存的古民居里有6座
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
在现存的古民居中
除了两座陈氏宗祠和其它常见的闽南红砖古厝
还有一座外观具中西结合特色的三层古厝
因主人名为陈盘而得名“期盘楼”
这栋楼坐南朝北
一、二层的正面中间为门廊及凹型门厅
东面两间厢房
西面一间厢房
三层的中间为露天台
两侧护厝为卷棚硬山顶
美观的同时有利于防风火
在那个年代很有实用价值
陈恒元家庙
曾厝村的华侨同胞
在抗日战争中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们同仇敌忾
组织捐款买战斗飞机
支持祖国抗日
为了感谢他们
当年的党政军联名给曾厝村
送来两块“爱国贤裔”牌匾
其中一块不幸丢失了
另一块则保留在陈恒元的陈氏家庙(浯江衍派)中
“浯江”是金门的简称
因陈恒元来自金门
族人便以“浯江”作为“堂号”
2016年,这座祠堂被厦门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涉台文物古迹,成为了曾厝村的又一道荣光。
举报/反馈

厦门日报

115万获赞 6.8万粉丝
《厦门日报》官方百家号
厦门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