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杨绛,是中国最后一位被尊称为 “先生”的女性。从出生到去世,跨越了一个多世纪,105年的岁月她坚强、坦然地走了过来。而她一生中最纯真的青葱岁月就是在苏州的一条小巷里度过的
庙堂巷,位于干将路与道前街之间,是一条东西走向,长约400 米,宽仅二三米的小巷子,东头至养育巷,西出剪金桥巷,北侧靠近干将西路。因为宋代这里有座东岳二圣庙,由此得名。
杨绛来自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父亲杨荫杭很早就到国外留学了。他在担任当时民国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的时候,来苏州工作过。
几经辗转之后的1921年,杨荫杭决定携全家到苏州定居,他看中了庙堂巷里的“一文厅”,决定买下来。而这个“一文厅”并不是一个寻常宅子,也是颇有来历的。明代苏州百姓反抗魏忠贤,最终爆发了“五人墓”风波,而当时在朝为官的苏州人徐如珂也为家乡民众挺身而出,最终被魏忠贤削籍回到家乡。苏州百姓为了感谢他,于是一人捐了一文钱,造了这个“一文厅”为他养老。
书香名门在百年后换了人家,杨荫杭花费了两年工夫才整修成了一个像样的宅院,还请清末状元张謇题了“安徐堂”的匾额,悬挂在正厅上。
而当时才10岁的女孩杨绛就跟随全家住进了这么一座惊艳了苏州岁月的名人故宅中。后花园里一年四季的芳菲是杨绛童年记忆里的乐园。
小时候的杨绛“与弟妹们冬天拿鱼缸下的雪自制冰淇淋;春天,躺在院子里高高的秋千架上看书,仰看“天澹云闲”,睁眼间脸上蝴蝶乱飞;顽皮的时候偷厨房里的鸡蛋做“叫花蛋”;乖巧的时候给父亲泡上一碗酽酽的盖碗茶……”
中学时代,杨绛读的是振华女中(也就是如今的苏州第十中学),之后又考进了东吴大学,亭亭玉立的杨绛不仅立刻成为了校花,还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
当时,《申报》的记者发了一张运动会的照片,还特别指出:“其间以东吴杨季康之腿最白。”杨季康,就是杨绛当时的名字。这记者居然叫得出杨绛的名字,可见杨绛多有名。
既然是校花,追求者自然很多,后来成为著名社会学家的费孝通就是其中之一。费孝通不仅和杨绛是中学同学,大学还同班。你可能要奇怪了,杨绛读的不是振华女中吗?怎么会和费孝通同学呢?当时的振华女中的确只招女生,但费孝通的母亲与振华女中的校长是朋友,怕费孝通升入其他中学遭大男孩欺负,就让他进了女中。这样看起来,少年时候的费孝通可是个有点级别的妈宝男了。
而到了大学期间,当很多男生开始追求杨绛的时候,费孝通就常对追求者们说:“我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这其中的小心思,估计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但是,人间的姻缘是早就注定的。杨绛在大三的时候,就一心想考去清华大学。
而就在这时,也有一个人参加了清华组织的高考,他就是无锡人钱钟书。但是,钱钟书的成绩实在太过生猛,国文、英文考试,成绩好到了连考官都给跪了的地步,但偏偏,他的数学只考了15分。如果这事发生在80年后今天,那么,钱钟书可能成为第二个马云。但是,钱钟书之所以成为了钱钟书,是因为他遇到了清华校长罗家伦。
罗家伦的其他事迹就不多说了,单单说他1917年考北大的成绩吧,当时的国文阅卷老师是胡适。罗家伦的作文,胡适给了满分,但他的数学卷子,却是真真正正的零分!天呐,全部选C都不会啊!但是,在胡适的强烈推荐下,校长蔡元培决定破格录取罗家伦。
所以,数学15分的钱钟书,遇上了数学0分的校长罗家伦,真是惺惺相惜,两眼泪汪汪!进清华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要不然,杨绛怎么会遇上钱钟书呢?
后来,杨绛终于等到机会,去北京读书,在清华大学的古月堂门口,她与钱钟书初次见面。
两人第二次见面时,钱钟书就忍不住说:“外面的人说我已经订婚,都是瞎说,你别信他们啊。”
而杨绛则回答道:“他们说追我的男孩子从清华排到北大,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男朋友,其实我是单身。”——杨绛你是又多骄傲啊,费孝通竟然连个备胎也轮不上。
几十年后,当费孝通得知钱钟书去世之后,还特意跑到北京,爬上了高高的居民楼去看望杨绛。而杨绛在送费孝通出门的时候,一语双关地说:“这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就知难而退吧。”
估计,这一刻的费孝通也是两眼泪汪汪吧!
1933年的寒假,钱钟书跟着杨绛一起来到苏州,在庙堂巷里第一次拜见未来的岳父大人。
两年后,在钱钟书赴英国留学之前,两人分别在苏州和无锡举办了婚礼。无锡的一场是旧式婚礼,苏州的一场是新式婚礼。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的结婚仪式上钱钟书有多紧张,后来被他自己偷偷写进小说《围城》里了。杨绛说:
“《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
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1938年,当杨绛和钱钟书从欧洲留学归来时,苏州已经沦陷,庙堂巷里的“安徐堂”在劫后一片狼藉,几成废墟。杨绛的母亲在乡下逃难时病死于苏州郊外的香山,姑母杨荫瑜则被日军枪杀,尸体抛入吴门桥下。抗战胜利前夕父亲杨荫杭安葬了妻子之后,又突然中风去世。
但是在杨绛的书中,我们看不到任何撕心裂肺的痛苦。她的智慧、她的温暖、她的至痛无声,朴素中处处见锦绣。杨绛夫妇将父母合葬于灵岩山谷,杨绛后来提及这件事的时候却轻描淡写:“多谢他们已经把墓碑都砸了。但愿我的父母隐藏在灵岩山谷里早日化土,从此和山岩树木一起,安静地随着地球运转。”
而此后,杨绛的亲人又先后离她而去,1997年,女儿钱瑗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第二年,钱钟书也去世了。
杨绛先生在她的著作《我们仨》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一个人守着我们仨。”深重的悲凉溢于纸上,令人不忍触摸。
所以,有人说,如果张爱玲是带刺的红玫瑰,那么杨绛就是一株安静的茉莉花。她无声无息的绽放,以优雅度过一生。
而苏州庙堂巷里的岁月也成了杨绛回忆里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杨先生曾回忆说:“在庙堂巷,父母姊妹兄弟在一起,生活非常悠闲、清净、丰富、温馨。庙堂巷的岁月,是我一生最回味无穷的日子。”
举报/反馈

姑苏好时光

1.1万获赞 3207粉丝
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