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袋鼯小小的一只耳朵薄而尖大大的眼睛和小猪鼻子,模样十分可爱。母的蜜袋鼯还有育儿袋,最重要的是它会飞,准确的说是会滑翔——身体两侧有翼膜,四肢伸展,翼膜就打开了,就可以在空中滑翔了。蜜袋鼯很粘人,前段时间某音上很火的,一个头发长长的女孩子把蜜袋鼯丢出去,蜜袋鼯就会蹦蹦跳跳的回到女孩身边;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子把蜜袋鼯放在石头上树枝上,一伸手,蜜袋鼯就会“飞”到她手上。看到这里很多人都心动了,开始向往蜜袋鼯朝自己飞来,一跳一跳的来达到自己脚边要抱抱的场面,萌化了!但是有饲养过蜜袋鼯的朋友却说:这个东西玻璃心,不喂食自杀,不理它自杀,接不住它自杀,喂食晚了自杀……那么蜜袋鼯真的是玻璃心吗?真的是一言不合就会自残吗?
蜜袋鼯滑翔
蜜袋鼯确实会自残,但是自残是有原因的。如果你单独饲养一只雄性蜜袋鼯的话,它成年后会发情,发情时因为没有交配的对象,会十分烦躁,咬自己屁屁来发泄,严重的话会咬尾巴,脚趾,把自己的尾巴,脚趾咬断,屁股和睾丸也咬到出血。(并不是所有公蜜发情都会这样)解决办法是要么给它买一只母蜜给它作伴(蜜袋鼯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很怕孤独,因此最好饲养一对),要么给它做绝育手术。
蜜袋鼯受伤不一定是自残也有可能是打架及意外受伤。蜜袋鼯在孩子长至七、八个月大时(小蜜宝宝这个时候基本上成年了),就会要孩子离开,因而经常吵架和打架,甚至打到皮肤出血,这种情形通常发生在雄性之中,饲主要把两只蜜袋鼯分笼饲养会比较好,否则就要有更大的饲养空间,让它们拥有各自的地盘。
一只即将成年的雄性蜜袋鼯
说完了蜜袋鼯受伤一般原因,下面简单聊一聊关于蜜袋鼯如何繁殖及其注意事项:小蜜宝宝一般在8-10个月左右进入成熟期,这时候的宝宝活动量明显增大,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开始不满足于只停留在主人胸前和肩膀,要探索更大的活动领地。公宝宝们开始有意识地标识自己的地盘(所以成年的公蜜在一起会打架),用身体各部分的腺体在笼子和窝上摩擦,留下气味。(一般人对这些味道是不敏感闻不到的)。
进入繁殖期,蜜袋鼯会在晚上发出类似小狗一样的叫声,呼唤同伴。有意思的是,一只公蜜袋鼯在叫的时候,其它所有蜜袋鼯都会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里,静静地听。如果有母蜜袋鼯在身边,公蜜袋鼯就会起劲地用头顶摩擦母宝宝的身体,它的脑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秃的。母宝宝如果喜欢身边这个小伙子,会翘起尾巴在笼子里蹦来蹦去,慢慢地,两个宝宝就陷入爱河了。
蜜袋鼯的交配时间一般在晚上,母蜜怀孕以后食量会明显增大。此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食物和饮水,同时注意提高蛋白质食物的比例,蛋白质的比例一定要维持在50%左右,(多喂一些面包虫、大麦虫和白煮的熟蛋黄),同时注意补钙。蜜袋鼯的怀孕时间很短,大约只有16至18天左右。小蜜宝宝都是以早产儿的形式出生的,产出后会凭本能爬到妈妈的育儿袋里,找到乳头并牢牢含住,安静地生长。一般每只母蜜一胎能生2个宝宝,生1个的情况也比较常见,超过2个就很难保证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存活了。小宝宝在妈妈的育儿袋里要待上2个月左右,直到长成了,袋子里装不下了才会出袋。
蜜袋鼯妈妈和它刚出袋的宝宝们
从母蜜怀孕到小宝宝出袋,一定要密切关注蜜袋鼯一家子的情况。大多数公蜜可以做一个负责任的好父亲,照顾老婆,抚养孩子,可一旦发现母蜜和公蜜有冲突(比如打架、抢食),要及时将公蜜分开饲养。确保母蜜和宝宝安全。怀孕期间的母蜜一般脾气都很大,不要经常去打扰它,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翻动它的育儿袋,尤其是初次怀孕的母蜜。如果母蜜觉得食物不充足、营养跟不上,或者环境不安全,它会采取本能的极端措施,弃养或吃掉自己的宝宝。相信没有一个家长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才好。
出袋后已经可以人工饲养的蜜袋鼯宝宝
小宝宝刚出袋时身上只有浅浅的一层绒毛,但可以看出花纹。出袋后一周左右会睁眼,毛也渐渐长长,活动范围慢慢加大。一般在宝宝出袋后十天左右就拿出来人工饲养了,在三个月前喂流食和软食,然后逐步增加固体食物的比例。刚离开母亲的小宝宝不适应人工调配的食物,要有耐心少量多次地尝试喂食,直到小宝宝习惯主人给予的食物。一开始小宝宝晚上会饿,要找妈妈,会发出“咯奇咯奇”的叫声,这时就要辛苦家长啦,蜜袋鼯宝宝饿了,家长该去喂饭了。如果是秋、冬季节要注意晚上的保暖,因为蜜袋鼯的生活环境,小蜜属于热带动物适宜的温度为20-25℃,低于10℃时小蜜身体会开始僵硬然后慢慢蜷缩,严重的会导致蜜袋鼯死亡。,刚出生的小宝宝体质还不是很好,比成年的蜜袋鼯还要怕冷。还有就是如果小宝宝没吃饱,是很难让自己身体保持足够的热量的,小爪子冰凉就是最好的警告。小宝宝的生命相对比较脆弱,家长们可要多费点心哟。
举报/反馈

青岛蜜鼠阁

341获赞 192粉丝
为所有热爱宠物的新手保驾护航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