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人为什么会产生“非理性”行为?行为经济学研究证实:人们总是倾向于对自身的理性过度自信,认为无论任何时候,都能做出理性选择和判断。但事实情况却是:人的理性很多时候,是依赖于环境的。特别是在不熟悉的领域,人往往没办法理智思考,而是让非理性替代,做出错误的选择。
比如,有不少人在知道自己要当众发言的时候,就害怕得不得了。到了临上台前,可能紧张得手脚冰凉,一趟趟地跑厕所。一站到台上,发现下面那么多人盯着自己,可能头脑就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如果这种情况,并不是经常发生,那么换成另外一个环境可能就更普遍一些:那就是一大群朋友聊天,其实不也是相当于当众发言?并且这种情境下,听众未必就少多少。这些情况下,你面对的压力太大,外部的环境没有办法让头脑保持清晰,没有办法组织起语言,非理性就接管了你的大脑。
环境压力其实不止是当众发言这一种,周围人的行为举止也会给人带来压力。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为什么人们会为了不值一提的赠品,排长队?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当时已经有很多陌生人在争相排队去领赠品,他们的行为传递出“数量有限”的信息,你可能潜意识里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就立即随大流排队去了。这也是很多小吃店在开业前请人来排队当托的原因。
除了环境因素,另外一种“非理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不同规范的错位。这句话怎么讲呢?大家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规范,一个是社会规范,一个是市场规范。什么叫社会规范呢?比如说你去岳母家吃完晚饭后,你绝对不会付给她饭钱,除非你想离婚了。再比如:你会很高兴帮邻居一些小忙,类似顺便帮他丢丢垃圾或是收收快递,但如果你还问你邻居要帮忙费,那就很怪了。这些都是社会规范在发挥作用,依赖道德的约束力,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而市场规范就不一样了,这是一种纯金钱交易,什么都是关于钱。比如说,如果你要求一流的律师、医生降低工资来工作,他们很可能会拒绝你,认为这是极大的侮辱。但是如果转成社会规范,你问他们:愿不愿意做免费的义工,大部分人都会欣然同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社会规范到市场规范很简单。还是刚才那个例子:邻居要是提出给你一定的报酬让你帮他们收快递,你很有可能会同意。但是要从市场规范回到社会规范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如果你的邻居一直都是付钱让你帮他收快递,如果以后他不肯再付钱的话,你可能就会觉得很别扭,甚至下次就不管了。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当人在遵守市场规范的时候,往往会太重视金钱而抛弃了社会规范里面一些美好的东西。这就像,如果把市场规范强加在教育系统上,往往就会导致只重视成绩而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把法律系统和市场规范过多联系,就会导致社会治安水平的下降。因为这么一来,警察打击犯罪的正义感,会被工资多少所取代。同样的,如果公司只在乎利润而不关心员工的福利,就难免会造成员工频繁跳槽,最终由双赢变成双输。  
很多人都体验过海底捞的服务。他们是怎么做到让用户那么满意的呢?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说:他从不拿利润率考核员工,就是不希望员工为了省钱而敷衍顾客、采购低劣菜品。换句话说,海底捞考虑到了社会规范,而不是全部依从市场规范。这样,就会让员工产生某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如果我们从纯粹的行为经济学分析:归属感和认同感本身,也是非理性情感的一个重要内容。
举报/反馈

六百八视频

6.2万获赞 7338粉丝
文章愉知己,视频悦百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