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著名的物理学家,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1999年12月26日,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我们这里说说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感情生活,他的第一位女友、两任妻子、多个情人以及他的孩子们。
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女朋友是瑞士姑娘玛丽。1895年,爱因斯坦报考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未被录取,10月转入阿劳州立中学,1896年毕业,在此期间,他寄宿在温特勒家里。他们的女儿玛丽比爱因斯坦大二岁,成为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女朋友。
少年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第一段恋情受到了两个家庭的祝福。可是进了大学不久,爱因斯坦就单方面结束了与玛丽的恋人关系,并且写了一封信向玛丽的母亲致歉。在经过几年的消沉后,玛丽后来嫁给了一个手表厂的经理。
爱因斯坦一生结过两次婚。第一任妻子是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同学,塞尔维亚女数学家米列娃·玛丽克。
米列娃·玛丽克1876年出生在塞尔维亚的一个富农家庭,从小聪明好学,高中毕业后,父母将她送到瑞士的一所女子学校深造。后来,她转学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报名学医,但随即又改学物理学和数学,成为爱因斯坦是同班同学。
瑞士联邦工学院1896级理论物理专业的学生共有5个,米列娃是唯一的一个女性。米列娃头脑聪明,在数学和物理上有很高的水平。后世的物理史学家甚至争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观点一部分来自于她。
年轻的爱因斯坦 米列娃独特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爱因斯坦,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爱因斯坦在给她的情书里写道:“我是多么幸运,找到了你,一个和我平等又和我一样坚强而独立的生灵!除了你,我和任何人待在一起都会感到孤独。”
当时,爱因斯坦对于米列娃是非常真诚的,还坦诚了第一段恋情。在他带着妹妹去报考阿劳中学时,他向米列娃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和前女友在一起。
两人相爱后形影不离,共同学习讨论科学问题。1901年,爱因斯坦在写给她的信中说:“如果要把相对运动课题做成功,只有你能帮助我。我是多么地幸福和自豪!”
爱情使两人都荒疏了学业。1900年,爱因斯坦的考试仅以中等水平通过,米列娃却未能通过。正在她准备参加补考时,却发现她怀孕了。
爱因斯坦和米列娃 米列娃为了他们的爱情结晶,毅然回到父母身边,生下了女儿丽瑟尔。孩子生下来就不健全,据说是患有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此后,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的情况,也许是夭折了,也许是被别人收养了。爱因斯坦从未见过自己的女儿。
两人的感情遭到爱因斯坦父母的反对。爱因斯坦的父母不喜欢米列娃的家庭背景,认为她身体不够健康,而且是个瘸子,还写了一封信谩骂米列娃的双亲。
但1903年,时为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试用三级技术员的爱因斯坦与米列娃正式结婚了。同年,爱因斯坦开始写博士论文时说:“我需要我的妻子,她能为我解开数学上的难题。”
结婚后,米列娃为了婚姻和爱情放弃了个人的事业,她把心思完全放在了丈夫身上,她包揽了全部家务活,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她还办了一个大学生家庭旅店。
1904年,他们的大儿子汉斯·爱因斯坦出生。1905年3月,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了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9月,提出质能相当关系。
米列娃骄傲地告诉朋友说:“我们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让我丈夫一举成名!”当时,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受到大多数人的怀疑,一些名学者甚至激烈攻击他。米列娃说:“亲爱的,你的理论是对的,让别人去说好了。”
米列娃和他的两个儿子 1909年10月,爱因斯坦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同年,他与其他女人的桃色新闻四处传播,米列娃对此伤心欲绝。1910年,他们的二儿子爱德华·爱因斯坦出世,不幸的是,一生来也患有精神病。儿子出生后,米列娃一连病了几个星期,医生诊断为过度劳累,米列娃的母亲赶来照顾他们。
爱因斯坦在米列娃生病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工作,一连几个小时照顾孩子,还会一手抱着小儿子,一手写论文。
1911年3月,爱因斯坦到布拉格德国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但是米列娃不太适应布拉格的生活,变得更加抑郁,爱因斯坦认为米列娃的忧郁性格来自她母亲家族的遗传。而米列娃觉得爱因斯坦关心科学多于关心家庭。
1912年,爱因斯坦的表姐爱尔莎又闯入了爱因斯坦的生活。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是他的表姐爱尔莎。爱尔莎的父亲是爱因斯坦父亲的嫡堂兄,曾资助爱因斯坦的父亲经商,她的母亲是爱因斯坦的亲姨妈,可以说是近亲的近亲。爱因斯坦的父亲去世后,他母亲搬到妹妹爱尔莎的母亲家里一起居住。因此,他们孩提时代就结下了浓厚的友谊。
爱因斯坦上了大学后,和他表姐爱尔莎的书信往来却甚是频繁,关系非常亲密。在他和米列娃恋爱时,他写信告诉了爱尔莎,爱尔莎鼓励他大胆地拥抱爱情。因为爱尔莎也恋爱了,对象是一名德国军官。
这次,他去了柏林,见到了自己的表姐,并和她打得火热。此时的爱尔莎已经离婚,独自抚养两个女儿。
但是爱因斯坦很快对于这段感情产生了不安,一连写了两封信想要了结。他和米列娃回到了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希望重新开始好好生活。爱因斯坦购置了6个房间的现代住宅,那里风景宜人。但是米列娃的抑郁倾向并没有缓解,她的身体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差。
1914年,经历了一年沉寂后,爱尔莎又给爱因斯坦写了信,两个人恢复了联系。但是爱因斯坦明确告诉爱尔莎,不要指望他离婚抛弃妻子。
为了挽回婚姻,爱因斯坦决定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还有居里夫人及其二个女儿一起徒步旅行,他们走的线路是12年前,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热恋时的旅行路线。爱因斯坦内心还深爱着米列娃,他们一家后来还去了米列娃的家乡,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但是爱尔莎并不罢休,她想嫁给他,不断敦促她离婚。他的姨妈姨夫也催促他赶快离婚,他的母亲的自然也希望爱因斯坦与米列娃分手。
1914年4月,爱因斯坦应朋友之约,携带米列娃离开瑞士到柏林工作。他的正式职位是普鲁士高等专科学院的教授和“凯撒·威廉”物理学研究所的主任。米列娃恐怕爱因斯坦与爱尔莎密切来往,因此阻止他前往柏林。并且,米列娃也与一位数学教授有了暧昧关系。
因此,爱因斯坦对此大为恼火,1914年7月中旬,爱因斯坦拟定了一份分居协议。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妻子,如果要保持婚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你应当保证我的衣物和被褥整洁,保证我的一日三餐,保证我的工作间整洁,特别要提醒的是,我的办公桌别人不得使用。B、放弃我们之间的一切关系,除非出席社交活动,特别不要让我在家里跟你坐在一起,跟你一道外出或旅行。C、跟我交往要注意以下事项:别希望我对你好,不发火,如果需要,必须立即终止与我的谈话,只要我要求,必须无条件地离开卧室或工作间。D、你有义务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语言或动作蔑视我。
爱因斯坦和爱尔莎 7月29日,无奈之下,米列娃带着两个孩子离开柏林,坐上了前往苏黎世的火车。爱因斯坦则在整个下午和晚上“嚎啕大哭”。后来,爱因斯坦和爱尔莎生活在柏林。
1916年,爱因斯坦写信给米列娃要求离婚。当时米列娃的身体和经济均陷入困境。1917年,爱因斯坦也得了几个月的大病,在爱尔莎的精心照料下得以痊愈。
1919年3月,米列娃同意离婚,但她提出要分一部分诺贝尔奖金。1921年,当爱因斯坦拿到奖金后,确实付给了她一些。
米列娃为给小儿子爱德华治病,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后来,只能靠教钢琴维持生计。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离婚后,还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1933年,当爱因斯坦受到希特勒法西斯的迫审,校缺席判处死刑,被迫 迁居美国时,米列娃写信对他说;“亲爱的,让他们判你的死刑好了,你研究你的吧,谁也动不了你的一根毫毛。”
1938年,她的大儿子携妻子和孩子去了美国,米列娃一直留在瑞士,照顾自己生病的儿子,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
1948年,米列娃死于中风,之前她已半身瘫痪。人们在她的床垫中找到了8万瑞士法朗。她被埋在苏黎世一个普通的坟墓中。
1919年6月,爱因斯坦与爱尔莎结婚,婚姻也并不幸福。他这样评价这段婚姻:不成功尝试的婚姻,由于某种偶然性维持了下来,爱尔莎对于物理学一窍不通,还是前妻能在学术上帮他的忙。
1936年12月,爱尔莎在美国逝世。爱尔莎去世19年后,爱因斯坦因长期生长的动脉瘤破裂动脉出血,于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在普林斯顿医院去世。
2016年7月11日,英国《独立报》报道,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在7月10日公开了爱因斯坦生前写的1300多封信。这些写于1912年至1955年信件原由爱因斯坦的继女玛格特保管。1986年7月,玛格特逝世前,把这些信件赠送给希伯来大学,同时要求在她死后20年才能将信件内容公开。除了这1300多封,希伯来大学还有2200多封信没有公开。
在以前公开的爱因斯坦信件中,就透露出他的第一次婚姻的不幸,而第二次婚姻期间,曾和自己的秘书贝蒂·纽曼存有私情。而此次公开的信件进一步揭露,除纽曼外,爱因斯坦与爱尔莎结婚期间,还与苏联间谍玛加丽塔、富有的花店主埃斯戴拉、社交名流埃特尔、犹太寡妇多妮、M夫人和L夫人6个女人有染。他和她们共度假日,带她们去听音乐会,还在床边读书给她们听。并且,爱因斯坦的婚外情对爱尔莎没有隐瞒。
米列娃墓附近的墓碑 他给爱尔莎的信中提到,M夫人陪自己去海外旅行:“M夫人完全是按犹太和基督教的道德行事的:第一,人们应该享受快乐 同时不伤害他人;第二,人们不该做自己不喜欢而且也令别人讨厌的事情。她就是这样的人,她陪我旅行,符合第一点。她没有把这事告诉你,这符合第二点。难道她不是无可指责的吗?”
在给爱尔莎的另一封信中,爱因斯坦写道:“有一点我很敬佩你父亲,他一生中始终和一个女人在一起。而我却失败了,而且失败了两次。”
在给继女玛格特的信中,爱因斯坦让她给情人玛加丽塔捎信,并告诫她要小心行事,以免让小报知道。爱因斯坦也爱恋玛格特,在一封信中写道:“我爱她就像爱我的亲生女儿,甚至还要更多。如果不是我,谁知道她会成为什么样的混世魔王。”
爱因斯坦和爱尔莎没有再生育,一生中只有和米列娃生育的一女二男。他女儿的结果不得而知。大儿子汉斯在母亲的教育下,学习很好,也考上了父母的母校——苏黎世联邦工学院。
1932年,爱因斯坦离开德国到了美国后,汉斯1938年也到了美国。后来,他成为一名水力工程学教授。1947年到1971年,汉斯一直在加州的柏克莱大学水利工程教授。 1973年,汉斯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享年69岁。
汉斯·爱因斯坦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是一名物理学家,二儿子Klaus Martin(1932—1938年),以及养女。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有五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托马斯·爱因斯坦成为了一名医生,保罗·爱因斯坦是小提琴家。
爱因斯坦的二儿子爱德华患有精神分裂症,终生未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