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琉璃瓦屋面
琉璃瓦是表面施釉的瓦,其规格大小从二样至九样有八种,在古代琉璃瓦只用于宫殿建筑。如清代就有严格的规定,亲王、世子、郡王只能用绿色的琉璃瓦或绿剪边,只有皇宫和庙宇才能用黄色琉璃瓦或黄剪边,离宫别馆和皇家园林建筑可以用黑、蓝、紫、翡翠等颜色及由各色琉璃瓦组成的“琉璃集锦”屋面。
主要做法:
1.单色琉璃屋面:屋面和屋脊均采用同色琉璃瓦件形成。单色琉璃屋面多用于宫殿建筑,如北京天坛,全部采用蓝色琉璃;太和殿全部采用黄色琉璃瓦。
2.琉璃剪边:用琉璃瓦做檐头和屋脊,用削割瓦或布瓦做屋面,或者用一种颜色的琉璃瓦做屋面,用另一种颜色的琉璃瓦做檐头和屋脊。前一种多见于城楼与庙宇,后一种多见于园林建筑,但也可用于一般的宫殿或寺庙建筑,宋元以前的“剪边”,琉璃只用在屋脊,不用在檐头,不像明清时期的剪边屋面具有鲜明的边框效果。
3.琉璃聚锦:在屋面上采用两色琉璃或多色琉璃拼出图案的作法,常见的图案有方胜(菱形)、叠落方胜(双菱形)、双喜字等。琉璃聚锦的做法见于园林建筑或地方庙宇建筑。
4.削割瓦屋面:削割瓦始于明永乐初年,最初为不施釉的琉璃瓦坯子,颜色介于浅红与黄白之间。清乾隆时期又增加了一种浅灰色的削割瓦,是在坯料烧成后,再入普通砖瓦窑经“窨青”工艺制成的。削割瓦应遵循琉璃规矩,即削割瓦虽无釉面,但从等级和做法角度讲,属琉璃屋面。其规格尺寸、屋脊造型和仙人走兽的用法等,与琉璃完全相同。
二、布瓦屋面
颜色呈深灰色的黏土瓦称为布瓦,当区别于琉璃屋面时,常被称为黑活屋面或墨瓦屋面。布瓦(或黑活)屋面有多种做法,所以常根据不同的做法直呼其名,如筒瓦屋面、合瓦屋面、干搓瓦屋面等,只有在特指不是琉璃屋面时才说“布瓦”或“黑活”屋面。布瓦的规格从特号至十号共五种。从布瓦泥料的糙细程度上分,有普通瓦、细泥瓦和澄浆瓦,其中澄浆瓦的质量最好。时至今日已经没有没有细泥瓦和澄浆瓦。
1.筒瓦屋面:以弧形片状的板瓦做底瓦,半圆形的筒瓦做盖瓦的屋面作法为筒瓦屋面。它常用于宫殿、庙宇、王府、县衙等大式建筑,以及牌楼、影壁、亭榭、游廊等。小式建筑中不得使用3号以上筒瓦。民宅中的影壁、小型门楼、看面墙、廊子、垂花门等虽然也使用筒瓦,但仅限于十号筒瓦。山西、陕西等地的民居则不受此限。
筒瓦屋面的传统作法是,要用灰把底瓦垄与盖瓦垄之间抹严,叫做“夹垄”。还要用灰把每块筒瓦的接缝处用灰勾严,叫做“捉节”,合称“捉节夹垄”。筒瓦表面不再裹抹灰浆。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裹垄”作法,即在筒瓦的外表面用灰裹成筒状。裹垄作法最初只是作为修缮手段,不用于新瓦屋面。这种作法不如“捉节夹垄”后的瓦垄清秀,但可以弥补由于筒瓦的质量造成瓦垄不顺的缺点。介于两者之间的作法叫“半捉半裹”,这种作法既能弥补某些筒瓦的参差不齐,又能保持“捉节夹垄”作法的风格。
清代中期以前,筒瓦的作法比较简单,一是睁眼(盖瓦与底瓦的距离)较小,二是不夹垄,用瓦刀直接将盖瓦泥顺瓦翅切齐。
2.合瓦屋面:合瓦在北方称阴阳瓦,南方称蝴蝶瓦或者小青瓦。合瓦屋面的特点是底瓦和盖瓦均采用板瓦,底、盖瓦按照一反一正即“一阴一阳”排列。合瓦屋面多用于小式建筑及华北等地的民宅,大式建筑不用合瓦。在这些地区,只要看屋面是合瓦还是筒瓦就知道是民宅还是庙宇(或王府)。江南地区除了民宅以外,庙宇也有用蝴蝶瓦(小青瓦屋面的),包括铺灰与不铺灰两种作法。不铺灰者,是将底瓦直接摆在木椽上,然后再把盖瓦直接摆放在底瓦垄间,其间不放任何灰泥。京城工匠称此作法为南方干搓瓦。
与筒瓦的情况相同,清中期以前合瓦的作法也比较简单,也是睁眼较小,且不夹垄(加腮)。
3.仰瓦灰梗屋面:屋面不施盖瓦,以板瓦为底瓦,在两垄底瓦相交部分的瓦楞部位用灰堆抹出形似筒瓦垄,宽约4cm的灰梗,仰瓦灰梗屋面不做复杂的正脊,也不做垂脊,多用于不甚讲究的民宅。
4.干搓瓦屋面:屋面不施盖瓦,以板瓦为底瓦,在两垄底瓦相交部分也不堆抹灰梗,通过瓦与瓦的互相搭置遮盖瓦缝。这种形式多见于河南地区及河北地区民居。
三、灰背顶
屋顶表面不用瓦覆盖,以“灰背”直接防雨的屋面就是灰背顶。这种作法多用于平台屋顶,但也可用于起脊屋顶。用于起脊房屋时,一般仅用于局部,如用于勾连撘房屋连接处的“天沟”,用于盝顶,用于“棋盘心”屋面等。起脊房屋全部用灰背顶的,属地方手法。
与瓦顶屋面相比,灰背顶有着不可替代的特点:
(1)可节省屋面造价。由于可以减轻屋面荷载,还可以节省木构架的造价。
(2)瓦屋面的天沟、盝顶等坡面平缓处,无法用瓦面解决防水问题时,采用灰背顶是最常见的替代作法。
(3)平台屋面可以堆放物品。还可以成为上人屋面,具有远眺乃至防御的功能。
(4)当平台房屋与起脊房屋总高度相同时,平台房屋檐口以下的立面高度会更高,因此古时的铺面房常常会选择平台房形式。
(5)平台屋面可以使屋面的造型更加丰富。在许多情况下,虽然能采用瓦屋面,但出于造型上的需要,也会选择平面屋。
(6)采用平台屋面往往可以达到调整建筑空间关系的效果,是建筑互相“腾挪躲闪”的方法之一。例如,四合院中的廊子如果距耳房较近,廊子的坡面和檐出将会影响到耳房的日照,严重的甚至会形成两个屋檐相碰的情况。又如,廊子与垂花门或抱厦等较矮的建筑相接时,交接部位往往较难处理。如果采用平台廊子作法,上述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7)平台屋面是我国北方和西北部分地区较常见的一种屋面作法。这种形式的形成与当地的古代社会文化、经济水平和气候特点息息相关,因此有着很强的地域特征。
四、石板瓦屋面
石板瓦屋面俗称石板房,其作法是用小块规格的薄石片排列有序地铺在屋面上。石板瓦作法属地方手法,具有较强的田园风格。
五、棋盘心屋面
棋盘心屋面可以看成是在合瓦屋面的中间及下半部挖出一块,改做灰背或者石板瓦。上部的合瓦垄叫做“麦穗”。棋盘心屋面的正脊一般都做鞍子脊或合瓦过垄脊,垂脊部位仅做边垄、梢垄和分间垄。棋盘心的特点是:(1)节省瓦料,造价低。(2)采取了小面积苫背的方法,所以灰背不容易开裂。(3)屋面较轻,可以减轻木檩的荷重。棋盘心屋面多用于地方建筑及作法简单的小式建筑。一些较讲究的大、小式建筑也常在不露明的坡面采用棋盘心作法。
六、焦渣背屋面
焦渣背作法多于平台屋顶,其风格与“灰平台”相似,但苫背的材料改为焦渣灰。这种作法流行于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焦渣背屋面体轻、造价低,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因此明、清时期的铺面房,尤其是粮店和煤铺,常采用这种作法,以便晾晒或存放物品。焦渣背作法是古代建筑成功利用废料的范例。焦渣背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是因为在操作时,稀灰浆被拍到了上部,从而填充了焦渣内的孔隙。但焦渣如果铺在坡屋面上,水分会很快流失,稀灰浆是难于浮到上部的。因此古时只用于平台屋顶,不用在起脊房屋(坡屋顶)上。
七、滑秸泥背屋面
这种作法较简单,材料用较纯净的黄土(或掺少量白灰),再掺入麦秆或稻草等。苫好后用铁抹子轧实轧光。屋面做好后,每隔几年补抹一层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滑秸泥背屋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屋面做法,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亦不多年。
八、草顶
草顶又叫茅草房,是用麦秸、稻草或茅草覆盖的屋面,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屋面作法。现仅见于边远地区或临时房屋上。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民间风格的屋面形式,对于当今的仿古园林设计,仍可借鉴。
九、金瓦顶
金瓦顶又称金顶。其突出特点是瓦面具有金灿灿、明晃晃的外观效果。金瓦顶有三种,第一种名为金瓦,实为铜瓦,多见于皇家园林中。铜瓦在初期时确有金瓦的效果,日久颜色会变暗。第二种是铜胎镏金瓦,多见于喇嘛教建筑或皇家园林中。为减少金的用量,瓦面大多不再做筒、板瓦形式,而是改做“鱼鳞瓦”。第三种是铜瓦的外面包“金页子”,见于喇嘛教建筑。这种作法的造价极其昂贵,因此极少采用。
十、明瓦作法
用玻璃覆盖屋面的作法叫明瓦作法。宫殿建筑中也有用云母加工而成的,装饰效果更好。但采光稍逊。为了能使屋顶透明,屋面就不能再做木望板及灰泥背了。明瓦作法多用于花房,也可用于有特殊观赏需要的园林建筑。南方建筑常在瓦面中用1~2块明瓦,以便观察天气变化。
(参考文献《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编辑整理而成)
举报/反馈

通感文保

100获赞 115粉丝
专注古建筑科技保护,古建筑数字化生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