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章子怡因参加某综艺节目接连上了热搜。
高喊“想要二胎”之类的显然是配合节目造势。
倒是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粉丝倒戈事件,有点意思。
粉丝因不满她沦为综艺咖,由吧主带头,宣布脱粉。
此事一出,引发热议,有人说是粉丝“太操心”,也有人站粉丝一边。
连汪峰老师都坐不住了,近日还特地向媒体做了回应。
我们无需去评论哪方有理,可有个不争的事实是:
子怡,你真的变了。
毒药君向来说话严谨,说她“变”,是因为她真的自食其言。
章子怡曾在媒体面前多次表示,自己永远不会接拍电视剧。
可她现在竟然真的像脱粉粉丝说的那样,不仅沉迷综艺,还接拍了某剧。
这位好演员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么?
现在下定论,显然为时尚早。
但我们确实挺怀念那个霸气直言、佳作迭出时期的章子怡。
毒药君今天就来聊一部她相对冷门,却对其本人影响很大的作品——
《最爱》
Love For Life
“我那时没有自我,不想回到现实世界,她拯救了我。”
这是章子怡在电影《最爱》公映时,对媒体说出的话。
电影《最爱》开拍前,章子怡深陷“三重门”事件(“泼墨门”、“诈捐门”、“诱惑门”)。
那是她人生的低谷,也是她“人生中最特殊的一个时间段”。
章子怡说,因为出演了《最爱》中的“商琴琴”一角,她才找到了一个对现实困境发泄的出口。
其实,这部电影不仅对章子怡有着极大的影响,它的意义甚至能上升到整个华语电影圈的高度。
国内涉及艾滋病题材的影片少之又少。
有评论干脆将《最爱》称为是填补空白的唯一一部。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作品,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第五代导演顾长卫选择接过了这一棒。
等电影历经万难终于拍摄完成后,顾长卫才遇到创作以来最大的麻烦——
删减。
而且,一删就是50分钟!
毫不夸张地说,最终公映的影片《最爱》,压根就不是顾长卫想要呈现的作品。
在拍摄工作完成后,顾长卫剪辑出了一个内部观摩的超过2小时的粗剪版本。
关于这个原始版本的信息,在很多媒体评论中和各类影评平台都能看到。
电影原本想要展现的是艾滋病村的群像,格局较大,主要叙事线索有两条。
但最终公映版的《最爱》被删减到只剩下了一条主要的爱情线。
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但由于删减的原因,部分客串角色的戏份甚至被完全删掉,其中,代表性的就是冯小刚的戏份。
除了删减外,电影中的一些大尺度画面还被做了虚化处理。
用“命运多舛”来形容这部作品的问世之路是再合适不过了。
此外,就连它的片名也是一波三折。
影片先后经历了《七十里铺列传》、《魔术时代》、《魔术外传》、《罪爱》等多次更名,最终才定为《最爱》。
但很显然,这已不是导演顾长卫的“最爱”。
即便是带着多种缺憾问世,影片《最爱》仍不失为一部华语佳片。
影片的原著小说名为《丁庄梦》,一经出版就遭禁。
但该书作者阎连科却因为这部小说成为国际文坛最受瞩目的中国作家之一。
阎连科曾获得卡夫卡文学奖和老舍文学奖等国内外众多含金量高的荣誉。
他也被称为是,在莫言之后,最可能获得诺贝儿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由于小说《丁庄梦》对现实的批判力度很大,导致其出版三天后,被迫从书店下架。
从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这条路注定是艰辛无比的。
顾长卫在影视化创作中基本沿用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且保留了原著荒诞的叙事视角。
整个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个已经死去的儿童赵小鑫。
赵小鑫的扮演者叫胡泽涛,在现实生活中,他就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
2009年,顾长卫在电影开拍前向社会发出“寻人启事”,邀请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参与拍摄。
之后,剧组征集了60位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只有6位同意进入剧组拍摄,3位同意以不遮挡的方式出镜。
▲《最爱》中郭富城的替身老夏也是艾滋病感染者
参与拍摄前,胡泽涛和老夏在生活中遭遇最多的就是歧视。
甚至连他们的家人,都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夹菜吃饭。
▲胡泽涛的父亲不让他自己在锅里夹菜,总是把菜单独夹到他碗里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来到剧组后,工作人员们不仅没有歧视他们,还表现得很友好。
朴实的老夏在离开剧组时向工作人员鞠了一躬,并说到:“很感谢大家,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因为你们都不歧视我。”
从剧组回家后,家人对胡泽涛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他不再需要在吃饭时被“特殊对待”了。
减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或许是在电影之外,最有意义的事。
这些暖心之举与《最爱》中人性的冷漠、群体的麻痹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更令人欣慰的是,华语电影圈众多大腕主动参与了本片的拍摄,哪怕只演个配角。
姜文开着它标志性的火车来了。
濮存昕自毁形象,饰演了反面人物“吸血鬼”。
蒋雯丽继《立春》后再次在老公的电影中丑化自己。
老戏骨陶泽如,演技精湛,催人泪下,演出了质朴的老父亲形象。
王宝强的台词虽少,一句“我的喇叭没电了,我也快没电了。”可谓直击观众内心。
还有,孙海英、蔡国庆等演员无论戏份多少,都在卖力表演。
表演方面特别要说的还是郭天王,愣是演出了个地道的陕北小伙子形象,能塑造出这样的颠覆感,着实令人钦佩。
此外,在幕后为本片倾力相助的还有摄影师杜可风这样的大腕。
毫无疑问,没有他们的加持,这部影片的品质将会大打折扣。
即便删减是不可改变的现实,我们仍呼唤这样敢于直面阉割的诚意之作。
它虽不完美,也能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