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曝光的“灵雀-B”试飞模型 据央视网4月1日报道称,来自航空部门的消息,由国内独立自主研发的“灵雀-B”民航客机验证机模型首次完成了风洞自由飞实验。从报道视频和相关图片来看,“灵雀-B”属于典型的双发民用大飞机构型,但又与我们常见的客机或货机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其开创性地移植使用了两项只在战斗机上出现过的技术,即翼身融合和大边条翼。
国产歼-20隐身战机 在民用大飞机上使用翼身融合和大边条翼,这在全球是首创,无论是身为老牌航空巨头的波音和空客,亦或是其他国家的飞机制造商,此前均未有实用先例。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技术均被应用于军用战机。放在国内来说,截至目前为止,同时使用大边条翼和翼身融合技术的国产战机有两款,分别为歼-11系列(包含歼-15、歼-16)和歼-20。
“灵雀-B”的风洞模型 歼-11家族脱胎于俄制苏-27,而歼-20则是我们首款完全脱离俄式风格的国产新型战机。从这个角度来说,“灵雀-B”等于移植运用了歼-20的技术成果。对于一款飞机,大边条翼和翼身融合可有效优化气动外形,起到减小阻力和增加升力的作用。
“灵雀-B”风洞自由飞测试 具体来说,在发动机推力和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大边条翼和翼身融合后的飞机可以飞得更高、更快、更远,亦或是在同等飞行距离内让发动机更加省油。显然,在尤为看重运营效费比和经济性的民航领域,这是个不小的福音。
波音客机生产线 当然,从硬币的另一面来看,包括波音和空客在内的全球各大飞机制造商之所以一直都未引入这两种军用战机技术,也是有着合理的考虑,即同样是成本。相比起在圆柱形机身上插上两片翅膀的传统客机气动外形设计,大边条翼和翼身融合技术虽然能在运行过程中降低飞行成本,但却会提高生产和设计成本,增加生产工艺的复杂性,更对工人和飞机制造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灵雀-B”试飞模型起飞 那么,国产“灵雀-B”民航客机验证机模型为何要使用这种独特的设计呢?原因或许有两种:
第一,国内民航机市场容量巨大,采用大量高新技术的“灵雀-B”的预计产量和收益足以完全收回各项成本。从商飞公司去年公布的报告中可知,未来20年内,国内客机需求量将达8500架,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航机市场。若投入实用化的“灵雀-B”能够从中切得一块蛋糕,其收益应该不难收回各项成本。
空中加油机 第二,“灵雀-B”或不仅瞄准民用市场,也为军用化打下基础。军用飞机对性能的要求远高于民用机,也正因如此,各国才会不计成本地且尽可能多地投入新技术,能够有效改善飞行性能的大边条翼和翼身融合技术亦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排除“灵雀-B”在未来有成为军用机的可能,以作为加油机、预警机、电子战机和大型反潜巡逻机的改装平台。
“灵雀-B”飞机模型 从“灵雀-B”的风洞自由飞试验来看,此项目推进程度较为理想。一旦结束所有风洞测试,下一步或将是制造首架原型机和试飞,期待这款移植了歼-20战机技术的国产新型大飞机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