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唐朝李商隐《异俗》其二
诗文漫读:户户都悬打鱼的网子,家家拜神求巫。
这里的人并不需要在每年春天,獭祭之后开始捕鱼,只是有点奇怪的是他们不杀猪。
打鱼的时候,他们用的是一线多饵,像螃蟹的腿一样,又家家户户搜寻道家的抓虎符。
这里的读书人,边读书边敬鬼,才不相信正统的儒教,不信有鬼神那种话。
初衣解诗:34岁的那年,李商隐曾经到桂林做观察使郑亚的幕僚。经过离京城五千里以外的跋涉,李商隐到了广西桂林。他看到了令他非常奇怪的风俗。这里的人非常的迷信,一方面以打鱼为生,另一方面,特别的信奉鬼神。他看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这里的读书人和其他地方的读书人不一样,他们相信鬼,从事着巫祝的事情。
这对于一直在北方生活的李商隐来讲,特别的震惊。就把这样的事记录下来叫做《异俗》。
这个诗里写了,“未曾容獭祭”,那么这个“獭祭”是什么呢?现在的人肯定都不懂,但在唐朝或唐朝之前,肯定有许多人知道獭祭。每年雨水节令中,有三个能够观察到雨水节令的自然事件,獭祭鱼,鸿雁飞,草木萌动。通常人们是在獭祭鱼之后正式从事渔业捕捞工作。李商隐在这里写的是南方气候温暖,这里的人并不遵照北方的一些习俗,连冬天都可以下河捞鱼,不存按照节令来。这当然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生存环境有关的。
那么獭祭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呢?原来水獭是一个非常能干的捕鱼动物,它捕鱼的时候先将鱼从水里叼出来,放到岸边,然后再下水去捕鱼。将鱼罗列在案上。而水獭是一种超萌的动物,它身子直立起来,可以像人一样,两只手合拢起来抱住食物。于是可以看到水獭,将鱼摆放在岸边,一副作揖的样子,仿佛是在吃之前祭天。所以将水獭捕鱼,称之为獭祭。仿佛水獭非常虔诚的。
这个中间还有一种现象,可能这种现象在现在不多见了。由于古代春天正是鱼肥的时候,水獭往往大量的捕鱼,但是却吃不完。结果放在岸上,堆砌成林,非常浪费。这本来也是一种自然的生态链和生态循环,预示着春水鱼正肥,许多渔民看见獭祭鱼的现象,就开始知道渔汛来了。
李商隐在写南方奇怪的风俗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会被列为诗坛一大怪。后人拿獭祭鱼来形容他。李商隐用典非常的多,以至于不熟悉典故的人常常云山雾罩。而李商隐从事的又是给幕府写奏折之类的事,这古代写奏折可不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通常要使用很多典故或者赞美之辞,而他的诗风里也有这种倾向,往往一首诗里七八个用典,美是很美,可是让人看了很隔阂,甚至找不到出典,有人就形容他,一定象獭祭鱼一样的,每逢写作,在那些史料堆里,四处找出典故,罗列在一起。这件事对李商隐一种虔诚写诗的褒奖,也是对他堆砌典故的一种嘲讽。
初衣看到这里也是笑了起来。因为水獭祭鱼的样子的确很可爱。用它来形容读书人,四处找出典,勤劳研究也颇像。不过现在的俗话叫做掉书袋子,就是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
虽然不喜欢李商隐的人,用獭祭鱼来形容他对文字的热爱和对典故的堆砌。但是后世许多人也承认,如果不像獭祭鱼一样的热爱文字,那么也很难写出一篇有内容有历史感的文章。如此说来人人都是獭祭鱼。
所以说当你去看别人的风景时,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李商隐惊讶于南方奇异的风俗,许多人不也惊讶李商隐运用典故的能力吗?
在中国,獭祭这个词已经很少见到了,也许是人类对自然保护的不够,过分的开发了资源,所以绝大多数人包括初衣,都没有见过獭祭鱼的现象。
现在唯一能够略微见到它存在的就是有一种日本的烧酒,叫做獭祭清酒。
不过你要是能够真的看到水獭的可爱萌萌可爱,獭祭鱼也就是一桩值得向往,非常可爱的事情了。
让我们来重温李商隐这首一首的诗:“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李商隐诗中的“獭祭”。欢迎留言置评。
举报/反馈

初衣胜雪

47.5万获赞 7.6万粉丝
专注古典诗词中美与爱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