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嫔们的月俸禄有多少?如果放在现代是什么水平?
在清朝,后宫的妃嫔们每月都会领固定的俸禄。妃子们品级不同,领到的俸禄也就不同。那么她们领到的工资有多少呢?用现代的工资标准来衡量是什么水平呢?这点俸禄又够他们做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明朝时代后宫妃嫔开始有拿固定工资的传统。清承明制,这一传统被清朝所继承。清朝后宫等级森严,妃嫔分三六九等按照位分高低,宫中等级森严,尊卑十分明显,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清朝嫔妃的等级,因为不同的等级,待遇差距很大。因为等级不同,妃嫔们每个月拿的宫份(工资)也都是不同的。
其实,古代帝王们会根据嫔妃们的等级予以发放月俸或者年俸。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作为旗人高级官吏,为何要主动避开选秀错失成为清代后妃呢?“一人得道,仙及鸡犬”如果能够成为皇帝的嫔妃,甚至是皇后,那岂不是天大的美事?然而事实上,作为当时的高层官员并不希望他们的女儿参与选秀,他们特别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安稳的度过一生。
但是,清代的规矩,将这些普通人的愿望也被堵死,很多女人因此被选入后宫,开始了刀口舔血的悲剧人生。在秦汉时期,后宫中就有了“年奉”的说法,因为那个时候货币制度并不完善,帝王们往往给后宫的嫔妃们发放粮食及生活用品当做工资,随着社会发展及制度的完善,到了明清之后,皇帝们就开始给嫔妃们发放工资了。发放的工资是根据嫔妃们自身的等级来发放的,身份越高俸禄自然就越高。
清朝后妃的规模是比较简单的。皇后之下,设立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又设有妃位四人,嫔位六人,嫔位之下的贵人、常在和答应不设数量限制。按照等级来划分,最尊贵的皇后可以领最多的俸禄,每年1000两白银。之后的皇贵妃每年800两白银,贵妃每年600两,妃子每年300两,嫔每年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排在最末尾的答应仅能领30两。
除了这些固定的收入,如果把皇上伺候舒服了,龙颜大悦,随时都会发“红包”,这些可能是年例的好几倍,所以,就不难理解红宫嫔妃花样百出争宠了,因为直接和经济利益挂钩。以皇后为尊,皇后也是后妃中拿工资最高的一位(皇帝妻妾中,先帝后妃例外)每年,皇后的宫份是白银1000两,而这还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的食物宫份。比如皇后宫廷日常需要的吃穿用度,每年各种绫罗绸缎与皮草自然都是小意思。
按照每天来看,皇后每天猪肉十六斤,鸡鸭各一只,白糖一斤,蜂蜜四两,各种米面等。皇后以下逐级递减,直到正式妃嫔中最低的答应,每年的宫份只有区区三十两,每天吃的米中只有陈粳米,一个月鸡鸭加起来五只,相对于皇后简直天壤之别。通常情况下,皇后设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和官女子没有固定的数额。皇后由10名宫女侍奉、皇贵妃由8名宫女伺候、贵妃也由8名宫女伺候、妃由6名宫女伺候、嫔也有6名宫女伺候、贵人由4名宫女伺候、答应由3名宫女伺候、常在由2名宫女伺候。
在后宫中也是按照等级来的,毕竟最高级的权利大,而俸禄也是非常可观的,很多人就会疑问,古代的钱换算成现在的银子的话是多少人民币,其实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最早的时候唐朝是比较值钱的,一两银子可以换算成2000的人民币,在宋朝的时候银子就开始不值钱了,一两银子是现代的1500元,明朝的时候一两银子是600元钱,到清朝的时候一两银子是300两银子;
不得不说,随着朝代的变化,这些银子也是会贬值的。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古代的女子打破脑袋都想往上爬,因为地位低的话有些丫鬟都是不会尊重这些妃子们的,毕竟自己爬到皇后的位置上了,俸禄也是会随着自己的身价往上涨,而且权利也是除了皇上就是自己最大的,这样的事情谁会不喜欢呢。我们看到的清宫剧中,这些后宫嫔妃锦衣玉食,衣着华丽,个个都是有钱的主,根本不用考虑钱的事儿,事实上真是这么回事儿吗?
当然不是,虽然吃饭、住房不用花钱(从皇后到答应,每天的吃喝用度另有一个分配方案,因为太过于复杂,这里就不详细表述,我们就知道她们吃饭不花钱就行了),我们也知道,除了吃穿住行,还有人情世故,对于后宫嫔妃们,这才是大头。清朝真实历史上,并没有如今清宫剧演绎的那般,嫔位以上的妃嫔还好说,嫔之下的低阶庶妃不能拥有独立宫室,只能随着主位居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没有银两疏通,也没能力给自己开小灶。其实还是比较可观的,那么品级越钱就越少,所以也不怪后宫的女子们都想要爬上去了。但是这些金钱对妃子来说大多都是赏赐去了,衣食住行都是由皇宫提供的,不过毕竟钱多好办事。
举报/反馈

猪八戒扒史

2万获赞 977粉丝
看百家百事,创百家经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