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北京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人爱逛公园,但是大多数公园并没有经过适老化的改造。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如何让城市里的公园更加适老,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人们面前。
万寿公园设置的康复栏杆总长约400米,老年人可以手扶也可以倚靠。
您认为北京的适老公园该怎么建,如何才能把北京建设成“老年友好型城市”?欢迎拨打北京晚报热线电话85202188,提出您的宝贵建议。
万寿公园内的功能分区引入了“健康活跃老龄化”和“老年友好社区”的设计理念。
保证安全应是适老公园设施的前提。
南城有座“老年友好公园”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园中,位于西城区白纸坊东街的万寿公园似乎名不见经传。但它却是北京市第一座以老年活动为中心的主题公园。在这家公园的简介中,经常能见到“老年友好公园”的字眼。
不仅仅是名字叫“万寿”,一进入公园南门,就能看见一个寿星雕塑和一个巨大的“寿”字。类似这样的细节还有许多,处处提示着这座公园的与众不同。这里的座椅没有尖角,而且都有靠背。在座椅的扶手上,分别有一个圆形和半圆的口儿,可以放水杯和拐杖。在公园主环路和活动广场周边,还设有养老院里常见的“扶手”。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公园设置的康复栏杆,总长约400米,老年人可以手扶也可以倚靠,还能用来压腿,从而减少疲劳,辅助锻炼。
下午3点,公园里“上人”了。来这座公园的,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偶尔有年轻的面孔,也是推着婴儿车的中年夫妇。和北海、陶然亭这样的大公园相比,万寿公园不但小,还比较安静,大多数老人都只是在长椅上晒晒太阳。即使是跳广场舞的区域,音乐也比较轻柔。工作人员介绍,公园里设有广播系统,可以播放广场舞音乐,不但免去了老人自带音响的麻烦,音量大小也比较可控。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座公园的“友好”还不止于此。在公园门口,可以免费提供热水。在游客服务中心,还能租借轮椅和拐杖。为了方便写地书的老人,公园里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地书广场”。广场上的地砖都是正方形的,就像字帖的方格,广场上还有两个盛水的水钵,旁边还有一个铁架子,老人可以挂衣服。
“我觉得比大公园都好!”85岁的杨奶奶对这里设施赞不绝口。她说,这里环境整洁,周边的老人都爱来这座公园。她还希望,公园里能有个老年餐桌,就像陶然亭公园里能供应早点一样,方便游园的老人用餐。这样的话,老人们就更满意了。
适老公园有何设计原则
根据公园官网的介绍,万寿公园于2014年进行整体改造时,引入了“健康活跃老龄化”和“老年友好社区”的设计理念。重新开放的万寿公园,不但设施更加适老,还成了“孝”、“寿”文化的宣传教育基地,公园的管理理念也从养护管理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然而放眼全北京,这样的“适老公园”并不多。
“清秋又见菊花黄,佳日登临忆侍郎。独耸吟肩参末席,齐开笑口说重阳。”离万寿公园不远的陶然亭公园,是南城老人最爱去的公园之一。虽然和“重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里还是和万寿公园形成了鲜明对比。来陶然亭的老人,大多是相对更年轻的“活力老人”。因而,这里的适老化设施并不是十分突出。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老年友好型城市”,营造老年宜居环境,规划建设适合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商业网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公共基础设施,为老年人居住、出行、生活、交往等提供便利。由此可见,建设适老化的公园,也是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应有之义。
北京顺景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杨华,曾负责一些知名养老园区的设计和建造。他认为,在谈论如何进行适老化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一些特征。比如,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身体机能衰退,对温度冷热的反应也变得迟缓。
基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杨华提出了养老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首先,要保障老人的使用安全,降低老年人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的几率。其次,适老化、无障碍的设计要能够支持老人的独立生活,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保持自由的生活状态。
他还指出,公园的适老化设计除了要保证功能性,还要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在设施的细节上让老人感受到关爱。
适老公园里还应该有什么
杨华介绍,适老公园的配置一般要满足老人的运动健身需求、交流需求和“疗愈”的需求。相应地,公园里就要有健身器材、运动场地、休息区、园艺区。所谓的“疗愈”,就是通过疗愈景观让老人达到疗养与治愈的效果。
万寿公园的“天天园艺”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里,公园通过设置高低不同的种植台,让不同身高的老人都能亲手触摸和感受植物。值得一提的是,公园还专门为坐轮椅的老人设计了种植床,方便老人参与园艺劳动。在这个充满人性化设计的园艺区中,还栽种了芳香类植物,使老人从中得到“治愈”。
杨华介绍,在适老公园中,应该有一些景观不但能够让老人看得见,还要让他们摸得着,从而刺激老人的感官,延缓机能的衰退。比如哗哗的流水,长满青苔的石头,老人通过触摸可以感受到这些景观的温度、触感。这也就对建造景观原材料的材质提出了要求。
虽然公园的适老化设计要满足老人的诸多需求,但根据一项调研,老人在公园里最主要的休闲活动其实是散步和晒太阳。相比之下,各种健身器械和其他设施的使用率反而不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适老公园的其他功能可以省略,反而说明了公园休息区的设计非常关键,应该设计在背风、朝南的位置。
而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无线网络也成了适老化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杨华表示,在北京的许多养老社区,无线网络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适老公园呼唤“北京模式”
杨华表示,国外大多专注于室内空间的适老化设计,可供北京参考的经验不多。因而,在北京做公园的适老化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北京的实际情况。
在为一家养老园区做适老化设计时,客户的一番话让杨华很受触动。客户告诉他,设计不仅要考虑到老人现在的身体状况,还要考虑到他们五年、十年以后的需求。他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老人的活动空间会越来越小。他们甚至去不了公园,而只能在楼下活动。根据“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绝大部分老人是居家养老,因而社区公园的适老化设计也应该引起重视。
还需要看到的是,公园里虽然老人多,但并不是老人占领了公园。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人口老龄化已是基本国情。对于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应该提供必要的便利。通过适老化改造和功能分区,让老年人和其他年龄段的游客各得其乐,在潜移默化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公园的设施适老了,服务模式也要随之转变。无障碍设施多了、座椅舒服了,仅仅是解决了硬件部分的需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服务做上去,满足老人的社交、心理疏导等需求,让老人心情舒畅,适老公园才算真正“适老”。
(原标题:北京呼唤更多的适老公园)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王琪鹏 文并摄
流程编辑 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