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樱花怒放时节,不少游客在赏樱时,或许会认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日本的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国花,樱花只能说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花种而已。
相比樱花,想必不少读者会将菊花联想到日本王室,因为天皇家族用的便是菊纹,这个纹章也用在日本国民的护照上,俨如日本人的标致。不过上面已经说过,日本没有法定国花,因此菊花只能说是象征天皇的花纹,而在现行日本宪法上,天皇是日本与日本国民的象征,然而,在宪法上标榜天皇与国政分家,因此,我们只能勉强地说,菊花在意识形态上算是“准国花”,但日后恐怕难以成为国花。
在明治维新后,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天皇的权威,为发动政变打倒幕府的新政府正名,于是明治政府开始严格管制菊纹的使用,一开始限制平民百姓,到后来连皇族、华族也受到限制。
在这情况下,菊纹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天皇才能使用的特别花纹,在“国家因为有天皇而存在”的意识形态下,自然不能将菊花定为国花。
再说,由于菊纹是天皇家独家的纹章,与国家层面是两回事,在明治维新时期的官方活动为免犯忌,并不会大量张贴菊纹。总之,菊纹在日本政治与文化上具有特殊性质,直至现在,菊纹依旧继续保持着半带暧昧的特别意义,而菊花则降格成为普通的花种,甚至在日本国民的心目中,菊花的地位已难与樱花相比。
在明治维新初期为止,日本人对樱花的钟爱历史悠久,论近来说,江户末期的大国学大师本居宣长至明治初年的文人诗人赞赏樱花的文章多如星宿,明治天皇为了与外国政要拉近距离,开设模仿西欧国家宫廷宴游会的“御观花会”,便以樱花为主题,即后来的“观樱会”。
虽然樱花已经成为日本国民的“爱花”,但回望往昔,樱花也曾经有过灰暗的过去。在明治维新后,先后打败沙俄帝国和清帝国后,明治日本的爱国情绪到达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两次历史性胜利同时激化了日本扩张的决心。
正所谓“贪胜不知输”,日本野心开始膨胀的同时,也开始强化对国民的爱国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教材”便是樱花。在战争开始前,教科书里对樱花的描述只停留在樱花是“名花”、“日本的花中之王”,但还没有特别将樱花的地位与国民的爱国教育连成一线。樱花以外,梅花以及松在当时也是能代表日本的植物。
但是,在战争爆发后,樱花盛开以及悲美地凋谢被民治政府利用,成为国民“忠君爱国”的理想形态,同时将樱花与国家军事行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甚至成为日后的军国主义思想的标签。在1933年日本改版推行的《小学国语读本》里便加入了以下的著名句子:“开花了,开花了,樱花开花了……前进吧,前进吧,兵队前进吧。”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后,在其国内广种樱花,即“进军之樱”。
随着日本战败,日本各地大量樱花也在美军空袭中被烧毁,败战后的樱花也作为军国主义的一个象征,曾一度成为被忌避的花种,急求与军国主义划清界限的日本人不在少数。
然而,自古以来对樱花的钟爱,以及维新以来耳濡目染的感觉对大部分日本人来说,仍然有着无可抗拒的魅力,就连占领日本的美军也无意将樱花赶尽杀绝。自战争完全结束,日本国内在美军主导下实行新宪法,一时被压抑的“樱花爱”也陆续复苏。
上世纪50-60年代,以大阪、东京为首的重新种植樱花运动开始在日本各地进行。配合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日本政府更加积极推动栽种樱花,着手重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同时也藉樱花作为推广日本旅游的法宝。这些措施发展、维持到现在,使日本借助樱花,大力增强文化输出,与此同时,樱花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重新回到顶点,甚至超越了战前的情况,变得更加直接和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