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分,团团圆圆。想起吃汤团的往事。
上海的汤团是用糯米碾成粉再包上各种馅料做成的,其中用水磨糯米粉包的汤团,吃起来更是又糯又软,如果是纯鲜肉馅,一口咬下,鲜汤即溢出,稍不小心还会烫痛舌头。所以,不少老吃客在吃鲜肉汤团时,往往先用筷子夹起,咬上一小口,那小心翼翼的神态真是好看。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农村总是没日没夜地做,特别是三夏、双抢的农田活,每天十七八小时的强劳作,真是受不了。那年代,物资匮乏,我还在青春年华长身体时期,肚子里没油水,总感觉肚子空落落的。有幸参加了建筑工程队,从农村到上海来搞工程建设。乡下来到上海,好多东西都觉得新鲜好奇。
一天,工地停电,工程队停工,我们五个小伙子结伴决定去大上海逛一逛。上午从杨树浦踱到外滩,再从外滩逛完南京路,走到中午,又渴又饿,看到一家点心店,都想进去充充饥。一看点心牌价表,豆沙汤团4分/只/半两,芝麻汤团4分/只/半两,鲜肉汤团7分/只/半两。五人一商量,决定每人十只甜汤团,十只鲜肉汤团。一合计,每人一斤粮票,一元一角人民币。难得出来玩,决定黄鼠狼咬煞马——大吃一顿。
点心店售票阿姨卖到这笔大生意,五人吃一百只汤团,一阵狂喜,一边卖票,嘴里一边讲:“这个就像男子汉了!”我们五人也觉得神抖抖的。
买好票,自助排队拿汤团。时值中午,大家都排队买汤团当中饭吃,城里人饭量小,一般都吃四只、六只,饭量大一点的吃八只。我们五个一碗十个,一人二碗,一下子,一锅子白花花的汤团全部盛光。包汤团的两个阿姨马上感到了压力,排队等吃汤团的队伍越来越长,队伍里的人出现了议论:“这五个人结棍!一人廿只,一百只呒没了!”
回到工地,工友们都刚吃完晚饭,听说我们五人在外吃了一百只汤团的事,大家议论纷纷。一位吴姓工友不屑一顾地讲:“我可以吃三十只!”
“真的假的?”一位倪姓工友和他较劲了。
“当然真的啰!”吴姓工友睁大了眼睛回答。
倪工友一听来劲了:“好!我买给你吃,吃不掉你自己付钱,吃死了你自己负责任!”
“不用你负责!我吃掉,你再付一倍的汤团钱给我!”吴工友胸有成竹。
“没问题,我买你吃!”两人铆上了。
“好!再加三个!”吴工友更不示弱。
“33个哦!大家都听到的哦!”倪工友说完头也不回,拿了两个大饭盒出外买汤团了。
一会儿,汤团买回来了,宿舍同事们也都围了过来。33只白花花的糯米汤团,放满了两个长方型的铝质饭盒。倪工友带着挑衅口气讲:“汤团全是豆沙馅,甜的!”吴工友笃悠悠地回答:“没问题!”
此事一下传开了,连隔壁宿舍的工友也围进来看热闹。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讲能吃掉,有人讲吃不掉的,也有人在劝吴工友不要吃了,吃出事体来。吴工友不为所动,拿着筷子,笃悠悠地夹起汤团,一个一个地往嘴里塞。当吃到第26只时,进食速度明显慢了,并不时打嗝。有人用手对着他鼓起的肚子按摩,引起哄堂大笑。
消息传到工地领导那里,领导急忙赶来,一看,33只汤团吃剩了两只半,吴工友面孔血红,不停打嗝。领导当即制止,不许再吃下去了。33只汤团钱由领导出资,就此结束。我等看得清楚,如倪工友买的一半是咸汤团,吴工友是能吃掉33只的。
赌吃汤团的往事已经过去近半百之数,但我还记忆犹新。此类赌吃食物的荒唐事在当年不算荒唐,因为吃不饱,就向往吃饱,能有人花钱让自己吃饱,赌一把也值。搁在今天,谁也不会去做那般傻事。(王平华)
举报/反馈

新民晚报

3363万获赞 189.7万粉丝
阅读上海的第一选择,你在上海的生活助手
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