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罗婧仪)5分40秒的贺岁短片《啥是佩奇》,成为2019年第一个朋友圈“爆款”。今日,短片导演张大鹏接受新京报APP独家专访,就作品刷屏后的感受、拍摄相关情况及网友疑问一一作出回应。
张大鹏说,自己是拍摄广告片出身,刷屏的短片是电影版的预告片,“短片不是从正片中剪辑的”,而是重新进行拍摄,参演人员都不是职业演员。而对于网上关于其消费贫穷,消费农村的质疑,张大鹏也予以否认,并称 “都是相对的”。
谈“刷屏”:
佩奇本身自带流量 想传递快乐
新京报:拍摄短片用时多久?
张大鹏:两天。取景在河北怀来县张家口附近,选择这里的原因,主要是觉得地貌还挺有意思的,离北京也很近,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很方便。
新京报:很多人说,这条短片戳中泪点。
张大鹏:其实我觉得可能也是因为佩奇的原因,因为本来佩奇的热度就很高。能有这么多人喜欢我也挺意外的,也拍过其他广告也有很多刷频的,但也没有刷成这样。也有戳中很多中国人不能回家的泪点,这样一个想法的。
新京报:这是一条广告片吗?
张大鹏:不太准确,其实这个真人动画结合的电影也是我拍的,我是导演。所以其实我是为自己的电影,拍了一个宣发的视频,帮自己做宣传。
因为中国移动和这个佩奇(电影)是一个合作的关系,所以可能会有些植入在里面。
新京报:短片和正片有什么区别吗,正片的定位受众是谁?
张大鹏:短片是我们团队重新拍摄的,短片里面唯一和正片有重合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家人一起看电影的画面,其实短片和正片所表达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就是温暖、团聚。但风格是不一样的,短片可能更现实主义一点,因为是希望大人小孩都能看,正片呢,因为是儿童片,所以就更广谱(丰富),有些歌舞,表达也更加简单,但表达的观点和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短片不是从正片中剪辑的,是重新拍摄的,内容不同,但表达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
新京报:你认为短片“爆火”的原因是?
张大鹏:我觉得肯定是佩奇这个点,就存在热度,自带流量,可能我自己也拍得不错,也有可能是风格的原因,还有就是我们想要做的就是传递快乐,平时拍广告的年头长了,累积了些经验。
短片截图
谈拍摄:
北电美术系毕业 系广告片导演
新京报:你这些年的职业经历?
张大鹏:其实我一直是拍广告比较多,在广告界比较不错的,但也只是在圈内。我是07年从北电美术系毕业的。拍的广告也都是我个人拍的,也没有工作室和公司。毕业之后主要就是做广告片的导演。北京人。这也是我的首部长片。
新京报:拍摄这支短片的初衷是什么?
张大鹏:其实也是大家在一起商量,怎么样才能更有意思,所以才想到要拍摄短片。因为我春节也会和我的朋友一起拍很多回家过年的故事,而且我也经常去农村拍戏,有时候就会做一些假设:农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剩下的老年人自己在家,有些老人玩手机玩得很溜,就像短片里的一样都会看直播;有的老人就很固执,不愿意使用智能手机,所以如果他想得到佩奇这个信息,这个过程可能还是比较有意思、比较难的。
其实并没有想那么多,价值观挺简单的,就是老人对孩子隔辈的爱,虽然他很固执不愿意使用智能手机,对于现在信息的沟通不太掌握,但是他用自己的笨办法也把这个事情做出来了。同时在城里的家人对这样老人的关爱也是忽略的吧,形成了一个挺现实主义的东西,也没有要特殊强调的东西。把它放在农村,其实现在不用手机的老人也不太多了,但也会有的,虽然短片中的老人是属于极端情况,但故事嘛,也需要这种极端情况。短片里的老人不用智能手机,所以这么小的事对他来说很难。
新京报:片中演员都不是职业演员吗?
张大鹏:我们整个团队就大几十人吧,也是专业团队。演员都是素人(非职业演员),都是从乡里找的,就是在那里看一看聊一聊,觉得不错,不紧张就采用了。
对于主角爷爷的表演,其实他本来就不是特别紧张,而且纪录片和广告不一样,广告是职业的嘛,必须前期比较充足,但纪录片本身就是比较放松的,具体在剧本里也写得比较清楚,所以现场就比较简单了,在现场就跟他沟通一下我想要他怎么说,他就照做就可以了。其实这个也是偏商业片的拍法,不是纯纪录片,实际上也需要准确控制他的拍法。
新京报:故事情节是如何构思出来的?
张大鹏:因为故事比较短,我们就直接写了。
新京报:拍摄过程还顺利吗?
张大鹏:都挺顺利的,我们的团队都是在一起工作十五年的朋友,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唯一问题就是天太冷了,白天可能气温都会在零下20°C。
新京报:爷爷做的“佩奇”,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张大鹏:那个本来是个鼓风机嘛,生活做饭吹灶,家家都有那个东西。其实之前有个梗就是佩奇像吹风机嘛。
谈内容:
“动画片导演不是我的职业规划”
新京报:你身边亲朋怎么评价这条短片的?
张大鹏:其实我没给他们看,年底也没时间,很多事情,就直接交给制片方进行推广了。
新京报:有评价说,短片是“艺术和商业的完美结合”。
张大鹏:我没太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我常年拍广告,本身就挺商业的,但是作为一个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我私下里还是崇尚做电影的,所以可能就把两者结合了。
新京报:也有声音说,“演的不是中国故事,在消费贫穷”?
张大鹏:实际上这是个正经的中国故事,主要的核心也是中国家庭。佩奇动画片的内容也是专门为中国定制的,比如中国青年、中国熊猫什么的,完全是一个中国片。我觉得我不认为农村有什么不好的,这都是相对的,农村生活会更简单纯净,大城市也没什么好的。所以真的没什么好跟不好,都是相对的。
我们想体现的就是城市的人的信息沟通,农村的老大爷没有信息沟通,并不是说谁好谁不好,最大的问题就是,第一他很爱他的孙子,第二就是他很孤独,其实这是两个问题,并不是去“消费农村”。而且村子里面,农村放羊的大爷都在看直播,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一个老人没带过孩子你问他什么是佩奇,哪怕是城里人他可能也不会知道。
新京报:为何将佩奇“嫁接”到中国故事上?
张大鹏:其实是制片人来问我想不想做这个,因为他们已经把这个电影谈下来了。加上我们俩的小孩年纪都很小,是佩奇的铁粉,在家也陪孩子天天看佩奇,我的目的真的很简单:就是为孩子拍的。因为它不是我的职业规划,我也不是一个动画片导演,你看我以往的作品也没有这种类型的东西。所以动机真的很简单。
新京报:片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张大鹏:我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因为我交片也必须是我满意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内心,也是正常发挥吧,没有什么超水准。主要我觉得还是因为佩奇的热度也在这,我就只是正常发挥而已。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我的拍片风格比较严谨,剧本所见是我所得,所以剧本上有的、我想要的,我都拍出来了。
新京报:预告片这么火,会有压力吗?
张大鹏:我觉得大家应该都是宽容的吧,大家看完短片应该就能了解我们的团队是很专业的,我们短片和正片的团队是同一个团队,包括摄影师和导演都是我们自己人。但正片我们是做的儿童片,并没有像网友说的有社会人的属性。
我们做这个片子也是因为家里小孩是佩奇的铁粉嘛,这个电影的定位也是希望合家欢,大人小孩老人都能看,所以这个要求就会更简单和漂亮,融入了很多轻松的歌舞,但核心主题还是和短片一样的。
新京报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罗婧仪 编辑 王煜 校对 陆爱英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500万获赞 682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