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个朝代皇帝派将军出去打仗,会给予将军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凭证:虎符。有了虎符就可以调用一切可用之兵。作为将士,他们除了要认识自己的将领,还需要认识兵符,这样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有人窃取兵权。
兵符是周代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是用玉石、青铜等材料做成虎状,所以也称虎符。虎符被劈为左右两半符,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左边发给统兵的将帅或者当地的长官,右半符由皇帝保存。兵符是古代帝王授予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将士调兵时,必需要将兵符两半左右拼合。除了出示兵符,将士还要出示皇帝的圣旨或者朝廷的公文。这个过程还有监军的督查。等到打仗结束后,兵符必需交还给皇帝,不能私自藏留。
那么为什么古代要实行兵符这个制度呢?这一是因为基层的士兵没什么机会认识皇帝,所以兵符就代表了皇帝。如果有人不听从调遣,就相当于违抗皇命。轻则砍头,重则株连族人。此外,兵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用两地的军队。并且皇帝的使者在送来兵符后,还会作为监军留下了,监督军队的调遣。所以这样的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兵权不被用心之人滥用。
兵符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没有兵符基本不能调动下面的兵士。汉高祖刘邦两次夺韩信的兵,都是先袭取印信。夺了印信,韩信就没了兵权,无法指挥下面的人。还有个故事,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后让人围攻战国的都城邯郸,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感到事态危急,让人到魏国去搬救兵,因为信陵君魏无忌是平原君赵胜的小舅子。魏王发兵后,秦昭王威胁说,谁要感发兵救赵就先灭了谁,吓得魏王不敢继续进兵,即使信陵君劝说也无济于事。信陵君的门客侯赢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通过魏王的宠妾如姬来窃取魏王的兵符,拿到兵符后,信陵君杀掉晋鄙,以兵符命令众将领,带领魏军破了秦军。
《三国演义》里也写到曹操因赤壁之战失利而退,诸葛亮趁南郡空无,命赵云攫取南部,抓获守将陈娇,获得虎符,然后用虎符掉荆州守军出救南郡,然后又派张飞袭取荆州。之后用同样的办法调出襄阳守军,趁机让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凭借一个小小的虎符,就将曹兵调开,而且兵不血刃就攫取了三处城池。可见虎符在官兵心中的认知程度之深。
不过,并不是只有兵符能保证军权。一些立过战功,拥有很大威望的将军,凭借着自己的威望,以救驾等理由照样能调兵。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皇帝总是不放心功高的武将,总想收回他们手中权力的原因。其实,兵符的设置从表面上看是作为调兵的凭据,更深一层的意图是为了加强中央权力,分解将领的兵权,防止将领拥兵自重。
举报/反馈

哈哈冷知识

14.4万获赞 2.2万粉丝
我们经常遇到的,最有趣的生活冷知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