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市民袁先生很郁闷,一觉睡醒,银行卡里的一万多元存款竟然不翼而飞了。

他赶紧向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望春派出所报了警。

警方经调查后查明,窃贼是袁先生的室友,而他们的作案手法竟是趁袁先生睡熟,拿起他放在床头的手机,扫了他的脸解锁后,进入手机支付平台,刷脸转走了存款!

袁先生今年50多岁,在宁波某餐厅当递菜工,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4月2日早上,他一觉醒来,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却发现自己银行卡里一万多元存款不见了。

“我第一时间跑到银行自动取款机去查,卡里一万两百多块钱的存款,只剩5毛9分钱。而且,微信的支付记录也全部被删掉了。如果是银行卡转账,我应该能收到短信提示,但现在,短信提示一条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袁先生急匆匆跑到望春派出所报了案。

民警立刻展开侦查。袁先生住的是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同住人员有5人。经过排查,民警在同住人员刘某和杨某的手机里发现了还未来得及删除的微信转账记录。鉴于刘某和杨某存在重大嫌疑,民警遂将两人带回派出所进行审讯。

民警:袁先生的手机你是怎么打开的?

刘某:通过人脸识别扫他的脸。

民警:直接人脸识别?谁去扫的?

刘某:4月1日中午,袁大叔午睡的时候,是杨某拿着大叔的手机扫的。晚上,等大叔睡着之后,是我扫的。

民警:刷脸之后手机马上就解开了?解开以后呢?

刘某:手机解锁之后,我们就打开微信,继续用刷脸转账。大叔平常也挺喜欢跟我们闹着玩的,开玩笑什么的,人挺好的,我们做出这个事,对不起大叔。

警方调查得知,犯罪嫌疑人刘某和杨某和袁先生是同一个组的递菜工,三人关系很好。而袁先生平时在使用手机时,经常当着刘某和杨某的面,刷脸解锁手机或是刷脸进行手机支付。于是,刘、杨两人动了歪念,在4月1日中午和晚上,趁袁先生睡觉时,两次通过袁先生的手机刷袁先生的脸解锁手机,并转走了袁先生的银行存款。

让民警意外的是,袁先生在得知作案的是刘某和杨某后,找到民警替两人求情,希望警方能够撤案,不要处理两人,“我自己是苦出身的,知道在外打拼的苦。他们俩还这么年轻,还没有讨过老婆,假如去坐牢了,影响也非常不好,我也诚心想让他们有一个改过的机会。”

遗憾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盗窃属于公诉案件,公安机关立案后,即便报案人提出,也不能撤案,但是鉴于袁先生的恳求和犯罪嫌疑人刘某和陈杨某的悔罪表现,目前,警方对该两人采取了取保候审的刑事强制措施。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手机的人脸识别功能一般都要过活体检测这一关,闭眼状态下是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的,但是,袁先生使用的某品牌手机在人脸识别这块做的不是很好,经过民警的测验,闭眼状态下也可以迅速解锁,“这一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支付工具虽然方便了工作和生活,但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以免遭遇手机上的盗窃。”

警方提醒,为了防止支付平台、银行卡等被盗刷,在登陆手机关联银行卡的软件时,要尽量选择每次都输入密码,以保护软件安全;另外,手机作为私人物品,应注意看护,减少外借。

来源 宁波晚报 王思勤 通讯员 段晓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