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见一篇文章,大体意思是说:离开平台,你什么也不是!,前几天又看见了一篇类似的文章。对此我持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哪都是人才。
提升自身竞争力一:有“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
70后80后高考时应该都有影响,老师会说学点技术吧,有技术就有饭碗。那时理工科比较盛行,那时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脑力劳动者的需求比例逐渐在赶超体力劳动者和靠一门手艺吃饭的人。管理能力也成为一项职业技能。
不管是在企业、医院、政府机构等有组织的地方就有管理,管理能力和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做产品的能力,维修能力等一样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能力技能。且因为其没有固定的套路,不同组织的有效管理方式有很大区别,不像修一个家电有固定的套路可依,而变得更复杂,有效的管理技能更不容易被替代。
把自己经营成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不管是做管理也好,做业务也好,做技术也好,只要自身的专业能力高于其他人,不管放在哪个平台都有价值。
提升自身竞争力二:养成优秀的工作习惯
专业能力与工作习惯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上学时我们都知道,成绩好的孩子,学习习惯一定是好的。在学生的学习阶段有个现象就是,有些孩子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到了中学就开始慢慢的下滑。小时候的学霸,并不一定是高考成绩最好的那一拨,相反可能成为了最平平的那个。我在高中时层观察出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同学里看起来学习很刻苦很认真,曾经成绩很优秀,到了高三成绩在下降的哪些,学习习惯是有问题的,比如老师讲课时自认为掌握了,就去自己学别的内容;下课时不休息坐在那里学习,上课时间累了开始看课外书,脑子一直处于疲惫状态,无法高效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工作也是一样,工作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能力的高低。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是海尔文化。也是在让每一个海尔员工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不待明日,每天都有提高。我曾做为其中的一员,养成了如此的工作习惯后,以后无论在哪家企业工作,都有这种习惯,这种工作习惯已经深深的烙印到了我的骨髓里,成为了我一生的财富。且在我在其他企业做管理者过程中,我发现员工本身的能力并不比海尔员工差,工作效率却远比不上,差在的工作习惯上。领导盯一盯就干得快,领导不盯就放任了,没有日事日毕的概念,哪天干完算哪天。
遇到问题认真思考的习惯: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遇到了问题是告诉领导我干不了,还是认真思考,尝试了各种办法之后再找出一种自己认为最后的方案去跟领导沟通。遇事不思考就说NO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习惯性地在工作中妥协、逃避。而遇到问题先思考先想方案的习惯一旦养成给了你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土壤。
对事不对人的工作习惯:工作中因为立场的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观念的不同等各种不同造就了会有不同的想法,遇到问题时解决方案也有会所不同,甚至因为讨论一项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发生争吵。对事不对人的工作习惯是任何与工作探讨有关的争执不代表对某人人品的评判,不影响此项工作外的合作关系。为了工作能做的更好该争执争执,争执完后仍旧是好同事,甩掉思想的包袱,因怕得罪同事,工作中有不同观点不敢发言,不去争执碰撞思想。
提升自身竞争力三: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永恒进步源泉。不进则退。社会在变化、业务在变化、人在变化。不保持一个爱学习的心,不具备学习能力,等待自己的只有被淘汰。也许今天你的专业能力是最强的,工作习惯也OK,能在职场中有一席之地,大家都在成长,很快就有人超越你的专业能力,也有人有了更好的习惯。不断学习、终身成长。才有可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不管在哪个平台都能迅速地接受新东西,不管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学习到让自己自己不断进步的因素。
结束语:
朋友们,不要再纠结于“离开平台,我什么都不是。”也不要再因为:“没有平台,我该何去何从”而导致的安全感缺失,而产生的“中年危机”心理。不要害怕面对这个社会,不要惶恐以后的职业发展。从以上这三方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走到哪里都有底气。优胜劣汰是社会永恒的定律,不是只有现在的社会才有,一直都存在,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了,任何平台都能生存。
举报/反馈

睿学管理

205获赞 171粉丝
管理实践+名书理论与您一起成就管理之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