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颜子舒 通讯员 林威
公共文化建设,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质、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现如今,邳州城乡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设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便利的文化设施、丰富的文化活动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工作室”里享幸福
从农户家到村级文化工作室再到镇级文体活动中心,邳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日趋完善。
每逢周末,铁富镇文体活动中心的书画室里,来自全镇的十几名书法爱好者都会来到这里切磋技艺。如今这个队伍还在逐渐扩大。铁富镇南冯场村村民冯现富在这里练习书法几个月,在老师指点下,现在技艺大幅提升。“经老师点拨,我慢慢掌握了书法技巧,以后过年争取自己来写春联,还要给邻居写春联。”冯现富说。
据了解,铁富镇目前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5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6人、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1人,全镇30个村,村村有书法活动室。此外,铁富镇文体活动中心还配有演播大厅、篮球场等设施。每到周末,这里每个房间都是爆满。
设在铁富镇育才村村部的新乡贤文化工作室,每天下午,村里的男女老少,不管能写还是会画的都会在这里露上一手,30多位书法绘画爱好者成为这里的常客。铁富镇育才村村民于化秋说:“我带小孙女来这里玩,慢慢地她也产生了兴趣,告诉我长大后要当一个画家,现在她从幼儿园回到家里,每晚都要画上一幅画。”
这间占地80多平方米的新乡贤文化工作室,场地由村里提供,工作室内分为书画作品展览室、创作室、图书阅读室,目前工作室内展览的村民作品达100余幅。管理这间工作室的冯凯军是一位诗人,已经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诗歌800余首、散文和小说50余篇。他还是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在他的带动下,有不少村民爱上了古诗词。
铁富镇吕骆村村民吕峰经营水泥生意,在接触书画后,就深深地爱上了书画。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练习,他临摹齐白石的虾惟妙惟肖。在他的三层小楼里,挂了700多幅作品。吕峰说:“上学时没接触过画画,在接触到之后,慢慢地喜欢上了,现在都有点痴迷,每一天都要画,有时候晚上画,能画到天亮。”
精准推送以文“化”人
如何提高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群众的获得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官湖镇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六民文化”服务模式,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了文化的精准推送。
官湖镇文化站是镇里最热闹的地方,每天早晚,乡间舞狮队都会在广场上进行舞狮表演练习,老人容光焕发,小伙热情澎湃,大家在这里敲锣鼓、舞雄狮,既活跃了广场气氛,又锻炼了身体。
在文化站一间活动室内,10多位大爷大妈正在悠闲地排练柳琴戏。文化站给他们免费提供场地、音响等,还多方筹集资金,对文化站进行提档升级,将镇里的文明人、文明事张贴上墙,让村民一走进文化站就沐浴到阵阵文明之风。官湖镇文化站站长王凤府说:“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实现镇、村、企业、校园四位一体,带给群众视觉听觉的享受。”
据了解,邳州全市490个行政村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10里文化圈”、城区“15分钟文化圈”打造完成,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截至去年年底,镇级文化站达标率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均达到100%,全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2804平方米,位居徐州市前列。同时,邳州“文化三送”活动常态化开展,“百姓大舞台”每年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全市231个行政村组建了文艺团体,文化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格局。
举报/反馈

中国江苏网

153万获赞 30.2万粉丝
江苏门户网站 权威资讯发布
中国江苏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